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中等職業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2009—2020年)

《青海省中等職業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2009—2020年)》指省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特別是省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結合自身工作,協調配合,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積極主動的服務。各州(地、市)政府將職業教育的發展納入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採取有力措施,推動了當地職業教育的發展。

青政辦〔2009〕226號

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青海省中等職業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2009—2020年)》的通知
西寧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東行署,省政府各委、辦、廳、局:
青海省中等職業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2009—2020年)》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青海省中等職業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

2009—2020年)
省教育廳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
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職業教育又好又快發展,根據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對中等職業教育的需求和全省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實際,特制定本規劃。
一、全省中等職業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績和發展機遇
(一)全省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現狀
1.各級政府統籌職能不斷加強。2006年省政府召開了全省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印發了《貫徹實施國務院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決定的意見》,成立了青海省職業教育聯席會議,明確了工作職責。省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特別是省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結合自身工作,協調配合,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積極主動的服務。各州(地、市)政府將職業教育的發展納入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採取有力措施,推動了當地職業教育的發展。
2.職業教育辦學規模不斷擴大。2005至2007年連續三年我省中等職業教育招生增幅位居全國前列,2008年全省中等職業教育招生33560人,在校生67917人,較“十五”末的2004年分別增加了24015人和45108人,中等職業教育占高中階段教育招生及在校生的比例分別由21?5%和19?85%上升為46?36%和38?58%,初步改變了全省高中階段教育職普比例不均衡的局面,高中階段教育職普招生比例趨於合理。
3.職業教育布局結構趨於合理。經過多次布局結構調整,全省職業教育資源得以整合,布局得以最佳化,體系得以完善。全省中等職業學校由2002年的54所整合為2008年的43個辦學實體,其中4所為民辦中等職業學校;從區域布局劃分,省屬中等職業學校15所,西寧市屬4所、西寧三縣4所、海東六縣每縣有1所,環湖三州每州有2所,青南三州5所;有11所學校校均規模達3000人以上。全省有各類職工培訓和農民文化技術培訓機構916個,每年有20多萬農牧民和職工接受各類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一個基本符合國家要求、符合省情的中等職業教育區域布局結構已經形成。
4.職業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2005年以來中央和省級財政共投入職業教育專項資金3?283億元,重點用於中等職業學校的校舍、實訓基地等基礎能力建設,截止到2008年底,全省中等職業學校校舍建築面積由“十五”末的41?97萬平方米達到46?78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由30343萬元達到48713萬元,建設了15個省級實訓基地,培訓了92名國家級、332名省級骨幹專業教師和138名管理幹部,建成了7所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4所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11箇中等職業教育省級實訓基地,組建了化工、機械、水電三大省級職業教育集團,一批職業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較大改善。
5.職業教育辦學機制不斷創新。職業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立足省情,深化改革,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進一步創新辦學機制,呈現出靈活多樣的辦學模式,充分利用東部地區和城市良好職業教育資源和就業市場,大力推行東西部、城鄉間校際聯合辦學工作,大力推進校企合作辦學,密切職業學校與企業的聯繫,通過聯合辦學赴異地學習、就業的人數不斷增多,2008年已占全省中等職業學校辦學總規模的22?63%。
6.社會服務的功能不斷增強。職業教育通過實施“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成人繼續教育和再就業培訓工程”四大工程,堅持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並舉並重,各職業學校成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主要基地。2005年起實施的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中,3?4萬農村初高中畢業經一年的職業培訓後全部轉移到非農產業就業,70%以上到省外就業,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十一五”全省中等職業教育為社會累計培養8萬技能型人才,累計培訓城鄉勞動者100萬人次,職業教育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服務功能顯著增強。
