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峰嶺遺址

青峰嶺遺址是一處以中石器時代細石器文化為主的史前居址。它的發現引起了中外考石學界的矚目,對研究人類歷史發展及魯南古代發展史有重大貢獻。

基本信息

簡介

昌江東岸的青峰嶺,與舊城一水之隔。青峰嶺腳圓,為昌江八景之一。傳說:“峰腳圓,出狀元。’宋宣和年間,浮梁一位姓程的才子曾在此讀書,赴京考前發下誓言:“此行定作焚舟計,不奪龍標不出都。”後來,他果然中了狀元。他與佛印、彭汝礪並稱“浮梁三魁”。青峰嶺原有青峰寺,在遺址內殘存著數尊用玄武岩刻就的佛像,為景德鎮僅見。遺址位於河東重溝鎮王、鄭田莊村北,東南靠劉田莊北為養馬莊,向東700多米有一條沭河支流自西北向東南流過。遺址為紅砂土沖積而成的梭形高地,北端偏西,南端偏東。南北長1150米,東西寬500米,總面積約57.5萬平方米。遺址於1982年12月發現,1992年6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青峰嶺遺址是山東地區繼鳳凰嶺遺址發現之後的第二處大型中石器時代遺址,也是迄今發現文化遺蹟、遺物較多,且保存較好的一處遺址。就其遺址保護意義來講,有助於中石器時代社會形態的研究、 人類進化史的部究、第四紀地層的劃分、古氣候與植被環境變遷的研究。 昌江東岸的青峰嶺,與舊城一水之隔。青峰嶺腳圓,為昌江八景之一。傳說:“峰腳圓,出狀元。’宋宣和年間,浮梁一位姓程的才子曾在此讀書,赴京考前發下誓言:“此行定作焚舟計,不奪龍標不出都。”後來,他果然中了狀元。他與佛印、彭汝礪並稱“浮梁三魁”。青峰嶺原有青峰寺,在遺址內殘存著數尊用玄武岩刻就的佛像,為景德鎮僅見。

相關

青峰嶺與鳳凰嶺等遺址的發現,因其所處的考古學年代是在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行將結束、新石器時代期文化即將萌出的過渡階段時間,稱為"中石器時代"。按照考古學的命名原則,青峰嶺遺址應歸屬於此前發現的鳳凰嶺文化。這一次的發現,填補了20世紀80年代以前山東地區中石器時代考古的空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