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

《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已經1998年6月30日國務院第5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施行。為了取締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維護金融秩序,保護社會公眾利益,制定本辦法。

簡介

【法規標題】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
【頒布單位】國務院
【發文字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47號
【頒布時間】1998-7-13
【生效時間】1998-7-13
【失效時間】

背景

1998年前後,我國的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十分活躍,嚴重干擾了正常的經濟、金融秩序,極易引發社會風險, 具有很大的社會危害性 。有的主管部門擅自批准成立金融機構,有的個人非法集資,甚至有犯罪分子通過欺騙手段聚集資金,任意揮霍、浪費、轉移或者非法占有,參與者很難收回資金,嚴重者傾家蕩產、血本無歸。
常見手段
1、承諾高額回報
不法分子為吸引民眾上當受騙,往往編造“天上掉餡餅”、“一夜成富翁”的神話,通過暴利引誘投資者。
2、編造虛假項目
不法分子大多通過註冊合法的公司或企業,打著回響國家產業政策、支持新農村建設等旗號,以訂立契約為幌子,編造虛假項目,承諾高額固定收益,騙取社會公眾投資。
3、以虛假宣傳造勢
不法分子在宣傳上一擲千金,採取聘請明星代言、在著名報刊上刊登專訪文章、僱人廣為散發傳單、進行社會捐贈等方式,製造聲勢,騙取社會公眾投資。
4、利用親情誘騙
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親戚、朋友、同鄉等關係,用高額回報誘惑社會公眾參與投資。

定義

一、什麼是非法金融機構?
非法金融機構,是指未經主管部門批准,擅自設立從事或者主要從事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票據貼現、資金拆借、信託投資、金融租賃、融資擔保、外匯買賣等金融業務活動的機構。
非法金融機構的籌備組織,視為非法金融機構。
二、什麼是非法金融活動?
非法金融活動,是指未經主管部門批准,擅自從事的下列活動:
a.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
b. 未經依法批准,以任何名義向社會不特定對象進行的非法集資;
c. 非法發放貸款、辦理結算、票據貼現、資金拆借、信託投資、金融租賃、融資擔保、外匯買賣;
d. 主管部門認定的其他非法金融業務活動。
三、非法集資的特徵
1、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准。包括沒有批准許可權的部門批准的集資以及有審批許可權的部門超越許可權批准的集資。
2、承諾在一定期限內給予出資人還本付息。還本付息除以貨幣形式為主外,還包括以實物形式或其他形式。
3、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即社會公眾籌集資金。
4、以合法形式掩蓋其非法集資的性質。
四、非法集資的主要表現形式
非法集資活動涉及內容廣,表現形式多樣,從目前案發情況看,主要包括債權、股權、商品行銷、生產經營等四大類。主要表現形式有以下幾種:
1、借種植、養殖、項目開發、莊園開發、生態環保投資等名義非法集資。
2、以發行或變相發行股票、債券、彩票、投資基金等權利憑證或者以期貨交易、典當為名進行非法集資。
3、通過認領股份、入股分紅進行非法集資。
4、通過會員卡、會員證、席位證、優惠卡、消費卡等方式進行非法集資。
5.以商品銷售與返租、回購與轉讓、發展會員、商家聯盟與“快速積分法”等方式進行非法集資。
6、利用民間“會”、“社”等組織或者地下錢莊進行非法集資。
7、利用現代電子網路技術構造的“虛擬”產品,如“電子商鋪”、“電子百貨”投資委託經營、到期回購等方式進行非法集資。
8、對物業、地產等資產進行等份分割,通過出售其份額的處置權進行非法集資。
9、以簽訂商品經銷契約等形式進行非法集資。
10、利用傳銷或秘密串聯的形式非法集資。
11、利用網際網路設立投資基金的形式進行非法集資。
12、利用“電子黃金投資”形式進行非法集資。

附錄 原檔案

《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原文:
《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已經1998年6月30日國務院第5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施行。
總理 朱鎔基
1998年7月13日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取締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維護金融秩序,保護社會公眾利益,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任何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必須予以取締。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非法金融機構,是指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擅自設立從事或者主要從事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票據貼現、資金拆借、信託投資、金融租賃、融資擔保、外匯買賣等金融業務活動的機構。
非法金融機構的籌備組織,視為非法金融機構。
第四條 本辦法所稱非法金融業務活動,是指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擅自從事的下列活動:
(一)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
(二)非經依法批准,以任何名義向社會不特定對象進行的非法集資
(三)非法發放貸款、辦理結算、票據貼現、資金拆借、信託投資、金融租賃、融資擔保、外匯買賣;
(四)中國人民銀行認定的其他非法金融業務活動。
前款所稱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是指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
資金,出具憑證,承諾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活動;所稱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是指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不以吸收公眾存款的名義,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但承諾履行的義務與吸收公眾存款性質相同的活動。
第五條 未經中國人民銀行依法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設立金融機構或者擅自從事金融業務活動。
對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不予辦理登記。
對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金融機構不予開立帳戶、辦理結算和提供貸款。
第六條 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由中國人民銀行予以取締。
非法金融機構設立或者非法金融業務活動發生地的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協調、監督與取締有關的工作。
第七條 中國人民銀行依法取締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涉,不得拒絕、阻撓。
第八條 中國人民銀行工作人員在履行取締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的職責中,應當依法保守秘密。