7.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不斷提高。建立健全了中等職業教育貧困生資助體系,中職學生受資助面達到90%以上。各職業學校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不斷調整專業設定,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模式,各職業院校已與近400個省內外企業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關係,學生頂崗實習後企業擇優錄取,有效地提高了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達96%以上,2008年達到98%。
儘管我省中等職業教育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從總體上看,職業教育仍然是我省教育事業中的一個薄弱環節,還不能很好地適應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發展中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主要有:
一是對職業教育的認識不夠到位。全社會對職業教育在促進勞動就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足夠的認識,一些地方還存在著輕視、忽視職業教育的現象;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民眾追求上大學、不願上職校,重學歷、輕技能的思想觀念還普遍存在,加之一線勞動者的地位、待遇普遍偏低,導致學生和家長不願意就讀職業學校,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困難,鞏固並擴大中等職業教育辦學規模難度依然很大。
二是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條件仍然較差。一是由於中等職業學校連續幾年擴招,所有學校招生數猛增,使校舍不足、師資緊缺、實訓設備短缺的現象十分突出。目前全省中職學校校舍建築總面積僅有46?78萬平方米,按國家標準只能容納在校生3萬人,可目前已容納了6?79萬在校生,尚缺62萬平方米的校舍,地處西寧、海東的職業學校校舍擁擠現象尤為突出。全省中等職業學校固定資產總值為48713萬元,教學儀器設備資產值僅有10401萬元,其中實訓設備中不乏落後、陳舊和即將淘汰的設備,各職業學校辦學條件差已成為制約學校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二是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依然不能滿足需要,全省中職教職工有3100人,其中專任教師為2379人,師生比為1∶29,教師隊伍缺口達1865人,數量嚴重不足,質量亟待提高,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比例偏低,骨幹教師和專業帶頭人缺乏,“雙師型”教師更是短缺。
三是管理體制、運行機制以及人才培養的規模、結構、質量還不能很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理念尚未廣泛形成,重理論、輕實踐,重規模擴張、輕內涵發展等現象普遍存在,專業結構不合理,與產業發展不能完全對接,辦學模式、教學內容和方法、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等方面還不能很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要求。
(二)全省職業教育發展面臨的形勢和機遇
今後幾年乃至“十二五”時期,是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時期,職業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推動科學發展、加強生態保護、不斷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奮鬥目標對全省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1.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黨的十七大作出了“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構建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的重要戰略決策,明確要求“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這為新形勢下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國家先後出台了一系列促進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重大決策,將職業教育作為整個教育事業發展的戰略突破口;省委、省政府將發展職業教育作為科教興青、人才強省戰略的重要途徑,提供了政策保障。各級政府部門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發展,為職業教育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帶來了新的機遇。
2.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需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根據國家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及青海產業調整和規劃實施意見的要求,今後幾年我省工業發展的重點將圍繞循環經濟、綠色經濟以及節能減排,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施資源轉換戰略,最佳化產業布局,強化創新驅動,促進特色優勢產業向規模化、集群化發展,重點在新材料、新能源、鹽湖化工、冶金及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裝備製造、特色動植物資源加工等領域,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培育新型特色產業,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青海工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和特點,都對技能型人才的總量、結構和素質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要為全省生產第一線提供急需的技能型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就必須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3.解決“三農”問題,促進社會就業,需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我省的絕大部分地區和人口在農牧區,未來幾年農牧區基礎設施和環境需要建設、農村產業結構將進一步最佳化和調整,特色農牧業將得到加快發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掌握現代技術的實用技術人才和新型農民,加強生態保護、推進扶貧開發和大批的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都需要加強職業教育。城鎮失業人員、城鄉退役士兵和進城務工農民也需要通過接受職業培訓來提升就業能力,這些都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已成為我省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大戰略性任務。
