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諾傷

 韓諾傷,出生於樂山市,著有《對康德三大批判的解析》解析了三大批判。

基本信息


出生於樂山市
戶籍:樂山
血型:A
星座:雙子座
喜歡作家:張愛齡 : 路德維希·多伊奇
專 長: 寫作,美術,寫駁論文,批判文,辯論!
喜歡樂器: 鋼琴,大提琴
最喜愛的衣著: 自然,舒適,襯衣
最喜愛的顏色: 天藍, 黑色, 白色
最喜愛的演員: 李連杰 ,成龍
最喜愛的籃球明星: MICHEAL JORDAN
最喜愛的歌手: USHER,BABYFACE
喜歡的音樂:對Contemporary音樂有種特別的感覺。那種從心靈到音樂節奏。讓低低的旋律慢慢穿過長長的耳機線。直到每個肢體的慢節拍。帶動身上的每一個亢奮的細胞在活動。或者安靜到思維凍結吧。那種似乎電流石火交錯的情緒毫無組織的進入里震盪我的耳膜。 那些曾經注定認為不再回來的流年歲月就這樣沒有保留的出現。 我悄悄透過它們這些小音符。我看到來自未來世界的那絲光芒。 我更喜歡New Age這樣舒適寧靜清新的音樂。總會讓人很舒適。這樣的音樂大多Instrumental。純靜的音樂輕輕的散發出魅力。而且往往給人一種大自然的舒暢感覺或宇宙太空的浩瀚的氣氛。
喜歡的明星:周杰倫
喜歡的書籍《英雄叛國記》《量罪記》《黃金夢》 《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 《貓城記》
在中學從事過該中學團委宣傳工作,文學社的審稿工作。喜歡看書,門類繁雜。寫了《我在天邊許願,你卻早已看不見》,《草長鶯飛的傳說》等文。在網路上的創作很多,擅長以小故事敘事類文章最主體,在故事結尾點名含義,讓讀者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詞句清新,散發一種青年人特有的味道。
他對哲學有廣泛的愛好。特別是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及尼采哲學。特別是對於尼采的哲學,他自己編寫了短論文《悲劇的誕生·我的理解和看法》《簡介·論道德的譜系》。《中學生的眼光看資本論》《我是如何,重估一切價值》等.
韓諾傷看待的黑格爾哲學,將哲學內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辨證觀點和唯物主義辨證觀點做了對比,寫成論文《辨證法,唯心與唯物》發表在《哲學論》上。
他認為,使黑格爾哲學負盛名的正是他的通過客觀精神概念而發展出來的思想。這裡我們達到黑格爾思想的統一體。當他試圖聯繫起他的道德、社會政治思想及其餘體系。人類行為的全部領域,個人的和集體的,被他形容為現實的一部分因而是本質上合理的。
按照黑格爾的思辨推演方法,絕對精神是主觀精神與客觀精神的統一。在這裡,黑格爾著重研究了藝術、宗教和哲學三種意識形態。他認為,藝術、宗教和哲學均以“絕對理念”為對象。藝術以感性形象把握理念,宗教以表象把握理念,哲學則以概念把握理念。“絕對理念”在哲學中最終認識了自己,達到了主觀和客觀、思維與存在的同一。
黑格爾對藝術、宗教和哲學的論述同樣滲透著辯證發展的觀點。
歷史的東西和邏輯的東西統一的原則。在他看來,這是因為哲學發展的過程和邏輯理念的推演過程都是同一個“絕對理念”的自身發展過程,因此,兩者必然是同一的。歷史上最初的哲學系統巴門尼德的存在論相應於邏輯學的開端範疇“存在”,赫拉克里特的哲學原則相應於邏輯學中的“變易”範疇,斯賓諾莎的哲學相應於邏輯學中的“實體”範疇,如此等等。不過,黑格爾也指出,歷史的東西和邏輯的東西仍然是有區別的,不可能在次序上完全一致。撇開它的唯心主義形式,黑格爾提出的邏輯的東西和歷史的東西統一的原則,實質上是一種科學的研究方法。
馬克思辨證唯物主義卻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意識是高度發展的物質——人腦的機能,是客觀物質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規律運動、變化和發展的,“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它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雙方又統一又鬥爭,促使事物不斷地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因此,事物的矛盾規律,即對立統一的規律,是物質世界運動、變化和發展的最根本的規律。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人的認識是客觀物質世界的運動經細化在人腦中的反映。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既唯物地又是辯證地解決了人的認識的內容、來源和發展過程的問題。它認為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可以變成物質,而這種主觀和客觀辯證統一的實現都必須通過實踐。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認識來源於實踐,又轉過來為實踐服務。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以至無窮,這就是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能動地改造世界的無限發展的過程。因此,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是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
而韓諾傷認為康德的觀點“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韓諾傷寫了《對康德三大批判的解析》解析了三大批判。
註:康德的“三大批判”構成了他的偉大哲學體系,它們是:“純粹理性批判”(1781年)、“實踐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斷力批判”(1790年)。
“純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問題是:我們能知道什麼?康德的回答是:我們只能知道自然科學讓我們認識到的東西,哲學除了能幫助我們澄清使知識成為可能的必要條件,就沒有什麼更多的用處了,自從柏拉圖以來的形上學問題其實是無解的。
韓諾傷他在論文物質起源之前》里提出。如果物質和宇宙的起源都是由於“宇宙大爆炸理論”成立的。那么宇宙大爆炸之前的那個點是如何形成。是如何滿足了宇宙大爆炸的條件和原理的。大爆炸所需要的質點和能量從何而來。
韓諾傷他的另外一篇論文《論四圍空間存在的混亂》 。人類的世界是由上下,左右,前後,加上時間。組成的一個四圍空間組成的。每個時間每個點都能夠表達出世界上的任何一個物質。那么我們看到的所有東西都是光線反射造成的。那么,如果這個光線被扭曲了,那么我們看到的東西還是我們所看到的那個時間的東西嗎。按照萬有引力的說話,只要一個質量足夠大的物體將光線的直線彎曲。那么我們看到的東西是不是已經造成了四圍空間的混亂了。
2008年在《語文周報》 上發表了4篇文章和詩篇。 第2008年上半年27期
2008年5月《我在天邊許願,你卻早已看不見》,《草長鶯飛的傳說》
2008年度的中國科技作品大賽 其科技論文渠縣黃花良種培育及防蟲防病研究報告》並獲得一等獎
《浮生若夢,唯愛永恆 》等文,在校園雜誌上被多次表揚。《映山紅精神》也受到良好的評價。
2009年7月中國青少年美術大賽中《拉斐爾和聖母》油畫,獲得三等獎。
2009年7月中旬《悲劇的誕生·我的理解》《簡介·論道德的譜系》。《眼光看資本論》《我是如何,重估一切價值》
2009年8月被青年文學雜誌邀請做常期的約稿對象。
2009年9月發表長詩《讚美》《我是開在南極的花》
2009年10月發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60周年的很多感慨》
2009年10月發表散文《韶華》《時光華紀》
2009年10月下旬發表長詩:《黃昏老人》《廣場的塑像》《悲哀的人群》
在部落格發表短詩《悽苦的眼神》,深動形象的描繪一個普通底層勞動人民的形象,深刻的諷刺了一些社會惡習。
2009年四月投稿的論文《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春天》《如何看待絕對的運動》於十月在網路版哲學論頭版刊登,並獲二等獎。
2009年11月在哲學論網路版刊登的論文《對康德三大批判的解析》
2009年上半年年度獎《物質起源之前》和《論四圍空間存在的混亂》
2009年12月哲學論刊登起論文《論社會契約論》
2009年在新浪部落格發表《我是泥土,鑽石算什麼》
2009年12月發表短詩《離落》 詞句新穎構思獨特。

