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中國古代的枕頭最早以天然石塊製作的、以後逐步擴大到使用木、玉、銅、竹、瓷等材料。其中以瓷
枕的數量最多,套用最為廣泛。日常起居的瓷枕屬於生活用具,也有的把它作為冥祭之物。最早始於隋代(河南安陽隋張盛墓出土的瓷枕是目前已知我國最早的瓷枕)。唐朝時開始大量生產。宋元最為鼎盛,明清慢慢地退出歷史舞台。基本信息
在瓷枕的發展史上,以宋代北方的窯系所燒的瓷枕最具有代表性。燒制出來的瓷枕造型豐富,獸形枕中有龍枕、虎枕、犀牛枕等;人形枕中有孩兒枕、仕女枕等;幾何式樣中有長方形、八方形、橢圓形、銀錠形等。還有腰圓、雞心、雲頭、花瓣等,隨意為形。古代瓷枕的裝飾手法按照不同時代、不同產地也各有區別。唐、五代以前的瓷枕多以模印細刻 絞胎等為主;宋元時代則以繪畫為主,同時出現了更為複雜的裝飾手法。瓷枕的造型與紋飾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中文化、習俗、時尚、追求等方面的情況。
器物描述
而1984年出土於福州市東湖賓館工地的青瓷虎枕,唐代,長19厘米、寬11厘米、高18.5厘米,枕面為不規則的長方形,一面略為內凹,一面成半圓形外凸出,中心較低,兩端略為上翹,枕面雖小,但完全適合人的頭部頸部睡覺時的需要,枕面下由一隻老虎用虎背承托起不規則的長圓形枕面。老虎形象逼真、葡匐在地,縮頸抬頭,頸部裝飾有鼓針項圈。兩眼圓睜,眉骨粗大隆起,鼻孔上翻,身軀肥碩,結實有力,粗短的前肢墊於頷下,雙耳平貼於兩側,以誇張的手法,表示虎的威猛,前肢刻劃有虎爪指紋,增加了老虎躍動的氣勢。
文物點評
這件青瓷虎枕,塑造的老虎形象,給人感覺:老虎雖背上承受重壓,但泰然自若,呈欲站起狀,肌內在運動和用力的神情,就是說形象是靜止的,但神情卻在運動。靜和動處理相當協調。由於該青瓷虎枕是在東湖賓館工地上出土。這裡原先是東湖湖面所在地,估計可能是貴族之家在泛舟遊玩時,不慎將虎枕掉入湖中,也許是這一不慎為我們今天留下一件珍貴的文物,該青瓷虎枕現為國家二級文物,藏福州市博物館。
中國南北各地的許多著名瓷窯都曾燒制過精美的瓷枕,各地所產的瓷枕在工藝造型,胎釉紋飾等方面也各有特色,其總體風格與相應的時代和瓷窯特色相一致。北宋女詞人李清照《醉花蔭》中有:“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可見古人喜愛瓷枕,因為它不僅有清涼沁膚,爽身怡神之功效,甚至有“名目益晴,至老可細讀書”的說法,備受人們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