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源口鎮

韋源口鎮

湋源口鎮隸屬黃石市陽新縣,西北接黃石市,東南連黃顙口鎮。是長江中游西南岸的一個新興重鎮。因湋源河得名鎮區面積77.3平方公里,轄14個村、1個社區,總人口3.1萬人,其中集鎮人口1.1萬人。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湋源口鎮鎮位於陽新縣東北部,東與蘄春縣隔江相望,北與黃石市西塞山區接壤,西與大冶市相鄰,是二市一縣的交匯點。黃富公路、大韋公路穿鎮而過,水陸交通極為便利。

發展建設

湋源口鎮湋源口鎮
工業上,依託資源謀發展,形成了二大工業園區,一是依託黃金水道和黃富公路,抓住大型項目建設的良好機遇,在沿江成立集生產出售水泥、紅磚、碎石、石灰、黃砂、預製板等為一體的建材工業區;二是依託煤炭資源優勢,成立煤炭工業區。
農業上,湋源口鎮素有“水產大鎮”之美譽,有沙湖、堯治、春湖等5個漁業村,擁有大冶湖、海口湖、春湖等湖泊水面近3萬畝,可放養螃蟹等魚類1.6萬餘畝。
集鎮建設上,先後完成了八大工程建設,即自來水工程、興湋大道路面硬化工程及非機動車道和綠化帶工程、下水道工程、路燈工程、集貿市場工程、電視電話工程、水利設施工程等,進一步完善了集鎮功能。

政區概況

【名稱來歷】因境內韋源湖得名。
【地理位置】位於東經115°1′15″~115°28′00″,北緯30°3′89″~30°13′00″。地處陽新縣東北部,東與蘄春縣蘄州鎮隔江相望,南接黃顙口鎮,西接太子鎮,北鄰黃石市西塞山區河口鎮。人民政府駐韋源口村,電話區號0714,郵政編碼435216,南距陽新縣城區80千米。
【政區沿革】1950年屬陽新縣第一區,1956年屬太子區,1961年屬海口區柏林公社,1975年設韋源口公社,1984年為海口區駐地,1987年並金盤鄉、七約鎮設韋源口鎮。
【政區劃分】2011年末轄韋源口、東湖、棋盤、韋山、鯉魚海、譚家畈、金盆、春湖、沙湖、竹溪洲、新港、茅村、三堡、羅於丘、柏林、經天、廣言、堯治18個村民委員會,韋源口1個居民委員會。
【人口面積】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362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000人,城鎮化率15.8%。另有流動人口1000人。總人口中,男性18802人,占51.9%;女性17398人,占48.1%;14歲以下2433人,占7%;15~64歲30978人,占85.6%;65歲以上2789人,占7.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占100%。2011年人口出生率14.1‰,死亡率5.4‰,人口自然增長率8.7‰。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3.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0.9千米,總面積77.6平方千米。其中陸地72.2平方千米,占93.1%;水域5.4平方千米,占6.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67人

自然條件

湋源口鎮湋源口鎮
【地形地貌】地處幕阜山向長江沖積平原過渡地帶,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形呈低山丘陵崗地地貌。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20~30米,最高點韋山頂海拔379.2米,最低點海口湖海拔15.6米。
經濟概況
【農業】耕地面積3.7萬畝,人均0.8畝,以種植稻穀、油菜、蔬菜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2500萬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9.7%。農民人均純收入5280元。糧食作物以稻穀為主。2011年糧食播種面積2.1萬畝,總產1.2萬噸;其中水稻0.8萬噸。經濟作物以油菜和蔬菜為主。其中油菜播種面積1.7萬畝,總產1.6萬噸;蔬菜種植面積1.5萬畝,總產1.1萬噸。畜牧業以飼養豬、家禽為主。飼養生豬3.4萬頭,出欄0.5萬頭,飼養家禽21萬羽,出籠9.8萬羽。水產養殖面積25平方千米,水產品產量0.8萬噸。
【工業】以水泥、煤炭、鋼鐵為主。2011年工業生產總值19.2億元,比上年增長7.6%。擁有工業企業38家,職工2624人;實現工業增加值9700萬元。
【商業外貿】2011年末共有商業網點340個,職工2174人;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0.5億元,比上年增長15.9%;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0.2億元。出口總額180萬美元。
【財政金融】2011年財政總收入1.3億元,比上年增長2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4億元,比上年增長21%。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35萬元,增值稅271萬元,企業所得稅983萬元。人均財政收入3591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9%、6.8%、7.1%、8.4%。2011年末,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億元,比上年增長11%;各項貸款餘額0.3億元,比上年增長13%。

