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韓復業,生於遼寧省法庫縣法庫鎮一個普通農民家庭。要強的父親期盼兒子讀書成才,為此,韓復業1940年人當地的初級國小。1944年春升入高級國小直至1945年日本侵略軍投降。高小期間正值偽滿洲國時期,每日除了日語課就是實習,韓復業幼小的心靈體驗到了亡國奴的滋味。1945年至1946年秋失學。1947年秋季升入初級中學僅3個月,由於南京國民政府發動全面內戰,他所就讀的學校被國民黨軍隊占為辦公室、宿舍,他又一次失學。1948年2月法庫縣解放,1949年春韓復業復讀初級中學,從此開始在人民的學校里安心讀書。飽受亡國之苦和戰亂之禍的他對和平安定環境的期盼和對讀書求知有著強烈的渴望,從而激發了他勤奮學習的熱情。1954年韓復業以優異成績考入東北工學院(今東北大學)有色冶金系輕金屬冶煉專業,1958年畢業後分配到中國第一家輕金屬冶煉廠——撫順鋁廠,開始以自己的工作業績報效祖國和人民。
簡歷
1934年9月22日 出生於遼寧省法庫縣。
1954~1958年 在東北工學院有色冶金系學習。
1958~1993年 任撫順鋁廠工藝技術員、場房技術員、專題負責人、專業組長、研究所副所長、廠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
1994年 退休。
1999年1月31日 病逝於遼寧撫順。
生平
1958年於東北工學院畢業後,韓復業被分配到中國第一家輕金屬冶煉廠——撫順鋁廠工作。1958年至1993年,在撫順鋁廠歷任工藝技術員、場房技術員、專題負責人、專業組長、研究所副所長、廠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
韓復業是中國大預焙陽極鋁電解槽工程技術開拓者之一。1973年1月,韓復業赴羅馬尼亞考察電解工藝及陽極準備和殘極處理技術。比較系統地了解和掌握了預焙槽工藝及其發展趨勢和相關技術,為中國大型預焙槽的開發研究、試驗套用奠定了技術決策和設計準備的基礎。考察歸來,韓復業被委任為“大型預焙槽工程技術”的專題負責人,在技術開發的戰略、途徑和過程選定中均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1975年4月建成了中國第一台邊部加工大型預焙槽,並同時順利起動。1978年12月,通過冶金部技術鑑定。該項成果於1978年獲冶金科技攻關二等獎、全國科學大會獎。
從1978年起,韓復業依據環境保護、節約能耗發展鋁工業的大趨勢,倡導並主持了高密閉度、低能耗大型中間下料預焙槽的開發試驗工作。1980年1月27日,在大型試驗場,第一台13.5萬安培中間下料預焙槽通電焙燒。1982年10月3台預焙槽送電焙燒。1983年11月通過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的技術鑑定。該項成果,於1984年8月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1987年7月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韓復業任撫順鋁廠副總工程師後,作為廠鋁冶煉技術總負責人,主持起草了《撫順鋁廠三十年》、《關於撫順鋁廠作為鋁、鎂、鈦工業性科研基地的報告》。任撫順鋁廠總工程師後,韓復業主持了撫順鋁廠6萬安培有隔板鎂電解槽系列的技術改造任務——採用國外先進技術改造為10.5萬安培無隔板鎂電解系列。主持年產4萬噸陽極糊擴建工程、2噸/爐聯合法製取海綿鈦工程。繁重的技術工作任務,使其原有的心臟病病情加重,但他仍忘我的工作,直到完成任務。
1984年至1995年,韓復業作為資深的工程技術專家曾多次應邀參加大型鋁電解廠建設的前期技術論證和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的審查等技術活動。有代表性的活動有:參加貴州鋁廠引進日輕16萬安培預焙槽成套技術、設備的談判;青海鋁廠、包頭鋁廠、山西鋁廠等大型鋁電解廠的建設及改擴建工程的論證諮詢等工作。
