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
青島(qingdao或tsingdao)
行政區劃
面積10903平方公里,人口707萬。轄7區5市。市人民政府駐市南區
。郵政編碼266000,區號0532。市南區 面積 30平方公里,人口 43萬,郵政編碼266071。
市北區面積 29平方公里,人口 47萬,郵政編碼266011。
四方區面積 35平方公里,人口 36萬,郵政編碼266031。
黃島區面積 277平方公里,人口 26萬,郵政編碼266500。
嶗山區面積 389平方公里,人口 19萬,郵政編碼266100。
城陽區面積 553平方公里,人口 43萬,郵政編碼266041。
李滄區面積 98平方公里,人口 28萬,郵政編碼266041。
膠州市面積1210平方公里,人口 75萬,郵政編碼266300。
即墨市面積1727平方公里,人口107萬,郵政編碼266200。
平度市面積3166平方公里,人口133萬,郵政編碼266700。
膠南市面積1927平方公里,人口 84萬,郵政編碼266400。
萊西市面積1522平方公里,人口 72萬,郵政編碼266600。
地理位置及面積
自 然 環 境
地質地貌青島為海濱丘陵城市,地勢東高西低,南北兩側隆起,中間低凹,其中山地約占全市總面積的15.5%、丘陵占25.1%、平原占37.7%、窪地占21.7%。全市海岸分為岬灣相間的山基岩岸、山地港灣泥質粉砂岸及基岩砂礫質海岸等3種基本類型。淺海海底則有水下淺灘、現代水下三角洲及海沖蝕平原等。
青島所處大地構造位置為新華夏隆起帶次級構造單元——膠南隆起區東北緣和膠萊凹陷區中南部。區內缺失整個古生界地層及部分中生界地層,但白堊系青山組火山岩層發育充分,在本市出露十分廣泛。岩漿岩以元古代膠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狀花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艾山式花崗閃長岩和嶗山式花崗岩為主。市區全部坐落於該類花崗岩之上,建築地基條件優良。本區構造以斷裂構造為主。自第三紀以來,區
山脈 全市大體有3個山系。東南是嶗山山脈,山勢陡峻,主峰海拔1132.7米。從嶗頂向西、北綿延至青島市區。北部為大澤山(海拔736.7米,平度境內諸山及萊西部分山峰均屬之)。南部為大珠山(海拔486.4米)、小珠山(海拔724.9米)、鐵橛山(海拔595.1米)等組成的膠南山群。市區的山嶺有浮山(海拔384米)、太平山(海拔150米)、青島山(海拔128.5米)、信號山(海拔99米)、伏龍山(海拔86米)、貯水山(海拔80.6米)等。
河流 全市共有大小河流224條,均為季風區雨源型,多為獨立入海的山溪性小河。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較大河流33條,按照水系分為大沽河、北膠萊河以及沿海諸河流三大水系。
大沽河水系包括主流及其支流,主要支流有小沽河、五沽河、流浩河和南膠萊河。大沽河是全市最大的河流,發源於招遠市阜山,由北向南流入青島,經萊西、平度、即墨、膠州和城陽,至膠州南碼頭村入海。幹流全長179.9公里,流域面積6131.3平方公里(含南膠萊河流域1500平方公里),是膠東半島最大水系。大沽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6.61億立方米。該河20世紀70年代前,徑流季節性較強,夏季洪水暴漲,常年有水。70年代後期除汛期外,中、下游已斷流。
北膠萊河水系包括主流北膠萊河及諸支流,在青島境內的主要支流有澤河、龍王河、現河和白沙河,總流域面積1914.0平方公里。北膠萊河發源於平度市萬家鎮姚家村分水嶺北麓,沿平度市與昌邑市邊界北去,於平度市新河鎮大苗家村出境流入萊州灣。幹流全長100公里,流域面積3978.6平方公里,該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5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含沙量為0.24公斤/立方米。
沿海諸河系指獨流入海的河流,較大者有白沙河、墨水河、王戈莊河、白馬河、吉利河、周疃河、洋河等。
