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後評價

項目後評價

項目後評價(Post Project Evaluation)是指在項目已經完成並運行一段時間後,對項目的目的、執行過程、效益、作用和影響進行系統的、客觀的分析和總結的一種技術經濟活動。項目後評價於19世紀30年代產生在美國,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廣泛地被許多國家和世界銀行、亞洲銀行等雙邊或多邊援助組織用於世界範圍的資助活動結果評價中。

概述

本文項目後評價=項目經濟後評價

項目後評價是指對已經完成的項目或規劃的目的、執行過程、效益、作用和影響所進行的系統的客觀的分析。通過對投資活動實踐的檢查總結,確定投資預期的目標是否達到,項目或規劃是否合理有效,項目的主要效益指標是否實現,通過分析評價找出成敗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並通過及時有效的信息反饋,為未來項目的決策和提高完善投資決策管理水平提出建議,同時也為被評項目實施運營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從而達到提高投資效益的目的。

項目後評價基本內容包括:項目目標評價、項目實施過程評價、項目效益評價、項目影響評價和項目持續性評價。

內容

根據現代項目後評價理論注,項目後評價的基本內容有:

(1)項目目標後評價。該項評價的任務是評定項目立項時各項預期目標的實現程度,並要對項目原定決策目標的正確性、合理性和實踐性進行分析評價。

(2)項目效益後評價。項目的效益後評價即財務評價和經濟評價。

(3)項目影響後評價。主要有經濟影響後評價、環境影響後評價、社會影響後評價。

(4)項目持續性後評價。項目的持續性是指在項目的資金投入全部完成之後,項目的既定目標是否還能繼續,項目是否可以持續地發展下去,項目業主是否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獨立繼續去實現既定目標,項目是否具有可重複性,即是否可在將來以同樣的方式建設同類項目。

(5)項目管理後評價。項目管理後評價是以項目目標和效益後評價為基礎,結合其他相關資料,對項目整個生命周期中各階段管理工作進行評價。

變遷

1、項目後評價的基本前提:項目後評價是以項目前期所確定的目標和各方面指標與項目實際實施的結果之間的對比為基礎的。

2、項目後評價的內容變遷

1)20世紀60年代以前,國際通行的項目評估和評價的重點是財務分析,以財務分析的好壞作為評價項目成敗的主要指標。

2)20世紀60年代,西方國家能源、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以及社會福利事業將經濟評價(國內稱國民經濟評價)的概念引入了項目效益評價的範圍。

3)20世紀70年代前後,世界經濟發展帶來的嚴重污染問題引起人們廣泛的重視,項目評價因此而增加了“環境評價”的內容。此後,隨著經濟的發展,項目的社會作用和影響日益受到投資者的關注。

4)20世紀80年代,世行等組織十分關心其援助項目對受援地區的貧困、婦女、社會文化和持續發展等方面所產生的影響。因此,社會影響評價成為投資活動評估和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

國外援助組織多年實踐的經驗證明了機構設定和管理機制對項目成敗的重要作用,於是又將其納入了項目評價的範圍。

3、項目後評價的內容有:項目目標評價、項目實施過程評價、項目影響評價、項目持續性評價。

類型

項目後評價的類型

根據評價時間不同,後評價又可以分為跟蹤評價、實施效果評價和影響評價。

1)項目跟蹤評價是指項目開工以後到項目竣工驗收之前任何一個時點所進行的評價,它又稱為項目中間評價;

2)項目實施效果評價是指項目竣工一段時間之後所進行的評價,就是通常所稱的項目後評價;

3)項目影響評價是指項目後評價報告完成一定時間之後所進行的評價,又稱為項目效益評價。

從決策的需求,後評價也可分為巨觀決策型後評價和微觀決策型後評價。

1)巨觀決策型後評價指涉及國家、地區、行業發展戰略的評價;