韓復業為發展中國的鋁工業,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把畢生的精力奉獻在大型預焙槽試驗現場,為中國鋁工業的技術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1987年1月,被授予“遼寧省首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技術人員”稱號。1999年1月31 日,韓復業因病逝世,終年65歲。
科學成就
中國大型預焙陽極鋁電解槽工程技術開拓者之一
冰晶石—氧化鋁融鹽電解法煉鋁發展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1886年,美國的霍爾(C.M.HALL)和法國的埃魯特(P.L.T.Heroult)通過不同途徑發明了該煉鋁法。從此在商業上首次成功地發明了電解還原煉鋁的工藝方法,奠定了現代鋁工業的基礎。1888年霍爾幫助美國匹茲堡還原公司(今美國鋁業公司)建造了兩台1800安培預焙陽極鋁電解槽(簡稱預焙槽),此後歐美的法、英、加等國家相繼建造了此類槽型的電解鋁廠。1924年,借鑑鐵合金電爐的連續自焙電極形式的連續自焙陽極鋁電解槽(簡稱自焙槽),在挪威的一個鋁電解廠使用。進入20世紀70 年代,伴隨能源危機、保持生態平衡的兩次重大考驗,現代鋁工業的發展出現兩種趨勢:一是建設鋁電解廠的技術、資本向能源、資源充裕的地區如委內瑞拉、澳大利亞、阿聯等國家轉移。二是建設新的電解鋁廠大多採用大電流強度(18萬~30萬安培)、高密閉率(達98%以上)、自動化程度高和採用乾法淨化技術的中間下料預焙槽,或以此類電解槽取代原有的自焙槽。目前俄、中尚保留有占年總產量70%左右的自焙槽。
中國鋁工業發展較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從1951年開始由前蘇聯援助,在撫順鋁廠建造了中國第一條鋁電解系列(4.5萬安培自焙槽,年產量1.5萬噸)。1954年10月19日從電解槽內抽出第一包鋁液,象徵著中國鋁工業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以此為起點直至“文化大革命”前,中國採用自焙槽的工程技術相繼建設了7座鋁電解廠(電流強度在6萬~7.5萬安培)。
就鋁電解槽的陽極類型而言,可分為自焙和預焙兩種。就其槽型相比較,從電流強度上看,自焙槽大多在6萬~15萬安培,而預焙槽發展至今大多在18萬~30萬安培,這樣單位廠房建築面積年鋁產量分別為1.423噸/平方米(6萬安培自焙槽)、2噸/平方米(10.6萬安培自焙上插槽)和3.26噸/平方米(18萬安培預焙槽)及4噸/平方米(28萬安培預焙槽)。因此採用大型預焙槽提供了降低基建投資的條件。從單位產品直流電耗和電解電流效率(鋁電解實際產量與按法拉第定律計算的理論產量之比)上看,兩種槽型電耗分別為14500千瓦·時/噸鋁和13500千瓦·時/噸鋁,電流效率分別為88%和90%以上,這樣採用大型預焙槽為降低生產成本,節約能源提供了條件。從保持生態平衡上看,鋁工業有兩大污染物——氟化物和瀝青煙害。自焙陽極是通過添加以石油焦為骨料和瀝青粘結劑的陽極糊料在電解槽上焙燒而形成的,焙燒過程中瀝青揮發嚴重危害環境。而預焙陽極是同樣的糊料經成型後、在電解槽外焙燒而形成的,焙燒時產生的瀝青揮發分經燃燒提供部分熱能,而焙燒爐煙氣又經過淨化處理,因此污染環境的程度較低。此外就兩種槽型密閉率而言,自焙槽在85%左右,而預焙槽(特別是中間下料預焙槽)在95%以上。這樣的預焙槽更適合套用乾法淨化技術做到保護環境。鋁工業所面臨的能源危機、保持生態平衡的形勢,促進大型預焙槽(特別是中間下料預焙槽)的長足發展。同樣也引發了中國鋁工業界的思考。
按1973年“冶金重點項目計畫”及有關檔案的精神,當時的冶金工業部積極準備條件進行大型預焙槽的前期技術考察、開發、設計和研究。韓復業即在此時被選為赴羅馬尼亞斯拉提那鋁廠技術考察團成員,根據他進廠後一直從事鋁電解技術工作,特別是他曾於1965年至1969年擔當7.2萬安培預焙槽專題技術負責人,較好地解決了電解工藝設計參數選擇和工藝技術條件的確定,因此,他主要承擔考察電解工藝及陽極準備和殘極處理技術。
1973年1月韓復業隨團赴羅,該廠8萬安培預焙槽採用法國彼斯涅鋁業公司的技術。在40天的日子裡,韓復業集中考察該廠由他主要承擔的技術、工藝與設備,比較系統地了解和掌握預焙槽工藝及其發展趨勢和相關技術,為中國大型槽的開發研究、試驗套用奠定了技術決策和設計準備的基礎。
