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情況
代號KTX-2的研發計畫於1992年正式展開,基本構型構想在1995年初步確定,但就在本階段結束後,由於亞洲經濟金融風暴造成韓國經濟產生危機,使得研發計畫停滯。1996年,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與三星公司簽署合作協定書,確定KTX-2計畫將繼續進行。
1997年KTX-2計畫進入全尺寸發展(Full-Scale Development,FSD)階段。同年7月,韓國政府同意負擔全部研發經費的70%,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則出資17%,三星、大宇(Daewoo)、現代(Hyundai)等公司共同分攤剩餘的13%。
1998年KTX-2基本設計確定。1999年7月完成細部設計,同年10月,屬於國營事業的韓國航太工業公司(Korea Aerospace Industries,KAI)成立,該公司是由三星、大宇及現代三家公司的航太部門合併而成。
2000年8月,風洞測試結束,展開首架原型機的組裝工程。2001年10月31日首架T-50原型機出廠。
2002年2月,韓國航太工業公司於在新加坡亞洲航太展上對外公開其命名──金鷹(Golden Eagle),KTX-2A教練機型改編號為T-50,KTX-2B攻擊機型改編號為A-50。同年8月20日,韓國空軍首席試飛員趙光濟(Cho Gwang-Je,音譯)進行T-50教練機型的首次飛行。
2003年9月4日,四號原型機首飛,該機是A-50攻擊機的原型機。同年12月,韓國空軍宣布採購50架T-50教練機與44架A-50攻擊機,合計94架,同時授予韓國航太工業公司第一批次25架T-50教練機的採購契約,其餘批次的採購契約於2003-2005年間陸續簽訂。
2004年6月,韓國監察院經過調查,發現韓國空軍和韓國航太工業公司向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多支付8,000萬美元的技術轉移費和3,000萬美元的違約金,造成1.1億美元的財政損失,並追究韓國國防部內相關人士的責任。同年12月,首架量產型機於現代重工公司飛機裝配廠開始進行組裝。
2005年8月,首架T-50教練機量產機正式出廠。同年10月,韓國航太工業公司開始逐架運交T-50教練機給韓國空軍,用以成立作戰轉換單位(Operation Conversion Unit,OCU)。
2006年1月,T-50教練機量產機正式移交韓國空軍,進入作戰序列擔負戰備任務。至同年12月底,共運交10架T-50給韓國空軍,2007年起將以每個月1架的速度進行量產與交機。
設計
T-50教練機整體構型設計系以洛克希德馬丁公司F-16戰隼(Fighting Falcon)式戰鬥機為基礎,但重量和尺寸分別為後者的70%和80%,結構及次系統有70~80%的共通性。
座艙為縱列雙座設計,后座較前坐高50厘米,座椅采英國馬丁·貝克(Martin Baker)公司發展的MK KR16K 0/0彈射椅。機體表面設定有維修進手孔,各次系統並裝置自動檢測和內置式測試系統,以便利檢修作業進行。飛行控制系統採用數位式線傳飛控(fly-by-wire,FBW)系統,座艙內采側邊操縱桿設計,裝設手置節流閥及操縱桿(HOTAS),前后座均可獨立操控。
機體設計負荷正8至負3G,操作壽限8,000小時。機內設有7具油箱,其中5具在機體,2具在主翼根部,可容納2,655升燃油,機腹及主翼下方可選擇加掛最多3具570升副油箱。
航電系統包括漢寧威(Honeywell)公司的H-764G全球定位(GPS)/慣性導航系統(INS)和HG9550雷達高度計(Radar altimeter)、洛克威爾·柯林斯公司(Rockwell Collins)的VIR-130A全嚮導航儀/儀降系統(VOR/ILS)和AN/ARN-153V先進戰術導航儀(Advanced Digital TACAN)。教練機型的T-50未配備射控雷達,但攻擊機型的A-50則加裝1具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AN/APG-67(V)4脈衝都卜勒X波段多模式雷達。
T-50教練機採用1具奇異(GE)公司生產、配備全權數位引擎控制(Full Authority Digital Engine Control,FADEC)系統的F404-GE-102渦輪扇發動機。該型發動機由F404-GE-100渦輪扇發動機(原是為F-20虎鯊式戰鬥機發展)修改而來,最大後燃推力為17,700磅(78.7 kN),壓縮比26,旁通比0.29,推重比7.76。