社會發展

湋源口鎮湋源口鎮
【文化藝術】2011年末有鎮文化站1處,有圖書室1個,藏書30000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20人。
【教育】2011年末有幼稚園5所,在園幼兒865人,專任教師54人;國小13所,在校學生2286人,專任教師196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學生770人,專任教師77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300萬元,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總支出比例為35%,分別比上年增長17%、9%。
【醫療衛生】2011年末有醫療衛生機構1個,門診所1個;床位78張,每萬人擁有病床23張;固定資產總值3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9名,其中執業醫師5人,主任醫師6人,註冊護士11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2萬人次,手術病人176人次。18個村村民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3.1萬人,參保率98%。
【體育】2011年末有學校體育場1個,看台設座椅500張。82.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5%。
【廣播電視】1966年建成韋源口鎮廣播站,後改稱韋源口鎮廣播電視站,現有有線電視用戶5300戶,入戶率67%。
【社會保障】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29戶,人數427人,支出96萬元,比上年增長2%,月人均143元,比上年增長15%;醫療救助3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621人次,共支出15.7萬元,比上年增長3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50戶,人數2392人,支出204萬元,比上年增長22%,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長2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84人;福利院1家,床位42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42人。社區服務中心18個。有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5.8萬元,使120人(次)困難民眾受益。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9541人,參保率88%。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2011年末有郵政支局1處。郵政業務總量235萬元,年收入198萬元。報紙、雜誌累計期發行0.3萬份。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400門,固定電話用戶1600戶,電話普及率60%;行動電話用戶1600戶,網際網路用戶82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20萬元。

市政建設

【給排水】2000年建成韋源口鎮自來水廠,有河水泵房及成套淨化設備,年供水21萬立方米。
【供電】1962年韋源口鎮變電站、供電所建成,1989年供電所、變電站遷至韋源口鎮興韋大道234號。
【園林綠化】2011年末鎮駐地有花壇50個,綠化面積2.4萬平方米。

教育事業

陽新縣韋源口鎮三保村國小 陽新縣韋源口鎮東湖國小 陽新縣韋源口鎮中心國小
陽新縣韋源口鎮初級中學 陽新縣韋源口鎮塔時村國小 陽新縣韋源口鎮堯治村國小
陽新縣韋源口鎮左家鋪村國小 陽新縣韋源口鎮廣言村國小 陽新縣韋源口鎮新港村國小
陽新縣韋源口鎮春湖村國小 陽新縣韋源口鎮柏林中學 陽新縣韋源口鎮柏林初級中學
陽新縣韋源口鎮柏林村國小 陽新縣韋源口鎮棋盤村國小 陽新縣韋源口鎮沙湖村國小
陽新縣韋源口鎮竹林村國小 陽新縣韋源口鎮竹溪洲漁場國小 陽新縣韋源口鎮經天村國小
陽新縣韋源口鎮經源國小 陽新縣韋源口鎮羅於丘村國小 陽新縣韋源口鎮茅村村國小
陽新縣韋源口鎮金盆八一國小 陽新縣韋源口鎮金盆村國小 陽新縣韋源口鎮韋山村國小
陽新縣韋源口鎮鯉魚海村國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