領導是門大學問

主要內容:不是誰都能當領導,也不是誰都能當好領導。要當領導、當好領導,就得深諳這門“大學問”。多年來,我一直在中央黨校從事領導科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我所處的工作環境使我有機會接觸到許多領導幹部。在跟這些領導幹部的交流中,我分享到了他們的思想和經驗;在對大量領導案例的研究中,我認為,這些思想、經驗和規律性的東西,值得借鑑和學習。領導這門大學問,雖然“大”,但最終還是要靠領導素質來反映,靠領導能力來體現。因此,我從領導素質提升和領導能力增強的角度,來反映這門大學問,希望能對領導幹部有所幫助。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不是誰都能當領導,也不是誰都能當好領導。要當領導、當好領導,就得研究這門“大學問”,就得深諳這門“大學問”。
多年來,我一直在中央黨校從事領導科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我所處的工作環境使我有機會接觸到許多領導幹部。在跟這些領導幹部的交流中,我分享到了他們的思想和經驗;在對大量領導案例的研究中,我認為,這些思想、經驗和規律性的東西,值得借鑑和學習。
領導這門大學問,雖然“大”,但最終還是要靠領導素質來反映,靠領導能力來體現。因此,在《領導是門大學問》中,我從領導素質提升和領導能力增強的角度,來反映這門大學問,希望能對領導幹部有所幫助。

作者簡介

劉玉瑛,198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現為中央黨校教授。主要從事黨的建設與領導科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在校內外主講“現代領導能力”、“領導幹部的語言藝術”、“領導幹部的決策力與執行力”、“提高領導幹部的落實能力”、“現代企業的落實問題”等課程。著有:《領導影響力》《關鍵在於落實》《落實要講方法》《做事要講規則》《誠信決定存亡》《提升領導能力40法》《黨政幹部口語表達藝術》等書籍20餘部。曾四次獲得中央黨校科研一等獎。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領導幹部面臨的前所未有挑戰
一、人民內部利益矛盾錯綜複雜
二、收入分配的差距依然在拉大
三、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矛盾加大
四、社會治安呈現一種嚴峻的態勢
五、領導對象的思想呈現新的特點
第二章 領導素質與能力的內涵、特點及其他
一、領導素質與領導能力的內涵及其關係
二、領導素質與領導能力的主要特點
三、領導素質的主要內容與要求
第三章 正確決策的能力
一、決策是“生死之地,存亡之道”
二、決策失誤的主要原因分析
三、正確決策的程式與方法
第四章 有效落實的能力
一、落實是實現決策目標的必備條件
二、落實不力的主要原因分析
三、有效落實的途徑與方法
第五章 知人善任的能力
一、破除用人的心理誤區
二、培養知人的聰明智慧
三、掌握用人的基本要領
第六章 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
一、突發公共事件的類型與主要特點
二、突發公共事件的發展過程及危害
三、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所常見的問題
四、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措施與方法
第七章 協調溝通的能力
一、溝通協調的基本原則
二、與上級領導溝通協調的方法
三、與同級領導協調溝通的方法
四、與下屬民眾協調溝通的方法
第八章 駕馭權力的能力
一、樹立正確的權力觀
二、遵循權力行使原則
三、掌握科學用權方法
第九章 語言表達的能力
一、治國理政的媒介工具
二、語言表達應遵循的原則
三、語言表達的制約因素
四、語言表達的策略選擇
第十章 激勵下屬的能力
一、激勵既重要又必要
二、激勵的工作過程
三、激勵的基本原則
四、激勵的有效方法
第十一章 凝聚團隊的能力
一、凝聚的基本原理
二、凝聚的主要類型
三、凝聚的基本原則
四、凝聚的主要方法
第十二章 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
一、正確認識複雜問題
二、抓住複雜問題的本質
三、複雜問題用簡單方法解決
第十三章 制約領導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一、權力濫用及其對領導能力的制約
二、道德失范及其對領導能力的制約
三、思維僵化及其對領導能力的制約
四、心理失調及其對領導能力的制約
五、情緒失控及其對領導能力的制約
六、知識匱乏及其對領導能力的制約
第十四章 提高領導素質、增強領導能力的途徑
一、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
二、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
三、錘鍊健康的心理素質
四、加強社會實踐的鍛鍊
五、健全科學的制度機制
附錄 領導素質與領導能力相關問題自測
一、領導幹部的心理年齡測試
二、領導幹部的氣質類型測試
三、領導幹部的性格類型測試
四、領導幹部的情緒狀態測試
五、領導幹部的領導方式測試
六、領導幹部的第三狀態測試