2)微觀決策型後評價指僅為某個項目組織、管理機構積累經驗而進行的評價。

方法

(一)項目後評價方法的基礎理論是現代系統工程與反饋控制的管理理論。項目後評價亦應遵循工程諮詢的方法與原則。

(二)項目後評價的綜合評價方法是邏輯框架法。邏輯框架法是通過投入、產出、直接目的、巨觀影響四個層面對項目進行分析和總結的綜合評價方法,《項目後評價邏輯框架表》。

(三)項目後評價的主要分析評價方法是對比法,即根據後評價調查得到的項目實際情況,對照項目立項時所確定的直接目標和巨觀目標,以及其它指標,找出偏差和變化,分析原因,得出結論和經驗教訓。項目後評價的對比法包括前後對比、有無對比和橫向對比。

1.前後對比法是項目實施前後相關指標的對比,用以直接估量項目實施的相對成效。

項目後評價 項目後評價

2.有無對比法是指在項目周期內“有項目”(實施項目)相關指標的實際值與“無項目”(不實施項目)相關指標的預測值對比,用以度量項目真實的效益、作用及影響。

3.橫向對比是同一行業內類似項目相關指標的對比,用以評價企業(項目)的績效或競爭力。

(四)項目後評價調查是採集對比信息資料的主要方法,包括現場調查和問卷調查。後評價調查重在事前策劃。

(五)項目後評價指標框架。

1.構建項目後評價的指標體系,應按照項目邏輯框架構架,從項目的投入、產出、直接目的3個層面出發,將各層次的目標進行分解,落實到各項具體指標中。

2.評價指標包括工程諮詢評價常用的各類指標,主要有:工程技術指標、財務和經濟指標、環境和社會影響指標、管理效能指標等。不同類型項目後評價應選用不同的重點評價指標。項目後評價通用的參考指標可參閱附屬檔案2。

3.項目後評價應根據不同情況,對項目立項、項目評估、初步設計、契約簽訂、開工報告、概算調整、完工投產、竣工驗收等項目周期中幾個時點的指標值進行比較,特別應分析比較項目立項與完工投產(或竣工驗收)兩個時點指標值的變化,並分析變化原因。

實施

(一)項目後評價實行分級管理。中央企業作為投資主體,負責本企業項目後評價的組織和管理;項目業主作為項目法人,負責項目竣工驗收後進行項目自我總結評價並配合企業具體實施項目後評價。 1.項目業主後評價的主要工作有:完成項目自我總結評價報告;在項目內及時反饋評價信息;向後評價承擔機構提供必要的信息資料;配合後評價現場調查以及其他相關事宜。

2.中央企業後評價的主要工作有:制訂本企業項目後評價實施細則;對企業投資的重要項目的自我總結評價報告進行分析評價;篩選後評價項目;制訂後評價計畫;安排相對獨立的項目後評價;總結投資效果和經驗教訓,配合完成國資委安排的項目後評價工作等。

(二)中央企業投資項目後評價的實施程式。

1.企業重要項目的業主在項目完工投產後6-18個月內必須向主管中央企業上報《項目自我總結評價報告》(簡稱自評報告)。

2.中央企業對項目的自評報告進行評價,得出評價結論。在此基礎上,選擇典型項目,組織開展企業內項目後評價。

(三)中央企業選擇後評價項目應考慮以下條件:

1.項目投資額巨大,建設工期長、建設條件較複雜,或跨地區、跨行業;

2.項目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對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有較大影響;

3.項目在建設實施中,產品市場、原料供應及融資條件發生重大變化;

4.項目組織管理體系複雜(包括境外投資項目);

5.項目對行業或企業發展有重大影響;

6.項目引發的環境、社會影響較大。

(四)中央企業內部的項目後評價應避免出現“自己評價自己”,凡是承擔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評估、設計、監理、項目管理、工程建設等業務的機構不宜從事該項目的後評價工作。

(五)項目後評價承擔機構要按照工程諮詢行業協會的規定,遵循項目後評價的基本原則,按照後評價委託契約要求,獨立自主認真負責地開展後評價工作,並承擔國家機密、商業機密相應的保密責任。受評項目業主應如實提供後評價所需要的數據和資料,並配合組織現場調查。

(六)《項目自我總結評價報告》和《項目後評價報告》要根據規定的內容和格式編寫,報告應觀點明確、層次清楚、文字簡練,文本規範。與項目後評價相關的重要專題研究報告和資料可以附在報告之後。

(七)項目後評價所需經費原則上由委託單位支付。

比較

項目前評估與項目後評價相比

1、相同點

1)性質相同,都是對項目生命期全過程進行技術、經濟論證;

