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者:曹亞伯(作者)出版社:中國長安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2月1日)
叢書名:究竟文庫
平裝:856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510704819
條形碼:9787510704819
商品尺寸: 24 x 16.6 x 5.4 cm
商品重量: 1.4 Kg
內容簡介
《革命真史:辛亥風雲現場實錄》的記述從武昌起義前的革命準備活動開始,到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為止,詳實記錄了日知會的活動記錄、清吏捕殺黨人的口供、革命者獄中日記、包括孫中山在內的革命黨人在海內外各地的革命活動和同盟會的歷史等等。
曹亞伯,辛亥革命元老,同盟會第一個簽字入盟者,親曆日知會、同盟會組織的許多革命活動,為革命立下汗馬功勞。曹亞伯與各地主要革命領導者多有深交,掌握的史料極為豐富,所以他所著的《革命真史》對辛亥革命前後的各種史事皆能據實記載。作為一部史詩般的辛亥革命史籍,《革命真史》對於想要了解辛亥革命史事的讀者來說,乃是必備的工具之書。
《革命真史:辛亥風雲現場實錄》出版後不久,即被國民黨當權派嚴厲查禁。汪精衛、胡漢民等以“突出日知會功績,批評起義人員過於露骨,記載失實,譏評總理”等為由,由行政院通知中華書局,禁止發行,並將已發行的書籍及紙型圖版予以銷毀。此後,除了學術界的少量私下流傳之外,市面上再難見到《革命真史:辛亥風雲現場實錄》之蹤跡,殊為可惜,因此本社特別精校原書和各種史料,加上現代標點符號,將《革命真史》以中文簡體字重新出版,以饋讀者。
作者簡介
《革命真史》作者曹亞伯,原名茂瑞,字慶雲,年輕時曾信奉基督教,禮名亞伯,湖北興國州永城裡柯海村人,辛亥革命先驅、元老。曹亞伯親歷諸多革命事件,參與籌備同盟會,為第一個簽名入盟者,同盟會成立後,任評議部議員,二次革命中,在武昌密謀起兵討袁,失敗後走日本,加入中華革命黨。後脫離政界隱居。1926年,國民革命軍入江蘇,曹起而回響。革命軍東路前敵總指揮白崇禧以“投機”、“搗亂”為辭,將其軟禁於上海龍華,經報總司令部方獲釋。曹經此刺激,感懷國人“數典忘祖”之嘆,乃發憤收集當年各種革命文書、實錄等史料,撰成《革命真史》一書。作品有《革命真史》、《大冶之鐵礦》、《旅歐記》等。
目錄
上冊(前編)
代序:寫在前面的話
自序
第一章 黃克強長沙革命之失敗
第二章 武昌日知會之運動
第三章 同盟會之成立及吳樾炸五大臣
第四章 陳天華投海
第五章 孫文革命之追記
第六章 歐洲學生之革命潮
第七章 武昌日知會之破案
第八章 殷子衡之日記
第九章 被難各人略述
第十章 禹之謨之死難
第十一章 徐錫麟刺恩銘
第十二章 各地紛起革命軍
第十三章 廣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
第十四章 楊篤生蹈海
第十五章 鐵路國有問題與武昌起義前之準備
中冊(正編上)
第一章 辛亥八月十九日 武昌起義
第二章 八月二十四日 武漢之戰守
第三章 八月二十六日 各國宣告中立
第四章 九月初一日 湖南光復
第五章 九月初二日 九江光復 陝西光復
第六章 九月初七日 貴州光復
第七章 九月初十日 黃興宋教仁等抵鄂
第八章 九月十一日 山西雲南光復
第九章 九月十二日 漢口失守 湖南兵變殺焦陳 舉譚延闓為都督 湘軍援鄂
第十章 九月十三日 黃興任戰時總司令 上海光復
第十一章 九月十四日 湘軍抵鄂 浙江光復
第十二章 九月十五日 蘇州光復
第十三章 九月十六日 民軍固守漢陽 吳祿貞被刺 松江清江光復 汪兆銘等出獄
第十四章 九月十七日 廣西光復 鎮江光復
第十五章 九月十八日 安慶光復 福州光復
第十六章 九月二十日 黎元洪通電請組臨時政府 袁世凱遣使議和山東獨立旋即取消
第十八章 九月二十二日 廣東光復 廣西改舉陸榮廷為都督 煙臺光復
第十九章 九月二十三日 民清兩軍在武漢相持