書摘插圖

第一章 領導幹部面臨的前所未有挑戰
一、人民內部利益矛盾錯綜複雜
1957年,毛澤東同志提出了人民內部矛盾的概念。這一概念,當時主要是指思想政治上的矛盾。而在現階段,人民內部矛盾主要是指各階層、各方面的利益矛盾。這類利益矛盾在新的歷史時期,是錯綜複雜。
近些年來,因為勞資關係、農村征地、城市拆遷、企業改制、民工討薪、醫療糾紛等等,所導致的突發群體性事件,就是當前人民內部利益矛盾的集中反映。
儘管在現階段這些社會衝突依然表現為個案形式,並基本上屬於經濟利益訴求問題,但卻隱伏著社會衝突加劇,導致社會對立和危機的可能性。
因此,能否統籌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各級領導幹部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
二、收入分配的差距依然在拉大
“現在,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這是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所講的一段話。
據2007年中國《社會藍皮書》公布的資料顯示,占我國人口20%的高收入人群,與最低收入者,實際上收入差距達到18倍左右。
依然在拉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導致了貧富差距的擴大。現在是有錢的人身價過百億。但相對於這些億萬富翁,我國還有一些人生活在貧困當中。
2007年3月24日,在貴州黔南州舉辦的“2007中國西部城鎮化論壇”上,國務院西部開發辦的一位領導同志說,到2006年底,中國西部地區農村人均年收入693元人民幣以下的絕對貧困人口有1175萬人。
貧富差距的擴大,會影響人們對社會公正或不公正的價值判斷。這種價值判斷,對人們的社會政治態度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換一句話講,貧富差距的擴大,將給社會的穩定、社會的和諧帶來嚴重的威脅。請看下面兩個實例:
實例一:2005年9月11日,北京王府井大街發生了一起劫車案件。一個31歲的河南農民艾緒強,為報復社會,在王府井搶劫計程車撞人,導致3人死亡,6人重傷。
2006年3月21日,艾緒強在北京市第二中級法院出庭受審。在法庭上,公訴人問他:“你為什麼要開車撞人?”艾緒強回答:“因為我要報復社會,報復富人。我覺得現在10個城裡人有9個都是黑心的。”
實例二:2005年12月26日,河北南皮縣28歲的農民龐茂升在北京市海淀區上地東里的一居民樓內持刀搶劫。在遭到反抗後,他持尖刀將35歲的清華大學副教授熊女士殘忍殺害。
在法庭上,龐茂升說:“看到關於寶馬車撞人的報導後,我覺得有錢人太張狂,就想法教訓教訓他們。”
懷著這種“仇富”的心理狀態,龐茂升頻繁地選擇有錢人進行搶劫和敲詐。
他看到杜先生開著一輛寶馬車,便覺得杜是個有錢人。於是,就尾隨杜先生夫婦來到其家門口,持刀威脅進入杜先生家中實施搶劫。搶走人民幣7萬多元。此外,龐茂升還5次寫恐嚇信向杜先生夫婦等人總計勒索30多萬元,但沒得逞。
多行不義必自斃。2006年12月14日,龐茂升被押向刑場,執行死刑。
這兩件事情雖然是個案,但是,卻值得我們高度警覺。有一位研究東歐問題的西方學者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中共在轉型過程中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可能不是政治問題,而是社會問題以及由此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要特別注意防止社會問題政治化,一旦這些社會問題政治化以後,就會變成很強的反國家傾向。在東歐國家,爭奪麵包的權力和爭奪憲法的權力具有同等的政治價值。”
這段話也是發人深省的。因此,如何調控這種過大的收入差距,縮小拉大的貧富距離,促進共同富裕,平抑社會的不公平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各級領導幹部來說,不僅是挑戰,更是一項重要的任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