讚美

看不斷的江山無限好,雪峰和長河。
數不清的人民的笑臉,軍人和長城。
順接在邊疆守衛著不達拉爾的軍士
在天山吹過乾燥割人的野風
在低壓的烏雲下唱著單調的澎湃的河
在憂鬱的雲朵里有無數埋藏的英靈
它們靜靜地和我擁抱
說不盡的故事是說不盡的喜悅,沉默的
是愛情,是在地上奔跑的狼群
是乾枯的水井渴望著眼淚的侵蝕
當不動的灰色在天空里成隊飛行
我有太多的話語 和更深厚的感情
我要以漫無邊際的草原 幽深的叢林 老吉普車
我要以小汽艇 滿山的映山紅 風雨中的人
我要用所有去擁抱你,你
你看咱們神州大地的人民呵,
飽經過滄桑的人民 堅強的人民
我用新時代的熱情和你們擁抱
因為一個民族已經復興
一個農民,他魁梧的身軀行走在田野中
他是一個女人的孩子 一個孩子的父親
多少歷史在他的身上踏過
而所有沉重的壓力都壓在他的肩頭
曾經的面朝黃土 背朝著藍天
祖先遺留的痛苦將不再繼續的延續
受盡了多少的苦難呵
終於在大路上傳來人們的歡呼聲
然而他沒有,他只放下了古代的鋤頭,
而這次他沒有再繼續沉沒忍受
他握起了鐮刀和錘子
他不再等待那悠長而等待的路
秋天收割春天播種 這樣的日子他等了幾百年
一個老人期待著 孩子們期待著
期待著勝利的歌聲響徹神州大地
勝利終究還是到來了
可是農夫卻再也沒有回來
他獻身給了比耕種更偉大的事業里
迎來的是一個民族真正的興盛
為了他我也要去擁抱每一個人
我要告訴每個人都不能忘了這個農夫的故事
痛苦吧 我們為這個英雄緬懷
因為一個民族已經復興
這悠久的年代的風吹了多年
這屋檐下流下的雨水也侵蝕了土地多少年
無情的北風在呼嘯著
一樣是飛過了烏鴉的身影
可是迎接來的是新的朝陽
身後一群黃鸝鳥而歡快的迎接著春天的復甦
我等待著的是無盡的將來
因為一個民族已經復興

