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 者: | (美)奧爾普 | ||
出 版 社: | 湖南師大 出版社 | ||
條 形 碼: | 9787564800376 | ||
I S B N : | 9787564800376 | 出版時間: | 2009-9-1 |
開 本: | 16開 | 頁 數: | 282 頁 |
定 價: | 35 元 |
內容簡介
學校如何為學生探索和創作音樂提供舞台空間?我們是否應該反思器樂教學如何更好地為學生提供創造、自我表達和了解相關文化的機會?音樂教育者如何重新評估學校音樂教學所教給學生的音樂與學生在課外音樂生活中所熱衷的音樂之間的關係? 這些問題引發了作者決定組建互助學習器樂團體,團體成員由來自美國小鎮的9名高中學生器樂學習者和作為促進者的研究者組成。我們的計畫是以小組為主體,以開放的方式進行原創音樂的創作,最後就自己創作的作品進行表演,但創作的最終成果並不是本研究的關注重點。
本研究採用了多種資料數據收集的方式,參與觀察法、合作探究法要求被研究對象參與本課題研究的設計和實施。研究者和參與者通過分享對經驗的反饋和分析,以獲得分析資料。
9名學生被分成兩個小組:第一組選擇電吉他、貝司、電子合成器、鼓等進行作曲和表演,而不是選擇他們在樂隊中演奏的樂器;第二組選擇傳統的爵士樂和音樂會樂隊的樂器來進行音樂創作。
選擇某種音樂體裁和傳統的音樂創作模式(與作曲、問題解決和音樂素質相聯繫的選擇)看上去是小組文化中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第一組實質上是一個果醬樂隊,所以採用了一般的流行音樂創作方式,而第二組把自己定位為一個非車庫樂隊,故創作了。古典的”音樂和20世紀30年代風格的搖擺樂音調。
對於小組集體創作來說,古典音樂被小組成員和研究者認為是很困難的,傳統的觀念傾向於固定的構思和防止作品的演化。而爵士樂或流行音樂的創作則讓人感覺有趣、靈活、自主,且具有個人的意義。在這種小組團體中,強調個體之間的相互關係,強調同伴學習和同伴評價,同時也期待著成員之間的相互關照。研究者(促進者)和參與者之間的一種非等級的平等關係則有利於團體的構建和學生在音樂方面的成長。
本書目錄

第一章 器樂教學與創造性
問題的背景
1.01 學生的生活
1.02 教師的挑戰
1.03 大團體形式
1.04 工作室指導
1.05 小組學習
問題的陳述
1.06 相關文獻
研究的設計
1.07 研究的目標
1.08 成員選擇的策略
1.09 場地設備與時間安排
1.10 方法論
1.11 研究重點
1.12 假設
1.13 資料收集與分析
哲學原理
概念構架
1.14 文化
1.15 語境
1.16 音樂世界
1.17 相互學習文化
1.18 通過實踐的創作
第二章 研究的語境
導言
文化與教育
2.01 模仿學習
2.02 命題性知識
2.03 主體間的相互交流
2.04 “客觀”知識的掌握
文化與音樂
2.05 音樂的功能
2.06 音樂與傳播
2.07 音樂與社會
2.08 大文化與小文化
2.09 青春期、認同感與社會資本
情境化學習
2.10 校內學習與校外學習
2.11 文化適應與學校教育
2.12 民主、合作與協作學習
創造與社會化過程
2.13 創造及其生成過程
2.14 過程與結果
小結
第三章 研究方案
研究計畫
3.01 合作探究
3.02 參與觀察
資料收集
3.03 訪談
……
第四章 發現
第五章 構建中的團體
第六章 可能性
參考文獻
附錄
譯者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