由於韓國曾重金挖角台灣漢翔航空工業工程人員協助開發,加上T-50金鷹式高級教練機與F-CK-1經國號戰鬥機外型神似,因此被華人圈的軍事迷戲稱為“緯國號高級山寨機”。
耐久性試驗
韓國航空工業公司(KAI)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航空事業部2002年7月22日開始了對T-50“金鷹"先進噴氣式教練機的耐久性試驗工作。
KAI表示這是按計畫開展T-50研製計畫以來的又一重大里程碑,耐久性試驗將對T-50機身8334小時的設計使用壽命進行驗證,確保其作為先進噴氣式教練機和前導型戰機教練機,能夠滿足戰機飛行員訓練的嚴格要求。試驗還將對機身設計中所使用的飛機結構計算機模型進行驗證。首次壽命測試(8334小時)預計於2003年4月完成。在完全拆卸核查之後,將對試驗樣機進行第二次壽命測試,預期於2004年完成。
據悉,T-50全面開發計畫開始於1997年,持續到2005年。T-50的問世為韓國節省20億美元,並搶占先進教練機國際市場份額的25%。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推進韓國自產戰鬥機的發展。T-50教練機的最初生產權將在2003年的第三個季度授予,產品的交付工作將於2005年開始。T-50教練機將擁有機動性、耐久性強的先進訓練系統,為未來戰機駕駛員操縱F-16戰鬥機、F-22戰鬥機和“聯合攻擊戰鬥機”(JSF)等當前及下一代先進戰機提供飛行訓練服務。
武器系統
T-50教練機裝有1門奇異(GE)公司M61A1 20公厘六管旋轉式機炮,射速3,000發/分,備彈208發。本機任務在配合模擬器與實際飛行訓練,執行戰鬥機先導訓練任務,以使飛行員在未來順利銜接如F-16、F-15、飆風(Rafale)、F-22、F-35等先進戰機,故未配備射控雷達。
戰時可掛載AIM-9響尾蛇式短程空對空飛彈、Mk 80系列低阻力通用炸彈等各式武器,作為輕型攻擊機使用。
衍生型—A-50攻擊機
A-50攻擊機由T-50教練機衍生而來,機體尺寸、武裝、發動機、座艙配置與航電和飛控系統均與前者相同,但兩者的最大差異在於加裝1具洛克希德馬丁公司AN/APG-67(V)4脈衝都卜勒X波段多模式雷達。APG-67雷達原為F-20虎鯊式戰鬥機發展,因F-20研發計畫取消而未進入美軍服役;而另一衍生型GD-53雷達,則為中華民國空軍F-CK-1經國號戰鬥機所採用。APG-67(V)4雷達的搜尋距離為150公里,能同時追蹤10個目標,並攻擊其中2個。雷達系統采線上可抽換單元(LRU)設計,體積0.054立方米,重量73公斤,平均故障間隔(MTBF)時間350小時。
武裝方面可攜掛2枚AIM-9響尾蛇短程對空飛彈,及視任務內容分別掛載9枚Mk82 500磅(227公斤)、3枚Mk83 1,000磅(454公斤)或3枚Mk84 2,000磅(908公斤)炸彈,或6枚AGM-65小牛(Maverick)式空對地飛彈。
主要性能
武裝
機炮:1門M61A1 20公厘火神式六管旋轉式機炮
飛彈:
1、空對空飛彈:2枚AIM-9響尾蛇(Sidewinder)式短程空對空飛彈
2、空對地飛彈:6枚AGM-65小牛(Maverick)式空對地飛彈
3、炸彈:5枚CBU-58集束炸彈、9枚Mk82 500磅低阻力通用炸彈、3枚Mk83 1,000磅低阻力通用炸彈、3枚Mk84 2,000磅低阻力通用炸彈或9枚Mk 20集束炸彈
飛行表現
極速:1.5馬赫
航程:1,150哩(1,851公里)
升限:48,000呎(14,630米)
一般特徵
機組員:2名
全長:42呎7吋(12.98米)
翼展:30呎1吋(9.17米)
全高:15呎8.25吋(4.78米)
空重:14,200磅(6,441公斤)
最大起飛重:26,400磅(11,985 公斤)
引擎:1具奇異(General Electric)公司F404-GE-102渦輪扇發動機,最大後燃推力17,000磅(78.7 kN)
優勢介紹
KAI公司指出,T-50教練機的優勢之一就是其性能範圍廣泛,能夠為飛行學員提供操控快速噴氣式戰機所需的必要準備訓練。此外,該教練機的玻璃駕艙還能讓飛行員學習如何在fighter-like環境中操控複雜的武器系統。
KAI公司稱,數字飛行控制系統使T-50教練機能夠像現代電傳飛控戰機那樣飛行。韓國T-50金鷹高級教練機配備有與戰機相似的電子設備,使飛行學員可“在飛行戰機之前,了解相關電子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