第二章 取締程式

第九條 對非法金融機構、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以及非法集資,中國人民銀行一經發現,應當立即調查、核實;經初步認定後,應當及時提請公安機關依法立案偵查。
第十條 在調查、偵查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的過程中,中國人民銀行和公安機關應當互相配合。
第十一條 對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的犯罪嫌疑人、涉案資金和財產,由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強制措施,防止犯罪嫌疑人逃跑和轉移資金、財產。
第十二條 對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經中國人民銀行調查認定後,作出取締決定,宣布該金融機構和金融業務活動為非法,責令停止一切業務活動,並予以公告。
第十三條 中國人民銀行發現金融機構為非法金融機構或者非法金融業務活動開立帳戶、辦理結算和提供貸款的,應當責令該金融機構立即停止有關業務活動。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動用有關資金。
設立非法金融機構或者從事非法金融業務活動騙取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登記的,一經發現,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立即註銷登記或者變更登記。
第十四條 中國人民銀行對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進行調查時,被調查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接受中國人民銀行依法進行的調查,如實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不得拒絕、隱瞞。
第十五條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時,對與案件有關的情況和資料,可以採取記錄、複製、錄音等手段取得證據。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中國人民銀行可以依法先行登記保存,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第三章 債權債務的清理清退

第十六條 因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形成的債權債務,由從事非法金融業務活動的機構負責清理清退。
第十七條 非法金融機構一經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取締,有批准部門、主管單位或者組建單位的,由批准部門、主管單位或者組建單位負責組織清理清退債權債務;沒有批准部門、主管單位或者組建單位的,由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組織清理清退債權債務。
第十八條 因參與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受到的損失,由參與者自行承擔。
第十九條 非法金融業務活動所形成的債務和風險,不得轉嫁給未參與非法金融業務活動的國有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以及其他任何單位。
第二十條 債權債務清理清退後,有剩餘非法財物的,預以沒收,就地上繳中央金庫。
第二十一條 因清理清退發生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通過司法程式解決。

第四章 罰則

第二十二條 設立非法金融機構或者從事非法金融業務活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中國人民銀行沒收非法所得,並處非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非法所得的,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三條 擅自批准設立非法金融機構或者擅自批准從事非法金融業務活動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四條 金融機構違反規定,為非法金融機構或者非法金融業務活動開立帳戶、辦理結算或者提供貸款的,由中國人民銀行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五條 拒絕、阻礙中國人民銀行依法執行職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二十六條 中國人民銀行工作人員在履行取締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的職責中泄露秘密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七條 中國人民銀行、公安機關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中國人民銀行工作人員對非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案件,應當移交公安機關而不移交,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章 附 則

第二十八條 取締非法證券機構和非常證券業務活動參照本辦法執行,由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實施,並可以根據本辦法的原則制定具體實施辦法。
取締非常商業保險機構和非法商業保險業務活動參照本辦法執行,由國務院商業保險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實施,並可以根據本辦法的原則制定具體實施辦法。
第二十九條 本辦法施行前設立的各類基金會、互助會、儲金會、資金服務部、股金服務部、結算中心、投資公司等機構,超越國家政策範圍,從事非法金融業務活動的,應當按照國務院的規定,限期清理整頓。超過規定期限繼續從事非法金融業務活動的,依照本辦法予以取締;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補充通知

國務院關於《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第二十九條有關問題的緊急通知(1998年7月26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務院1998年7月13日發布實施的《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於維護金融秩序,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保護社會公眾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全面、準確地理解和執行《辦法》,現就有關問題緊急通知如下:
一、鑒於《辦法》第二十九條所列各類基金會、互助會、儲金會、資金服務部、股金服務部、結算中心、投資公司等機構,一般是在《辦法》頒布前由當地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批准設立的,其超越國家政策範圍從事金融業務活動的情況比較複雜,需要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政策和期限,有領導、有計畫、有步驟地進行清理整頓,加以規範。具體清理整頓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在清理整頓期間,暫不按《辦法》予以取締。超過規定期限繼續從事非法金融業務活動的,要嚴格按照《辦法》規定,予以取締並給予處罰。
二、《辦法》第二十九條所列機構中,有些因不能支付到期債務、發生擠提而影響社會安定的,由該機構的主管機關會同人民銀行、工商行政管理等有關部門研究、提出停業整頓方案,報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在宣布停業整頓的同時,要發安民告示,宣布清償債務優先保護城鄉居民債權人的合法利益,以利維護社會安定。停業整頓期間,停止吸收存款,暫停支付債務,集中力量清理債權債務,制定債務清償方案。
三、這項工作關係維護金融秩序全局,涉及面廣,敏感度高,政策性很強,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統一領導,切實負起責任,組織、協調有關部門把工作做細,務必保持社會穩定。發現緊急情況和重要問題,要及時報上級人民政府。
發布部門:國務院 發布日期:1998年07月26日 實施日期:1998年07月26日 (中央法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