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青銅卣](/img/f/9b0/nBnauM3XxgTNwYTMxgjM5UTM0MTMykDM5IzMwADMwAzMxAzL4IzL2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卣(yǒu),盛酒器和禮器。盛行於商和西周時期,根據金文和文獻資料,得知青銅卣主要用於祭祀。造型多為橢圓形,頸微束,垂腹,圈足,帶提梁,俗稱提梁卣,也有部分方形和直筒形卣。古文獻與銅器銘文中常有“秬鬯一卣”之說,可見卣是專門盛“秬鬯”這一祭祀用的香酒的。
此外,鳥獸形有提梁的盛酒器,習慣上稱為鳥獸形卣。己發現的鳥獸形卣有雙鳥、單鳥、虎等造型。
歷史
青銅卣是商周時期主要的盛酒器之一,在青銅禮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青銅卣商代時期主要流行於現代的安陽、鄭州地區;西周早期多見於現今的西安和寶雞地區,中期以後,隨著其他酒器的消亡而急劇衰落,之後被青銅壺代替;穆恭以後到春秋時期,青銅卣多以仿鑄品出現於湖南、安徽以及廣西地區。
從保存完好的墓葬中來看,青銅卣先後和罍、壺、觚爵斝一起出現在中小型墓葬中,從殷墟晚期開始和尊經常出現在大中型墓葬中。
外觀裝飾
青銅卣商代多裝飾獸面紋、夔紋,西周時期尤其是成康以後多見鳥紋。
商人尊神重鬼觀念以及重酒風氣的盛行,加之青銅器鑄造工藝的提高最終導致青銅卣在商代二里岡上層出現,它的形制最初仿自陶質貫耳壺。這使得青銅卣和提梁銅壺的關係錯綜複雜。它的形制最初仿自陶質小口長頸壺,在發展過程中受到青銅卣的影響。
提梁銅壺和青銅卣在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武成時期紋飾相近、功能相同;成康以後提梁銅壺作為水器和盤組合使用、多見“十”字形寬頻紋,這和青銅卣截然不同。
發現
西安市
![青銅卣主要用於祭祀。](/img/8/141/nBnauM3XxcjM3cTM0kzM5UTM0MTMykDM5IzMwADMwAzMxAzL5MzL1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2003年6月中旬,西漢美酒出土於西安市北郊文景路中段一西漢墓葬中。其中一件青銅鍾有液體晃動,開封查驗後,從中導引出52斤西漢美酒,出土時為青綠色。專家認為:西漢美酒保存狀況之好、數量之多是前所未有的,這些酒清澈透明,酒香濃郁,是迄今(2012年)人們知道的保存最好、存量最多的古酒。
寶雞市
2012年7月5日,寶雞市石鼓山西周古墓考古挖掘的工作人員對墓室北側壁龕的青銅器進行提取。在傳遞一件青銅卣時,考古人員意外聽到了有水晃動的聲音,幾位考古專家仔細聆聽,斷定這液體晃動的聲音發自青銅卣內部,由於青銅卣蓋沿超出罐體,排除了雨水滲入罐體的可能性。考古專家大膽判斷,很有可能就是一壺美酒。如果最後的鑑定符合現場判斷,這件青銅卣中的佳釀將是距今3000多年的“陳年老酒”,比西安北郊發現的西漢美酒還早1000餘年。
提醒
經過了上千年的經歷,西漢美酒的乙醇含量已經很低,失去了酒的飲用價值。另外,它還含有一定量的銅及其他一些重金屬離子,如果飲用會對人產生一定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