論《社會契約論》

《社會契約論》是18世紀啟蒙運動時期法國偉大的思想家——盧梭的代表作。
18世紀的歐洲,在經歷了漫長、黑暗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專制之後,伴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新的生產方式及新的社會階層的出現,一股新的社會思潮漸漸興起,他們試圖在舊的社會體制上建立一個全新的合理、合法、符合人性道德、保障人民權利的社會形態。
其中對歷史產生巨大影響的就是1762年出版的《社會契約論》。在法國大革命中,它曾被大多數革命領袖奉為革命的“聖經”,它成為18世紀法國和美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理論綱領,其“主權在民”的政治理念一直影響到現代社會的各種政治制度。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新華社旗下的新華網讀書頻道也把它列入“兩會代表推薦書目”之一。 
盧梭的《社會契約論》有兩個理論前提:人生而自由、社會秩序神聖,其理論的特點是反對暴力——不管是政府的還是個人的,其要解決的問題是:“把權利所允許和私利所期望的結合起來,使得正義和功利不再分割”。在盧梭看來,“放棄自由,就是放棄了人性,拋棄了做人的權利和義務”。但是在盧梭的思想中,人做為個體顯然不是至高無上的,“人生而自由”的理論會產生極端的思想——“任何人都可以認為他是他人的主人”,這樣的社會暴力橫生,個人自由反而失去保障,這不是盧梭想要的社會。
因此,盧梭認為“社會秩序是一種神聖的權利,它是其他一切權利的根本”。盧梭反對用暴力來改變社會制 度,他認為“暴力並不帶來權利,我們只有義務尊崇合法的力量”。既然社會秩序那么重要,暴力又不能帶來權利,那么如何產生一個權威來管理社會呢?盧梭認為,“正因為任何人對他人都沒有天然的權力,正因為暴力不能產生權利,所以人類社會任何合理的權威都應建於人民之間的約定”。人類個體通過社會契約形成一個權威——也就是政府,把個體自身必需的部分權利、財產和自由讓度給這個權威以便於其管理社會,而通過社會契約所形成的這個權威的最終目的則是保障契約各方的生存。這是盧梭描繪的最為理想化的民主政治的社會模式,而這種社會模式之所以可能存在,是因為人類的共同利益形成了社會緊密的紐帶,“統治社會也只有以這種共同利益作為基礎”。在這裡,盧梭把當時政權兩大流行要素——暴力和神授從組成政府的基礎中剔除了,當時的歐洲政府在理論上一下子全部變成非法的了。
按照盧梭的觀點,社會契約下的社會必須是一個法治的社會。“社會公約為政體帶來存在和生命;而立法為政體帶來意志和行動的能力”,形成的契約必須有一系列強制執行的社會準則來規範締約各方的行為,以保護契約各方的公共利益,保障人民的自由和平等,使契約得以執行。盧梭認為人民必須遵守法律,這是一種責任是一種義務。他認為“在本質上,履行這些責任的個體在為他人服務的同時也在為自己服務”。但是法律的約束也不是無限的,“每個個體對那些一般約定留給自己的財產和自由擁有完全的支配”,這也許是現代“法律未禁止的即是合法”的思想的哲學闡述。由於法律給了政府管理人民的強制權力,為了防止政府違背人民意願,濫權、越權,盧梭提出了一系列分權的政體設計。
他對憲法起草人一系列近乎苛刻的描述,表明了他對政府濫權的嚴重的擔心和立法、行政、執法分權的思想。盧梭認為憲法起草人“勾畫了國家的機構,而不能在此機構中起任何作用”,“因為,治人者不能製法,反之,製法者也不能治人;否則,他的法律就會為他的私人情感控制,往往要維護他的不公,他也就永遠不能防止其製法工作為其個人目的所沾污”。不光是憲法的起草,日常法律的制定也是這樣。