海域 全市海岸線(含所屬海島岸線)總長為862.64公里,其中大陸岸線730.64公里,占山東省岸線的1/4強。海岸線曲折,岬灣相間,面積大於0.5平方公里的海灣,自北而南分布著丁字灣、栲栳灣、鹽水灣(又稱橫門灣)、嶗山灣(又稱北灣)、小島灣、王哥莊灣、青山灣、腰島灣、太清宮口、流清河灣、嶗山口、沙子口灣、麥島灣、浮山灣、太平灣、匯泉灣、前海灣(又稱棧橋灣)、膠州灣、唐島灣、靈山灣、利根灣和古鎮口、齋堂灣、董家口灣、沐官島灣等;膠州灣內又有海西灣(包括小叉灣、薛家島灣)、黃島前灣、陰島灣、女姑口、滄口灣等32個海灣。
青島市原有海島70個。1987年,把齋堂前島和齋堂後島以人工連線為齋堂島。現有海島69個。其中,小青島、小麥島、團島、團島鼻、黃島和吉島是人工陸連島,只有63個島四面環海。69個海島總面積為21.2平方公里,岸線總長132公里。這些海島絕大多數距離大陸不超過20公里,最遠的千里岩島,距陸約64公里。在這69個海島中,只有10個海島有固定居民。
潮汐青島屬正規半日潮港,每個太陰日(24時48分)有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潮差為1.9~3.5米,大潮差發生於朔或望(上弦或下弦)日後2~3天。8月份潮位比1月份潮位一般高出0.5米。青島驗潮站1950~1956年觀測的平均潮位被命名為“黃海平均海水面”,其高度在青島觀象山國家水準原點下72.289米。中國自1957年起,大陸國土的地物高程即以此為零點起算。
氣候青島地處北溫帶季風區域,屬溫帶季風氣候。市區由於海洋環境的直接調節,受來自洋面上的東南季風及海流、水團的影響,故又具有顯著的海洋性氣候特點。空氣濕潤,雨量充沛,溫度適中,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升緩慢,較內陸遲1個月;夏季濕熱多雨,但無酷暑;秋季天高氣爽,降水少,蒸發強;冬季風大溫低,持續時間較長。據1898年以來百餘年氣象資料查考,市區年平均氣溫12.2℃,極端高氣溫38.9℃(2002年7月15日),極端低氣溫-16.4℃(1931年1月10日)。全年8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5.1℃;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1.2℃。日最高氣溫高於30℃的日數,年平均為11.4天;日最低氣溫低於-5℃的日數,年平均為22天。降水量年平均為775.6毫米,春、夏、秋、冬四季雨量分別占全年降水量的14%、57%、22%、7%。年降水量最多為1272.7毫米(1911年),最少僅308.2毫米(1981年),降水的年變率為62%。年平均降雪日數只有10天。年平均氣壓為1008.6毫巴。年平均風速為5.3米/秒,以南東風為主導風向。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3%,7月份最高,為89%;12月份最低,為68%。青島海霧多頻,年平均濃霧51.3天、輕霧108.2天。
土壤按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地分類系統,青島市土壤主要有棕壤、砂姜黑土、潮土、褐土、鹽土等5個土類。
棕壤面積49.37萬公頃,占土壤總面積的59.8%,是全市分布最廣、面積最大的土壤類型,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及山前平原,土壤發育程度受地形部位影響,由高到低依次分為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等3個土屬,棕壤性土因地形部位高、坡度大、土層薄、侵蝕重、肥力低,多為林、牧業用。棕壤和潮棕壤是青島市主要糧食經濟作物種植土壤。
砂姜黑土面積17.69萬公頃,占土壤總面積的21.42%。主要分布在萊西南部、平度西南部、即墨西北部、膠州北部淺平窪地上。該類土壤土層深厚,土質偏粘,表土輕壤至重壤,物理性狀較差,水氣熱狀況不夠協調,速效養分低。
潮土面積14.49萬公頃,占土壤總面積的17.55%。主要分布在大沽河、五沽河、膠萊河下游的沿河平地。因距河道遠近不同,土壤質地、土體構型差異較大。近海地帶常受海鹽影響形成鹽化潮土,土壤肥力和利用方向差異較大。
褐土面積6333.33公頃,占土壤總面積的0.77%。零星分布在平度、萊西、膠南的石灰岩殘丘中上部。
鹽土面積3666.67公頃,占土壤總面積的0.44%,分布在各濱海低地和濱海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