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蟲”,通指成天上網,對電腦網路有高度依賴的人。這些人一般都具有以下特徵:無論到哪裡都先找電腦;一有時間就上網;能用電腦做的事,一定要用電腦(我平時的主要是在網上用QQ等即時聊天工具和朋友聯繫,有時候發簡訊息也是用電腦發免費簡訊,在上海時,中午的工作餐都是在網上叫);字一般都寫得不好,記憶力也不太好,要寫什麼,要記什麼必須用電腦(我的文章都是直接在電腦上打出來,要我用筆寫我一定沒靈感);家裡或者是工作單位有數台電腦(我自己就有一台兼容機,一台筆記本)。“網蟲”這個詞在中國時間並不長,可事實上在電腦的發源地美國,很多今日的電腦業巨頭,都是網蟲的領軍人物。微軟公司創始人總裁比爾.蓋茨,蘋果電腦公司創使人賈伯斯,中國網際網路之父尼葛洛龐帝等人都是從小就與電腦結下不解之緣,並至今仍以電腦,依賴網路為生的。這和我國與美國的電腦發展不同有關。在美國,早在七十年代的時候,還沒有個人電腦,只有少量的大型商業公司備置了一些大型計算機,部分公司和機構為了方便自己的員工和一些有計算需要的人使用計算機,就將一些小型的終端(最開始只有一個輸入信息的鍵盤和反饋信息的印表機,只能輸出英文字母和數字)租用或者是銷售給需要的相關人員,並將這些終端形成早期的網路。所以美國的電腦從一開始就是在網路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今的網際網路也只是把當年的一台大型計算機發展成千千萬萬台大中小型計算機連線在一起。當年比爾.蓋茨的母親就發動他所在的學校的母親聯合為學校捐贈了一台終端。比爾.蓋茨就是和小夥伴們在終端前下棋開始迷上計算機的。而在我們國家,電腦真正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還是在IBM和蘋果電腦公司開發出可以單獨使用,具有一定的高級計算和可程式計算能力的個人電腦以後再開始的。而且在90年代以前還一直是一些科研單位和大型機構才少量配置的單機形式工作。即使是一個20-30台電腦的機房,也很少有聯網的。所以長期以來大家都簡單的認為電腦是單獨工作的,甚至有很多人認為會打字就是會用電腦。直到90年代中後期,網際網路開始在中國沸騰以後,大家才認識到電腦離開了網路就像一個孤島,沒有什麼作用,而當它一旦接通了信息高速公路以後,它就是一件無所不能的超級工具。就像以前我們國家的任何一樣東西的發展一樣,中國人總是喜歡在還沒有搞清楚情況的時候就一哄而上。就像以前的下海大軍,賭博狂潮,股海大戰等等一樣,中國的網際網路也在一開始發熱就進入了一場混戰,只要會打幾個字的人,便想在網際網路上賺一筆錢。但快速過熱之後,一定是快速的降溫,還在90年代未期,中國的網際網路就進入了被業界人事稱為“冬季”的時代,中國的網際網路進行了第一次大洗牌。
中國擁有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而且隨著改革開放的順利發展,中國已經成為公認的世界最大的市場,但要想賺中國人的錢,就必須了解中國人的需求。大家很快就注意到,隨著中國人的生活日益改善,計畫生育的深入開展,中國的主要消費對象已經集中到了孩子身上。而且由於中國家長的種種誤導,中國的孩子大都很孤獨,也很少戶外活動和自由支配的時間。