第二十章 九月二十六日 清廷命袁世凱組閣
第二十一章 十月初二日 蘇滬聯軍開始合攻南京 重慶光復
第二十二章 十月初三日 民軍仍堅守漢陽
第二十三章 十月初六日 奉天獨立
第二十四章 十月初七日 漢陽失守 成都光復
第二十五章 十月初十日 各省推湖北軍政府為中央軍政府
第二十六章 十月十一日 民清兩軍停戰
第二十七章 十月十二日 南京光復
第二十八章 十月十四日 舉黃興為大元帥黎副之
第二十九章 十月十六日 清攝政王辭職
下冊(正編下)
第三十章 十月十八日 伍廷芳唐紹儀奉命議和
第三十一章 十九日 袁調馮國璋赴京 以段祺瑞為清軍總司令官
第三十二章 十月二十日 臨時政府組織之進行 蒙古獨立 鄂方吳兆麟任總司令官
第三十三章 十月二十七日 王正雅收復荊州
第三十四章 十月二十八日 伍唐兩代表在上海正式 開始和議談判
第三十五章 十一月初一日 黃克強辭大元帥改舉黎 黎亦辭不就
第三十六章 十一月初二日 黎允任大元帥 但以黃興在寧代行職權
第三十七章 十一月初三日 民軍殺川督趙爾豐
第三十八章 十一月初四日 段祺瑞在漢口漢陽布置軍事 鄂方電伍代表請抗議
第三十九章 十一月初五日 廣東改舉陳炯明代理都督
第四十章 十一月初六日 孫文歸國始抵上海
第四十一章 十一月初九日 清廷諭開臨時國會 伍唐議決召集國民會議辦法四條
第四十二章 十一月初十日 十七省代表舉孫文為臨時大總統
第四十三章 十一月十二日 十七省代表恃派正副會長赴滬迓孫
第四十四章 中華民國元年一月一日 孫文就臨時大總統職 中央政府成立於南京 改用陽曆
第四十五章 一月二日 清代表唐紹儀辭職照準 袁世凱與伍廷芳直接電商和議
第四十六章 一月三日 十七省代表舉黎元洪為副總統 南京內閣成立 又由十七省代表定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
第四十七章 一月五日 清軍退出漢陽
第四十八章 一月六日 漢口清軍亦退
第四十九章 十月七日 新疆光復
第五十章 一月八日 武昌仍主繼續北伐
第五十一章 一月十一日 黎大元帥下令準備北伐
第五十二章 一月十二日 北伐第一軍總司令官吳兆麟辭職 黎委孫武繼任 旋改由杜錫鈞代理
第五十三章 一月十四日 聞鐵良良弼等組織宗社黨
第五十四章 一月十五日 黎元洪仍準備北伐
第五十五章 一月十六日 袁世凱被刺未中
第五十六章 一月二十日 伍廷芳唐紹儀開始議清帝退位條件
第五十七章 一月二十六日 袁世凱授意段祺瑞請清帝退位 彭家珍炸良弼斃之
第五十八章 一月二十七日 良弼被炸後之北方局面
第五十九章 一月二十九日 段祺瑞贊成共和已證實
第六十章 二月一日 章太炎主張以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 仍都北京
第六十一章 二月二日 段祺瑞派代表與武漢接洽國體問題
第六十二章 二月九日 孫文表示共和告成即辭職從事實業
第六十三章 二月十二日 清帝退位 北京遍懸五色國旗
第六十四章 二月十三日 孫文向南京參議院提出 辭職書並推薦袁
第六十五章 二月十四日 武漢開始收束軍事
第六十六章 二月十五日 南京參議院一致舉袁世凱為 第二任臨時大總統
第六十七章 二月十七日 南京臨時政府派蔡元培汪精衛 迎袁南下就職
第六十八章 二月二十日 南京參議院仍一致舉黎元洪為副總統
第六十九章 二月二十七日 袁世凱無意南來 黎元洪通電仍主建都北京
第七十章 二月二十八日 袁世凱秘嗾第三鎮兵變 焚掠甚慘 因藉口不肯南下
第七十一章 三月三日 天津保定駐兵亦繼北京譁變
第七十二章 三月四日 蔡元培通電主臨時政府設北京 袁即在北京就職 南京參議院決議承認之
第七十三章 三月十日 袁世凱在北京行正式受任禮
第七十四章 三月十一日 孫大總統公布臨時約法於南京
第七十五章 三月十三日 袁世凱從速組織內閣 決以唐紹儀為國務總理
第七十六章 三月十九日 甘肅新疆均宣布承認共和
第七十七章 三月二十九日 唐內閣各部總長通過 臨時政府決四月二日北遷
第七十八章 四月一日 孫大總統解任
後記
附錄:武昌首義人名表
補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