4.完善我省現代教育體系,必然要求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完善現代教育體系,必須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各類教育協調發展。我省勞動力整體素質不高,技能型人才缺乏,重要原因是教育結構不夠完善,職業教育發展滯後,相對薄弱。因此,必須合理調整教育結構,加快發展職業教育。
5.擴大內需保增長的政策,給職業教育帶來了難得的建設機遇。中央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進一步加大投資和消費力度,將使全社會得到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見效的政策措施,為全省帶來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現實機遇,將進一步加大含教育事業在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這將為職業教育提供了難得的建設機遇。
6.藏區職業教育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國務院《關於支持青海等省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出台,黨和國家對青海藏區的親切關懷和巨大支持,為全省帶來了推動藏區跨越式發展的政策機遇,職業教育遇到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二、2009—2020年全省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面向社會、面向市場、面向企業、面向農牧區,把加快職業教育發展與繁榮經濟、促進就業、消除貧困、維護穩定和建設生態文明緊密結合,擴大規模,強化基礎,提高質量,創新機制,增強職業教育發展的生機與活力,推動中等職業教育實現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的協調發展,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青海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發展原則
1.適度超前與統籌發展原則。由於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和產業發展關係最為密切,將職業教育當前發展與謀劃長遠發展有機結合,使職業教育在辦學規模、布局結構、專業設定等方面適度超前,主動服務於地方經濟建設,為產業發展和產業建設提供支撐。適應現代國民教育體系需求,把職業教育放在與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強統籌,統籌高中階段教育發展,統籌城鄉職業教育發展。
2.機制創新與適應市場原則。大力推進體制與機制創新,支持和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民辦職業教育;大力推進職業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建立現代學校制度;大力推進教學創新,不斷提高職業教育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牢固樹立市場意識,密切把握市場信息,根據我省支柱產業、特色優勢產業和循環經濟的發展,調控專業設定,加強校企合作,實行訂單培養,促進產教結合,增強服務功能。
3.整合資源與做大做強原則。進一步整合職業教育資源,整合學校、整合專業,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與增強發展後勁結合起來,做大做強一批中等職業學校,扶持一批條件好、規模大、效益高的職業學校,相對集中辦學資源,有效解決全省中等職業教育資源緊缺的問題,做到布局合理,實現規模發展。
4.擴大規模與內涵發展原則。努力擴大中等職業教育辦學規模,注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走規模化與內涵發展相協調的辦學路子。
5.省內培養與省外培養相結合的原則。一方面利用省內職業教育資源培養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通過東西部聯合辦學、省內外校企合作等多種方式與發達地區廣泛合作,解決全省職業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推動職業教育發展。
三、全省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總體目標與重點建設工程
(一)總體目標
到2020年,力爭實現以下目標:
1?職業教育規模不斷擴大
(1)力爭2010年實現中職招生規模占高中階段招生總規模的50%,2011年後實現中職學校招生比例高於普通高中的目標。其中:2009年—2010年全省中等職業教育年招生規模達到2.8萬人以上;2011年—2012年招生規模達到3.2萬人以上;2013年—2020年招生規模達到4.5萬人以上;2015年—2020年全省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保持在11萬人以上。
(2)大力開展各種非學歷職業培訓,年培訓城鄉勞動者20萬人次以上,其中培訓在職職工4萬人次、培訓下崗失業人員3萬人次。
2.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基本形成
(1)強化政府主導。省、州(地、市)、縣共建,公辦、民辦並重,企業、行業並舉,形成主體多元、結構合理、靈活開放、特色鮮明、效益突出、自主發展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2)加強統籌協調。形成省內與省外聯合培養、城市與農牧區互動、學校與企業合作、教育與培訓並舉的具有青海特色的職業教育辦學格局。
3.職業教育辦學實力顯著增強
(1)建設一批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建成11所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9所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組建10個具有集聚優勢和發展活力的職業教育集團,以強帶弱、以城帶鄉、推動我省職業教育向規模化、集團化、連鎖化方向發展。
(2)建設一批重點專業。緊密圍繞全省支柱、優勢和特色產業發展及循環經濟、生態保護等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注重突出學校辦學優勢,重點建設一批為特色農牧業、化工、水電、有色金屬在內的特色工業和以旅遊服務為主的現代服務業服務的專業,形成國家、省、學校三級重點專業建設體系。