於是精明的日本人早在80年代就已經開始用電子遊戲機開始狂賺中國人的錢了,那個時候大到街頭巷尾的電子遊戲店,小到電視遊戲機,掌上遊戲機很快就在中國風靡一時,強搶大量的孩子的零花錢。我的童年時代就是看著小夥伴們瘋玩電子遊戲中渡過的(因為我沒有零花錢,而偷父母的錢是要受到嚴厲懲罰的)。到90年代,中國人開始有能力購買電腦的時候,美國和歐洲國家的軟體開發商門就開始隨電腦銷售一些電腦遊戲(“紅色警戒”,“星際爭霸”,“極品飛車”,“暗黑破壞神”,“實況足球”等等都是歐美公司開發的)。到了21世紀,中國的網際網路開始泛濫的時候,離我們最近,資源又少,經濟又不景氣的韓國,終於忍不住了,向中國的網際網路輸入了一個巨大的商機——網路遊戲。從此,一個全新的玩樂時代開始了。
網路遊戲和其他的遊戲最大的區別在於:第一,以前的電子遊戲和電腦遊戲都有一個完結的時候,孩子們稱之為翻版!就是當你消滅了一切敵人或者是競爭對手或者歷盡了所有的艱險的時候遊戲總會打出一個美麗的畫面,而最顯著的位置上是“GAME OVER”(遊戲結束)。而網路遊戲是永遠沒有終結的。第二,以前的電子遊戲和電腦遊戲是人機大戰,由於技術和市場的種種原因,電子遊戲和電腦遊戲一直持續著一個規律,就是人定勝機!即使你經歷過很多次一開始就覆滅的結果,但當你看到身邊的人打到終結的時候,你就會鼓起鬥志繼續戰鬥下去。可是當你真的成為高手,能夠輕鬆終結一個遊戲的時候,這個遊戲的新鮮感和刺激感就結束了。你就不會再想去玩這個遊戲,而開發商為了能賺更多的錢就必須花更多的精力去開發新的遊戲。而網路遊戲,基本上是人和人之間的對抗,開發商基本上就是開發出一個平台,之後就可以源源不斷的收取遊戲玩家的錢了。其實紅色警戒和星際爭霸之類的遊戲就是界於網路遊戲和單機遊戲之間的產品,韓國為了更好的推動網路遊戲的發展,還舉辦了世界遊戲大賽,並把遊戲開發作為國家支柱產業。第三,傳統電子遊戲和電腦遊戲的盜版問題非常嚴重,開發商一般都只能在遊戲剛推出的時候賺到少量的鐵桿遊戲迷的錢,不久市場上就會充實無數的盜版,而且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大家只要一上網就能免費下載各種遊戲。這對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金錢遊戲的生產商來說是致命性的打擊。而網路遊戲,遊戲本身是免費的,它銷售的只是遊戲的時間和身份(就是所謂的帳號和充值)。而且它可以很“低廉”的價格銷售帳號和遊戲時間段(一般是幾塊錢就可以買到幾個小時的遊戲時間)。但你卻為了不斷的提升,不斷地繼續遊戲下去,要不斷地花錢,不斷的投入遊戲時間。所以它根本沒有盜版的問題,而且網路遊戲玩的就是“人氣”,如果你盜版或者是開發一個差不多的產品(網上稱為私服),沒有足夠的宣傳和推廣,根本沒有人去玩。正是因為網路遊戲具有這些“神奇”的特點,當年在網路大洗牌中差點翻船的陳天橋先生,看到了商機,第一個站出來和韓國公司合作,在國內推出了“傳奇”遊戲,一舉築就了今日的“盛大”帝國,幾乎一夜之間成為了中國的首富。現在盛大遊戲公司的忠實客戶們,每天要給盛大帶來上千萬的收入。而正是由於這個榜樣的力量,中國人的學樣風又開始盛行,現在的中國網際網路上已經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網路遊戲,有韓國人開發的,有中國人自己開發的。而這些遊戲的直接對象就是少數比較閒散的成年人和無數好奇心強,沒有娛樂時間,沒有興趣愛好的孩子們。