考察歸來後,韓復業被委派為大型預焙槽這一工程技術的專題負責人。自1973年開始的開發研製試驗工作是在一個物質條件比較匱乏、政治環境並不寬鬆的條件下進行的。首先在撫順鋁廠大型試驗場進行了第二(6.2萬安培)、第三電解系列(7.3萬安培)的電流匯合成13.5萬安培的可行性研究及送電方案確定等工作。經理論計算及實際認定,撫順鋁廠這兩個電解系列電流匯合成13.5萬安培電流作為大型預焙槽直流電源是可行的,並確定了送電方案。接著根據考察資料,解決了將設定在大型試驗場的拔棒天車改制為鋁電解三用(打擊氧化鋁殼、更換陽極、下氧化鋁料)聯合機組。參照考察資料及對歐美等國家大型預焙陽極鋁電解技術信息的了解和掌握,聯合攻關組經反覆對比、辯論研討,最終確定鋁電解工藝設計參數、陽極炭塊組配置及電氣聯結方式、陰極炭素內襯及保溫材料選擇、電解槽的磁流體穩定性、結構強度、焙燒啟動方案和密閉方式以及設備傳動、電氣控制、工藝技術條件等一系列工程技術方案。
韓復業作為專題並且作為主體專業——鋁冶煉專業負責人,在上述技術開發的戰略、途徑和過程選定中均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技術上他如此孜孜以求,在平常工作中亦是如此,在大型預焙槽的草創時期,由於大型試驗場受“文化大革命”衝擊近乎一座廢墟,他以一個普通勞動者的身份,與工人一道清理現場雜物近500噸。以至用兩輛手推車,一前一後運送8米長的陽極橫母線去機加車間銑面、鑽孔。用手工鐵皮剪截斷寬200毫米、厚1毫米的壓延鋁板組裝陰極鋁軟帶。在施工最緊張的時刻,他與幹部、工人、工程技術人員一道苦幹了18個晝夜,終於歷盡艱辛在1975年4月建成了中國第一台邊部加工大型預焙槽,並順利啟動。經過試驗探索、比較改進,1978年4月又相繼建成同類型3台試驗鋁電解槽(其中1台採用低電流密度)。
在3年試驗探索的日子裡,韓復業始終跟蹤掌握各種試驗數據,特別是掌握低電流密度預焙槽試驗數據。經反覆分析對比,以實踐來驗證有關鋁電解槽熱、電、磁等諸多因素及工藝技術條件對電解過程、工藝技術經濟指標的影響。1978年12月冶金部組織對13.5萬安培邊部加工大型預焙槽進行技術鑑定。試驗的鋁電解槽由1台到3台,歷經了5年多時間,達到了試驗目的。該項成果獲原冶金部科技攻關二等獎,全國科學大會獎。並於1978年將這一成果推廣到廠里的第四電解系列——23台13.5萬安培邊部加工預焙槽。
科技進步是無止境的,自1978年起韓復業依據環境保護、節約能耗的發展鋁工業的大趨勢,倡導並主持了高密閉率、低能耗的大型中間下料預焙槽開發試驗工作,1980年1月27日在大型試驗場第一台13.5萬安培中間下料預焙槽通電焙燒。此後又於1981年受國家科委等單位的委託,為了驗證1980年單台試驗槽的試驗成果,在廠里進行鋁電解3台13.5萬安培中間下料預焙槽擴大試驗。1982年10月3台預焙槽送電焙燒。1983年11月通過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的技術鑑定,經生產實踐考驗,電解槽選取的主要設計參數、上部結構、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均達到設計要求,其中電耗達到13500千瓦·時/噸鋁,電流效率90.44%,達到同容量級、同類槽國際先進水平;試驗探索出該容量中間下料預焙槽生產中較好工藝條件與操作制度,為套用國產中間狀氧化鋁為原料的中間下料預焙槽系列生產積累了經驗,為新建鋁廠採用該種槽型提供比較可靠的依據;電解槽結構、採用變斷面陰極棒減小陽極至槽縱側壁距離,在合理的熱絕緣結構的條件下,對降低基建投資及獲取低電耗率具有良好效果。該項成果1984年8月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1987年7月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後來成果推廣套用於包頭鋁廠5萬噸/年擴建工程。自1973年起,韓復業在大型預焙槽這一工程技術領域辛勤耕耘了10載,歷任撫順鋁廠總體改造辦公室專題負責人、研究所副所長等職,為發展中國鋁工業做出了貢獻。
中國鋁冶煉資深的技術專家