(3)建設一批中職實訓基地。以建設省中職教育園區內開放性、共享性的省級中等職業教育實訓中心為重點建設一批實訓基地,滿足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需求。
(4)促進就業,服務民生。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率力爭保持在95%以上,畢業生“雙證書”獲取率達到80%以上,就業質量明顯提升。
到2020年全省將擁有良好的職業教育資源和一支素質較高、結構合理、實踐能力較強的“雙師型”教師隊伍,職業教育與市場需求結合得更加緊密,辦學水平顯著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大大增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滿足人民民眾終身學習需要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基本建立。
(二)重點建設工程
1.示範、骨幹中等職業學校建設工程通過擴建、遷建、新建等措施,集中力量,扶優做強一批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到2015年,11所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中4所校均辦學規模達8000人以上,3所校均辦學規模達到6000人以上,其餘4所校均辦學規模達到4000人以上;9所省級重點職業技術學校校均辦學規模達到2000人以上,其它學校達到國家合格中等職業學校標準,夯實職業教育的發展基礎,從根本上改善職業教育基礎條件相對薄弱的狀況。
2.職業教育園區建設工程整合資源,集中辦學,在省教育園區內建設由2—3所中等職業學校和省級職業教育公共實訓中心組成的為加工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服務的青海省中職教育園區,辦學規模達到1?7萬人。
3.中職實訓基地建設工程依託省級以上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圍繞我省支柱、特色、優勢產業和循環經濟需求,在化工工藝、機械加工製造、藏醫藏藥、計算機套用與軟體技術、電子電工、藏毯編織等專業領域建設20個具有教育、培訓、職業技能鑑定和技術服務等多種功能的實訓基地。其中在省職業教育園區內建成裝備水平較高、開放共建、資源共享的省級職業教育公共實訓中心,承擔園區內職業院校實訓任務和六州職業學校(城鄉聯合辦學)學生實訓任務,進一步最佳化職業教育實訓資源配置,提高設備使用率,降低職業教育辦學成本。
4.重點專業建設工程圍繞我省化工、水電、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四大支柱產業和冶金、醫藥、建材、農畜產品加工、旅遊、藏毯、熱貢藝術等特色優勢產業、現代服務業和循環經濟、生態環保等新型產業發展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調整專業布局,對接產業,加強重點專業建設,辦出特色、辦出品牌,到2015年建成40個省級以上中等職業教育重點專業。
5.教師隊伍建設工程建設一批數量充足、質量過硬的教師隊伍。實行中等職業學校特聘教師計畫,支持一批專業師資緊缺的中等職業學校面向社會公開聘請一批專業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來校任教,緩解教師隊伍數量不足和結構性短缺問題;培養一批國家級、省級骨幹教師,“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的比例達到50%以上,其中省級以上重點中等職業學校達65%以上。
四、主要政策措施
(一)強化政府統籌切實加強各級政府對職業教育工作的領導,把職業教育工作納入目標管理,作為對主要領導幹部進行考核的重要指標,把對職業教育督導作為教育督導的重要內容。完善在省政府領導下,分級管理、地方為主、社會參與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形成政府統籌,教育部門主管、部門協調配合、行業企業參與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各級政府加強對職業教育發展規劃、資源配置、條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統籌管理,把職業教育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為職業教育提供強有力的公共服務和良好的發展環境,確保本地區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協調發展。充分發揮各級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在推進職業教育發展中的統籌、指導、協調作用,及時研究解決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各盡其責,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共同促進本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充分挖掘、開發、利用各種職業教育資源,合理配置資源,擴大校均規模,做大做強一批骨幹、示範性職業學校。堅持實行政府主導、面向市場、多元辦學的機制,充分發揮行業、企業的作用,推動職業院校與企業密切合作、共同發展。大力發展民辦職業教育,形成公辦、民辦職業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加強職業教育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注重宣傳,大力宣傳職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傳優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貢獻,宣傳黨和國家發展職業教育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強引導,提高全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識,使新的求學觀、擇業觀和成才觀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二)加大投資力度逐步增加職業教育專項資金,重點用於中等職業學校基礎能力建設、師資培訓、設備購置等。省級預算內建設資金統籌考慮安排職業學校建設。各級財政部門要將職業教育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並不斷加大對職業教育的資金投入,支持職業教育發展。落實國家關於教育費附加用於職業教育的相關規定。積極爭取中央財政支持,逐步增加預算安排,加大就業再就業培訓資金、農牧區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資金的投入力度。農牧業發展資金以及扶貧、科技開發和技術推廣經費應適當用於職業教育與技能培訓。建立合理的職業教育成本分擔機制,制定職業學校學生生均經費標準及學費標準。繼續做好中等職業學校貧困生資助工作,對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逐步免除學費。