盧梭認為,“法律是公民集團的準則,由法律聯繫的人民本應該是法律的制定者”,“勾畫草起法律的人不能也不應有立法的權力”,“立法權力必須也只能屬於人民”,政府只是社會公共利益和權力的代理人而已。盧梭對於政府官員的描述,與現代的“公僕論”相當一致,他說:“行政權力的掌握者不是人民的主子,而是人民的雇員;人民可以在任何適當的時候對其任命或罷免;他們是被要求服從而不是達成契約。”在盧梭看來,政府官員甚至不是社會契約方,自然也不具備立法的資格和權力。
總的來說,盧梭的政治理念屬於民主政治的範疇。但是盧梭對現實政治的考慮顯然不是民主主義者,由於受到當時的技術水平的限制,盧梭不認為有真正的民主社會存在,他甚至認為大國適合君主制,這到和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思想一致。他認為真正的民主政府只可能在小國寡民中實現,在其他情形下“民主政府或民眾政府比其他形式更可能出現內戰和動亂”。困擾盧梭的是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技術上的,另一個是教育上的。他認為民主政府的立法決策必須通過公民大會才能決定,這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是不可能經常實現的。另外盧梭認為,美德是共和國的基礎,但“並不是說人民的所有決定都是成熟的。
我們當然都是為了自己的益處,但是我們可不能保證總是看到這種好處。人民是不會腐敗的,但她可會受到蒙蔽,此時的她,好像總是見壞就上”。實際上困擾盧梭兩個問題也是現代社會民主政治的基本問題,一個是要有足夠的技術水平保證人民的意志能夠充分在國家意志中體現,另外一個是人民必須有民主政治的理念和符合民主政治的道德水準——這是社會教育的問題。正是擔心人民的道德水準,盧梭才會造出一個“憲法起草人”,並賦予他神一樣的境界。他是這樣描述憲法起草人的:“找 到適合一個民族的社會規範需要的是超人的智慧。如此的智慧要能夠觀察到人類的情感而又不捲入其中;它要完全獨立於人類的本性但能完全了解其實質;它的幸福要與我們無涉但要願意為我們著想;最後,它必須到遙遠的未來去尋找它的榮耀,苦苦今世的勞作,以為後世的結果”。“任何人要勇敢地承擔起組織一個民族的使命,他就要有能力,這么說,改造人性;他要把一個獨立完整的個體,改造成更大的整體的一部分,從中個體在某種意義上獲得他的生命和存在;他要解構人的組成方式以改良增強其力量;他要把天賦的物質上獨立的存在代之以部分道德的存在。”
在現實中盧梭推崇的是貴族民主制或者叫“精英民主制”,他認為,“除了兩權分離的好處,它還有著成員選舉的好處……他們只能通過選舉獲得職位,從而使正直、開明、經驗及其他受公眾喜愛尊重的品質成為明智政府的保障”;“再者,集會易於舉行,公務得到良好的討論並處理得井井有條,在國外國家聲望由德高望眾的元老而非無名之輩或被人鄙視的民眾維持”。“一句話,如果能夠確定精英是為了國家利益而非自己的利益而統治了話,精英來統治民眾是最好最自然的安排方式”。盧梭在《社會契約論》的最後一冊花了大量的篇幅分析了羅馬共和國的興衰成敗,可見他對這種制度的重視程度。
由於本人唯讀了兩遍《社會契約論》,對其精髓和本意還沒有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因而本文只介紹了此書的基本的政治理念,《社會契約論》是一本博大精深的著作,他從人的本性出發,對個人、社會、政府的權利,對政府的形成、運作和一系列制度,對國家的形成、興盛和衰亡等等問題做了精闢的分析,是一本值得我們去研究的經典巨著。

離落

風沉默
不理會還有途人訴說
一段節奏 路面與車輪的奏和
像流浪人哼著歌
或許不懂
相聚 是哽咽在別離後
總想你明白兩地是一曲哀怨的奈何
微笑被租借在腳踏車后座
像短暫的陽光
慰問過瓦下的角落
我總試圖轉頭 用艱澀的笑容告訴你不捨
然而 傘總要收折
就像站內的廣播
總要提醒乘客將到的班車
不要錯過
於是我只能揮揮手
在城市的這端 在窗外的雨蒙中
再道一聲離別的落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