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志寺塔基地宮

靜志寺塔基地宮

位於河北省定州市區新立街草場胡同。因靜志寺真身舍利塔已毀,僅存塔基地宮,故名。它建於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地宮呈方形,磚築,面積7.2平方米,牆高1.1米,全高2.34米。木構彩繪斗拱,頂口蓋石雕歇山式屋頂,南面券門兩側繪天王像,北壁繪釋迦牟尼涅槃圖,生動顯現十大弟子及親人為佛祖奔喪情景。東西兩壁彩繪戎裝天樂圖,表現帝釋天、梵天禮佛畫面。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河北省
靜志寺塔基地宮VI-321

簡介

靜志寺塔基地宮位於河北省定州市區新立街草場胡同。因靜志寺真身舍利塔已毀,僅存塔基地宮,故名。它建於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地宮呈方形,磚築,面積7.2平方米,牆高1.1米,全高2.34米。木構彩繪斗拱,頂口蓋石雕歇山式屋頂,南面券門兩側繪天王像,北壁繪釋迦牟尼涅槃圖,生動顯現十大弟子及親人為佛祖奔喪情景。東西兩壁彩繪戎裝天樂圖,表現帝釋天、梵天禮佛畫面。

歷史

靜志寺塔基地宮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二年。靜志寺塔基地宮擁有建築面積8.25平方米,靜志寺塔基地宮地方雖小但這裡卻是用於安葬自北魏以來歷代廢塔秘藏舍利的地方。靜志寺塔基地宮的建築座北朝南,牆身是用磚頭所建成的,靜志寺塔基地宮的一蓮花座上供奉了一位靈牌,是供奉釋迦牟尼“真身舍利”的靈牌,靜志寺塔基地宮內兩壁的牆壁上還繪畫了5個僧人,東壁是梵王,西壁是帝釋,他們的兩旁還各有繪畫了二侍女來彰顯他們的身份,這些色彩鮮艷,線條流暢的壁畫是我國宋代繪畫藝術之精品。靜志寺塔基地宮內還出土了歷代珍品700餘件,貨幣27000餘枚,為現在考古學家研究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貴實物資料。

定州靜志寺塔基地宮出土的阿育王鐵塔

阿育王鐵塔阿育王鐵塔
1969年,定州市博物館在考棚(貢院)院內發掘了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的靜志寺塔基地宮,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僅有一件鐵器,即阿育王鐵塔。
阿育王鐵塔阿育王鐵塔

鐵塔方形,鏤空,模鑄。通高20厘米,塔基寬10.5厘米,高3.5厘米,塔身寬8厘米,高6厘米。塔身與塔基相連,塔身四面、塔頂及四角為分鑄。塔基四面各鑄有並排而坐的四尊小佛像,塔身四面均設拱形裝飾區,內鑄佛本生故事、求道學法和佛祖講經說法的場景。拱形裝飾區左右上方各飾有佛頭2個,各角鑄獅頭。塔頂四角的山花蕉葉高6厘米,蕉葉外部以凸脊分割成兩層或三層,共17個畫面,分別鐫刻佛教故事,展現佛祖釋迦牟尼從誕生到涅的生命歷程,刻畫十分精細,甚至能分辨出佛祖肋下出生的生動場面;蕉葉內部各鑄坐佛一尊。塔頂飾四層相輪,是用一種塗成白色、很輕的金屬製成,下部有凸出的蓮花座。塔底有蓋板,上刻銘文4行23字:“吳越國王叔敬造寶塔八萬四千所,永充供養。時乙丑歲記。”據此可推知鑄塔時間為乾德三年(965年)。
此塔是吳越國王錢弘叔效仿印度阿育王而造的八萬四千塔之一。與此相似的塔尚有多處出土。浙江金華市萬佛塔基曾出土15座金塗塔,其形制與此塔基本相同,只是塔頂有區別。其中鐵鑄4座,蓋板上所刻銘記與上述銘文相同;銅鑄11座,蓋板上所刻銘文為“吳越國王錢弘叔敬造八萬四千寶塔,乙卯(955年)歲記”。蘇州瑞光寺塔出土的大金塗塔,塔頂為五層相輪,其年代亦為後周顯德二年(955年)。上海松江李塔出土的阿育王塔,形制與這些塔大致相同,只是多了一個托座。2000~2001年,杭州雷鋒塔地宮出土一座鎏金銀質金塗塔,該塔有塔剎,五重相輪,無銘文,內藏金棺,供有佛螺髻發。浙江東陽南寺塔基出土的鎏金佛塔,塔身四邊鑄有“吳越國龍冊寺彌陀會”,“造此塔永充供養”等題記。另外還有河南鄧州市宋代福勝寺地宮出土的兩件鐵塔、上海嘉定區元代法華寺塔地宮出土的鐵塔殘件。地面建築和石窟雕刻的阿育王塔也很多,如福建泉州開元寺殿前的宋代阿育王塔等。據佛教史籍記載,佛教在3世紀得到印度孔雀王國第三代國王阿育王的大力支持。釋迦牟尼去世後,信徒們將其舍利分成若干份,由幾個國家的代表帶回國分別造塔供奉。阿育王將舍利分藏於新造的八萬四千塔之中,這也是後人造塔的先例。史載,錢弘叔生於杭州,是吳越國開國君錢的孫子,947年繼位。他畢生崇信佛教,“凡於萬機之暇,口不輟誦釋氏之書,手不停披釋氏之典”。統治兩浙31年間,於境內造經幢,刻佛經,仿照阿育王建造八萬四千塔,將佛骨舍利埋藏於國內名山,所興建的寺院、地宮不計其數。考古發現的阿育王塔和塔上有“吳越王敬造”、“吳越王記”、“吳越國”等題記者均是錢弘叔所造。這些塔均雕刻精細,本生和佛教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清晰生動,反映了五代時期吳越國高超的鑄造工藝和製作水平,為研究阿育王塔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定州靜志寺塔基地宮壁畫

定州,戰國時屬中山國,漢屬中山郡。漢景帝時為中山國都,稱盧奴,東晉改稱弗違。北魏始皇二年(397年)於盧奴置安州,隋大業三年(607年)改稱博陵郡,唐乾元元年(758年)又設定定州,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設定州都部署以鎮定州。建炎三年(1120年)定州城被金人所攻取,仍設為府,以安熹為府治。天興三年(1234年),取“平定天下”之義,改名定州。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中山府為定州,民國二年廢州改成定縣。1986年定縣改為定州市。
..

靜志寺塔基地宮位於定州城內東北隅,發現於1969年5月,當時定縣電力公司挖溝時,在距離地面約60厘米處挖到了一石刻屋頂,揭開這個屋頂,下面是一方形洞口,從洞口往下看,看到裡面藏著很多的器物,便報告了縣文物部門。同年7月,定縣博物館對其進行了清理,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
塔基地宮坐北朝南,通高2.4米。門為磚砌拱券,門寬約0.7米。塔基內近似方形,邊長在2.1~2.2米之間,四壁繪壁畫。牆壁上部為磚砌斗拱,飾有彩繪。斗拱上部是磚砌頂覆斗式封頂,頂口蓋一歇山式石雕屋頂(即挖溝時發現的那個石刻屋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