(三)擴大辦學規模將中等職業教育作為全省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戰略突破口,把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作為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主要舉措,加強統籌,合理分流國中畢業生,將高中階段學生新增數量主要投入中等職業教育,鞏固並擴大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辦學規模,努力提高高中階段毛入學率,最佳化高中階段教育結構,使高中階段教育中職業教育的比例高於普通高中,推進全省高中階段教育的發展,推動全省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四)創新辦學機制充分利用省外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和就業市場優勢,走省內外共同培養技能型人才的路子,全力推進東西部、城鄉間的校際、校企聯合招生、合作培養、聯動發展,全面推廣“一年學基礎,一年學技能,一年頂崗實習”和“一年在農村職業學校學習,一年在城市職業學校學習,一年在企業實習”兩個三段式模式。大力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推進校際合作、城鄉合作、校企合作、區域合作,創新辦學機制,解決全省職業教育資源不足問題,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
(五)堅持德育為先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4〕8號)和《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的要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深入進行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加強公民道德教育,注重學生文明行為習慣、良好道德品質和遵紀守法意識的養成,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學生專業學習的各個學科,滲透到教學、實習和社會服務各個環節。充分發揮德育課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突出以誠信、敬業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突出育人特色,體現職業教育特點,將學生職業理想、職業道德教育作為職業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內容,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法紀意識、團隊精神,使其具有愛崗敬業、吃苦耐勞、誠實守信等素質,增強新形勢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六)建設教師隊伍深化以人事分配製度為重點的內部管理體制改革,中等職業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和聘任制,將教職工收入與學校發展、所聘崗位及個人貢獻掛鈎,調動教職工積極性。設立中等職業學校“特聘教師”崗位,動態支持一批中等職業學校按照有關程式向社會公開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到職業學校任專業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解決目前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總量不足和結構性短缺並存的問題。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畫”,落實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制度,確保專業課教師每兩年到生產服務一線實踐兩個月,使學校教學與企業的生產實際和用人標準相銜接,大力開展中等職業學校國家級、省級骨幹教師培訓工作,大力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善教師隊伍結構,提高教師隊伍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
(七)提高教學質量啟動新一輪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與質量提高計畫,突出職業道德教育和職業技能培養,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提高其就業創業能力。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調整專業設定,對接我省產業結構調整和支柱、優勢、特色產業及循環經濟的發展需求,建設一批基礎條件好、特色鮮明、辦學水平和就業率高的重點專業,解決專業重複設定、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加強課程建設,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規範實習管理;根據就業市場和企業的需要,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堅持以人為本,關注學生職業生涯持續發展的實際需要,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識和熟練的職業技能,將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和就業率作為考核職業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指標,逐步建立有別於普通教育的,具有職業教育特點的人才培養與評價的標準和制度,使職業教育更加符合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民眾的需求。
(八)廣泛開展培訓以服務為宗旨,堅持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並舉並重的原則,實行更加靈活的學制,面向社會、面向市場,繼續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工程”、“成人繼續教育和再就業培訓工程”,面向農牧區初、高中畢業生、在崗或轉崗職工、失業人員、進城務工人員、社區居民廣泛開展以農牧區初、高中畢業生職業技能培訓為重點,以提高職業技能為重點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成人繼續教育和再就業培訓等,積極主動為全社會提供職業技能培養培訓服務。
附屬檔案:1?《2009—2020年全省分地區國中畢業生預計表》
2?《2009—2020年全省高中階段教育招生生源預測表》
3?《2009—2020年全省中等職業教育年招生預測表》
4?《2009—2020年全省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預測表》
5?《全省中等職業教育分學校在校生及到2015年發展規模規劃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