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出兵越南

1964年7月31日:韓國國會通過第1次派兵同意案 1965年1月26日:國會通過第2次派兵同意案 1965年8月13日:國會通過第3次派兵(戰鬥部隊)同意案

韓國出兵越南,亦稱參戰越南戰爭(朝鮮語:월남전참전/越南戰參戰?),是韓國朴正熙政府任內,使大韓民國國軍投入部隊參與越南戰爭的政策,也是大韓民國建國後的第一次海外軍事行動。從初期的醫務、工兵等非作戰單位,到後來的陸軍、海軍陸戰隊的戰鬥部隊、和包含了海軍、空軍的支援單位,1964年至1973年間累計派遣了32萬人[1],1967年11月的高峰期,駐屯在越南的韓國軍人達到48,000名。在支援越南共和國(南越)的反共陣營中,韓國軍是規模僅次於駐越美軍的第二大外國部隊,數量也遠多於排在其後的澳大利亞國防軍和紐西蘭軍[2]。
伴隨著韓國軍隊的赴越,也有許多韓國的民間承包商、相關產業和人員藉機前進越南,從事運輸、工程等業務,這也影響了後來的韓國經濟[3]。但因參戰而衍生的一些弊端,例如戰爭罪等,也構成了此次派兵的爭議面。

派兵始末

韓國戰鬥部隊投入越南是1965年至1973年間的事情。在此之前,組織韓國軍事單位到越南參戰的構思是韓國總統朴正熙於1961年11月訪問美國時,向約翰·甘迺迪政府提出的,當時甘迺迪以時機不成熟為由,表示美國會繼續考慮[4]。1964年5月,繼甘迺迪之後上台的林登·詹森政府提出了“自由世界援助計畫”(FreeWorldAssistanceProgram),號召反共國家對軍政局勢不穩的南越提供支援[5],而獲得了漢城的回響。第一波派到越南的韓國軍事單位,是1964年9月11日的醫務連和跆拳道教官團。1965年2月派出了工兵。10月12日,陸軍首都機械化步兵師(猛虎師長)與海軍陸戰隊第2陸戰旅(青龍旅)分別從仁川和釜山用船載往越南,開啟了韓國戰鬥部隊介入越戰的先河。1966年又依照《布朗備忘錄》(BrownMemorandum),追加派遣了陸軍第9步兵師(白馬師)。
韓國對越派兵的動機,可分為外交、經濟及國防的三方面考量。在外交上,透過五一六軍事政變上台的朴政府,藉由支援美國的越戰政策而強化了韓美關係;經濟與國防方面,意在換取美國經濟援助,解決外匯短缺的困境、推動韓國經濟的改善和軍隊現代化,甚至使美國暫緩裁減或抽調駐韓美軍兵力的速度[6]。時任美國駐韓大使溫思羅普·布朗便向副總統休伯特·韓福瑞表示,韓國出兵可帶來“一石三鳥”的效益[1]。此外,在韓戰期間得到聯合國軍和美軍支援而使韓國得以免於赤化的背景,也被視為出兵越南的原因之一[7]。

大事紀

韓國陸軍、海軍陸戰隊在越南的戰術作戰責任分區(TacticalOperationalAreaOfResponsibility,TOAR)劃分示意圖
以下是越戰參戰期間的外交檔案於2005年的公開內容[8]:
1964年5月9日:美國總統詹森請求友邦支援南越
1964年7月15日:南越總理阮慶請求韓國派兵
1964年7月31日:韓國國會通過第1次派兵同意案
1964年9月12日:第1批單位(第1移動外科醫院、跆拳道教官團)抵達西貢
1965年1月26日:國會通過第2次派兵同意案
1965年3月16日:建設支援團(鴿子部隊)抵達西貢
1965年8月13日:國會通過第3次派兵(戰鬥部隊)同意案
1965年10月14日:第2海軍陸戰旅(青龍部隊)從歸仁登入
1965年10月20日:在韓組建的駐越韓國軍司令部正式遷至西貢
1965年11月2日:首都機械化步兵師(猛虎部隊)本隊抵達歸仁
1966年2月:太平村屠殺
1966年3月20日:國會通過第4次派兵同意案(增派部隊)
1966年4月19日:猛虎師第26團本部抵達歸仁
1966年10月3日:第9步兵師(白馬部隊)抵達歸仁和綏和
1966年10月21日:朴正熙訪問南越
1967年2月14日至2月15日:茶平東戰役
1967年7月9日至8月26日:洪吉童行動
1971年12月4日:駐越韓軍展開第1階段撤兵(青龍旅)
1972年4月13日:第1次撤軍結束
1973年1月28日:巴黎和平協約生效
1973年3月13日:駐越韓軍第2次撤軍結束(本隊)
1973年3月23日:駐越韓軍末批部隊撤離完成

影響

正面

出兵越南替韓國經濟注入了催化劑。1965年到1972年間從美方獲得的越南特需實惠總計10億2,200萬美元[1],而其中的72%是勞務者及駐越軍人薪酬的匯款,以及當地韓國企業在貿易之外的收入,當中主要來自承包美軍的物資運輸、公路修築、港灣疏濬等,也使將近19,000名韓籍技術者及勞工南下越南[3]。現代建設、韓進商事、大宇和三星等韓國企業也都因為在越南發了戰爭財(1967年-1968年賺得的外匯占韓國全國的20%以上[3]),而奠定了日後發展為財閥的基礎[1]。從越南流回的資金,成為了朴政府推動“五年計畫”經濟發展方案的動力[6],京釜高速公路等重大建設也有部份興建經費是獲自越戰的收入。大韓民國軍隊也在越戰之後增加了實戰經驗和現代化程度。

負面

韓國軍參與越戰之前,派兵案就引發了反對黨和新聞界的爭議,朴政府的該項決定,也被批評為是讓韓國軍去越南替美軍當傭兵[9]。
另外一項著名的負面影響就是韓國軍在參戰期間對越南平民的暴行,包含虐殺或強姦。此系列事件是於1999年韓國周刊《韓系來21》的“韓國軍隊在越南大肆屠殺老幼婦女”一文中公開後才廣為韓國大眾所知,揭發者則為1992年赴越留學的歷史研究生具秀姃(구수정)。具秀姃根據長期的調查,包括對村民的訪問,認為戰爭時在韓國軍手下的遇害者約有9千人之多[10]。韓國軍在越涉及的著名事件包括了太平村屠殺、豐一與豐二屠殺、河美屠殺、長丘屠殺、延年-福平屠殺、平和屠殺、平泰屠殺、西榮屠殺等。但在朴正熙時期,甚至是在越南指揮過部隊的全斗煥、盧泰愚擔任總統期間都沒有公開過。除此之外,越戰韓越混血兒問題也是韓國出兵越南在當地衍生的一項弊病,這些為數估計數千,甚至超過1萬人的族群,大都被韓國生父(派到越南的士兵或工人)拋棄,又常在越南受到歧視。
最後,韓國有許多的越戰老兵,也因為進入過被美軍噴灑了枯葉劑的地區行動,而對健康構成傷害。根據統計,在越戰後有159,132人為橙劑的後遺症所苦[1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