1984年,韓復業任廠副總工程師,當時正值全國鋁工業走過30年曆程及召開全國鋁業科技工作會議之際,他作為廠鋁冶煉技術總負責人,主持起草了科技工作會議交流材料——撫順鋁廠三十年,關於撫順鋁廠作為鋁、鎂、鈦工業性科研基地的報告。報告中提出:根據優先發展鋁的方針,基於目前中國鋁工業的發展現狀,丞待建立一個鋁電解生產的科研基地,並且建議將撫順鋁廠作為較快開展18萬安培中間下料預焙槽試驗工作的科研基地。報告中列舉美國鋁業公司、法國彼斯涅鋁業公司、日本輕金屬株式會社的例證,指出:“國內外鋁工業的發展,必須依靠技術進步,這已被實踐所證實。30年來中國鋁工業證明了:科研工作必須走在設計、生產的前頭,才能為近期和遠期的發展提供切實可靠的技術和先進的裝備”。
今天看來現實往往折射出歷史的光輝,由韓復業主持起草的報告及交流材料,體現了鄧小平同志關於“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光輝思想以及1999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中所提出的“促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及“大中型企業建立健全企業技術中心,加速形成有利於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的有效運行機制”的指導思想。法國彼斯涅鋁業公司試驗中心(LRF)在法鋁聖讓莫里因廠開發研究AP18型中間下料預焙槽,從1976年起共試驗了四台槽,至1980年,經磁場、電解質成分和二次熱設計的改進後,在該廠建了F系列共60台18萬安培中間下料預焙槽,之後在世界上推廣建設了13個電解系列共2892台AP18型鋁電解槽。自1981 年起,法鋁又照此辦理,在該廠又開發了4台28萬安培中間下料預焙槽。又歷經5年多時間,啟動了G系列120台AP28型鋁電解槽。後經電流強度強化和技術改進,最終使AP28型鋁電解槽演變成AP30型鋁電解槽。推廣規模達到4個電解系列共1200 台鋁電解槽,獲得了技術資本在商業上的巨大成功。
韓復業對國內外鋁工業發展趨勢和技術發展水平的了解和掌握,主持起草的報告和交流材料,具有明顯的前瞻性。但是由於當時體制、資金等方面的因素,他的這一建議未能如願。只是到了1989年2月,國家大型鋁電解工業試驗基地在河南沁陽破土動工,並且採用了產學研聯合的運行體制,建成了4台28萬安培中間下料預焙槽。以此為發端,相繼建設了採用16萬安培、18萬安培中間下料預焙槽的幾家大鋁廠。縮短了在此領域內與已開發國家間的差距,而且整個開發過程,開始了由實踐探索性為主的開發向套用成套工程技術軟體的理性開發的轉變。
1985年1月起,韓復業任撫順鋁廠總工程師,以技術總負責人的身份主持了撫順鋁廠6萬安培有隔板鎂電解槽系列的技術改造任務——採用前蘇聯技術改造為10.5萬安培無隔板鎂電解槽系列。主持了年產4萬噸陽極糊擴建工程、2噸/爐聯合法製取海綿鈦工程,繁重的技術工作使得他原本患有的心臟病加重了,但是絲毫沒有影響他為撫順鋁廠的技術改造工作操勞的決心和勇氣。20世紀80年代初至1995年期間,韓復業以一名資深工程技術專家的資歷和學識,多次應邀參加大型鋁電解廠建設的前期技術論證和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的審查等技術活動,有代表性的有:參加貴州鋁廠引進日輕16萬安培預焙槽成套技術、設備的談判,青海鋁廠、包頭鋁廠、山西鋁廠、平果鋁廠等大型鋁電解廠的建設及大型鋁電解廠改擴建工程的論證諮詢等工作。
評價
為發展中國的鋁工業,韓復業恪盡職守,嘔心瀝血。他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畢生戰鬥在大型預焙槽試驗現場。1987年1月被授予省首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人員。1993年他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1994年退休。1998年7月韓復業抱著久病之軀,參加了廠環境保護綜合治理改造方案的技術論證會。1999年1月31日因心肌梗塞醫治無效而病逝,人們稱道他的學識和才幹,更懷念他對中國鋁工業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主要論著:國產中間型氧化鋁在中間下料槽上的套用.輕金屬,1981(2):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