2)目的相同,都是為了提高項目的效益,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2、不同點

1)評價的主體不同;

2)在項目管理過程中所處的階段不同;

3)評價的依據不同;

4)評價的內容不同;

5)在決策中的作用不同。

意義

項目後評價的意義

1、確定項目預期目標是否達到,主要效益指標是否實現;查找項目成敗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及時有效反饋信息,提高未來新項目的管理水平;

2、為項目投入運營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達到提高投資效益的目的;

3、後評價具有透明性和公開性,能客觀、公正地評價項目活動成績和失誤的主客觀原因,比較公正地、客觀地確定項目決策者、管理者和建設者的工作業績和存在的問題,從而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責任心和工作水平。

步驟

項目後評價的步驟和方法

1、項目後評價的步驟主要有:

提出問題;

項目後評價 項目後評價

籌劃準備;深入調查,收集資料;

分析研究;

編制項目後評價報告。

2、國際通用的後評價方法主要有:

1)統計預測法

統計預測法是以統計學原理和預測學原理為基礎,對項目已經發生事實進行總結和對項目未來發展前景作出預測的項目後評價方法。

2)對比分析法

對比分析法是把客觀事物加以比較,以達到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並做出正確的評價。對比分析法通常是把兩個相互聯繫的指標數據進行比較,從數量上展示和說明研究對象規模的大小,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以及各種關係是否協調。

3)邏輯框架法(LFA)

邏輯框架法是將一個複雜項目的多個具有因果關係的動態因素組合起來,用一張簡單的框圖分析其內涵和關係,以確定項目範圍和任務,分清項目目標和達到目標所需手段的邏輯關係,以評價項目活動及其成果的方法。

4)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效益分析法。

報告

項目後評價報告是評價結果的匯總,是反饋經驗教訓的重要檔案。

後評價報告必須反映真實情況,報告的文字要準確、簡練,儘可能不用過分生疏的專業辭彙;報告內容的結論、建議要和問題分析相對應,並把評價結果與未來規劃以及政策的制訂、修改相聯繫。

項目後評價報告主要包括:摘要、項目概況、評價內容、主要變化和問題、原因分析、經驗教訓、結論和建議、基礎數據和評價方法說明等。

成果套用

(一)企業投資項目後評價成果(經驗、教訓和政策建議)應成為編制規劃和投資決策的參考和依據。《項目後評價報告》應作為企業重大決策失誤責任追究的重要依據。

(二)企業在新投資項目策劃時,應參考過去同類項目的後評價結論和主要經驗教訓(相關文字材料應附在立項報告之後,一併報送決策部門)。在新項目立項後,應儘可能參考項目後評價指標體系,建立項目管理信息系統,隨項目進程開展監測分析,改善項目日常管理,並為項目後評價積累資料。

必要性

項目後評價通過對項目實踐活動的檢查總結,確定項目預期的目標是否達到,項目是否合理有效,項目的主要效益指標是否實現,並找出項目成敗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

評價小組

為保證項目後評價的正常進行,企業建立了項目後評價評審領導小組,各職能小組的主要工作內容和職能職責如下:

(1)項目後評價評審領導小組。決策重大事項,會審、審定檔案報告,組織領導、指揮調度和督促檢查項目後評價工作;

(2)外請專家組。審核項目後評價工作階段性計畫安排,並根據工作計畫審核項目後評價階段性報告,提出報告意見;項目經理部落格

(3)資料組。擬寫項目後評價工作計畫、後評價報告檔案框架結構;收集、審核系統評價組階段資料;審查資料收集,擬寫的分項材料、總結報告;審查附圖附表、圖片資料;收集、整理、擬寫各類附表及其他相關資料;

(4)系統評價組。收集、整理項目建設各個階段的資料;收集、整理項目階段性報告反饋意見;撰寫項目後評價成果性檔案,並擬寫分項採集反饋意見工作計畫;根據反饋意見調整項目後評價報告,並最終形成項目後評價報告;

(5)財務審計組。組織項目專項審計,形成專項審計報告;撰寫項目財務決算報告;收集、整理、擬寫各類附表及其他相關資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