網路遊戲成癮,已經成為中國父母們續“黃、賭、毒”之後又一個談之色變的話題,而且它的危害性已經遠遠超越了前三者。也由於一些家長的無知或者是片面的認識,導致了今天網路遊戲成癮問題的嚴重泛濫。
身邊的實例讓人觸目驚心。我的姑媽沒什麼文化,長期在家,我的姑父是個比較成功的企業家,整天忙碌很少在家。他們的兒子(我的表弟),從小在我姑父的“自然發展”的觀念下成長,很少受到家庭的管束。當電子遊戲風靡的時候,我的姑父還曾為了增進父子關係而帶兒子去玩遊戲,有過一天在遊戲室玩掉200塊錢的記錄,我當時的工資才200多一點。當我的表弟讀到高中的時候,已經開始嚴重的厭學,姑父為了栓住兒子,給他買了台電腦,他開始在家玩電腦遊戲。靠著姑父的財力和活動力,我的表弟終於讀上了大學,可是他已經根本沒興趣讀書,在校時,每月要2000左右的生活費(大部分是用來上網玩遊戲),回家後更是整天坐在床上打網路遊戲,甚至休學一年在家狂玩。每天除了上衛生間以外,根本不下床,連吃飯都要媽媽端到床上吃,否則就是餓得嗷嗷叫,也絕不下床吃飯。因為除了累極了睡覺和內急了要方便以外的時間他都在打遊戲。姑父終於無奈的沖我搖頭苦笑著說:“你說該怎么辦才好?”而一貫被他當著表弟的面說我不會讀書,只愛電腦,又死腦筋搞電腦賺不到錢的我,也只能對他搖搖頭說“我已經沒有辦法了”。因為我在表弟面前已經沒有威信,說什麼他已經聽不進去了。
我在做保險的時候,極力推動科學行銷,第一個在部門裡裝備筆記本電腦,雖然沒什麼用,但還是很神氣。我的部門經理本來就很想買電腦,一直沒有下決心。後來頂著丈夫的壓力,還是在發了一筆業績獎之後買了一台兼容機。可是沒想到的是,一直極力反對她買電腦的丈夫,在一個星期之後就迷上了電腦遊戲,先是打打牌,下下圍棋,到後來是沒日沒夜地玩“傳奇”,以至經理工作忙,老公遊戲忙,讀國小的兒子經常沒有人管,甚是可憐。有時候經理抱怨說,真希望有一天電腦壞了,她絕對不去修。可是這天真的出現了,電腦出了大故障,我一時也無法排除,要換零件!經理堅決不換,就讓電腦癱在那裡,可是這時他的丈夫已經夫去了理智,乾脆到網咖去打遊戲,一個星期沒有回家。最後以經理的妥協,修好電腦找回老公為結局。她的老公已經快兩年沒有出去工作了,只靠她一個人做保險的收入維持一個家的運轉和兒子的學費以及老公抽菸打遊戲的費用。
我以前單位的科長,住在我家樓上,他有一個讀國中的兒子,勤奮好學,非常禮貌,大家都很喜歡他。可是當他們家買了電腦之後,父子間的對抗開始了。科長因為聽說玩遊戲對孩子的學習不好,就想方設法的控制兒子與電腦之間的距離,可是你不裝遊戲,兒子自己裝,你加密碼,兒子破解密碼。當最後無計可施的時候,科長乾脆將電腦的電源線拆除後帶去上班,可是當他回家時發現兒子神色慌張的寫作業,第一反應就是去摸電腦,結果顯示器和機箱的熱度告訴他,兒子剛剛才關閉電腦。經過“嚴刑逼供”,兒子全招了,原來他向同學借來電源線,繼續偷玩遊戲。科長當時就癱坐在沙發上。
我的大姨是個事業單位的幹部,姨父是武警的軍官,一個是本科,一個是碩士,生了一個聰明活潑的兒子,一切都在歡笑中渡過。直到有一天,大姨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買回一台電腦,姨父開始玩軍隊中廣為遊戲的“搶灘登入”(一種射擊遊戲,據說是台灣方面為了對抗解放軍登入而設計用來訓練守衛部隊的,沒想到經過修改後,成了解放軍熱捧的遊戲之一),他們的兒子開始一有空隙就看父親玩遊戲,甚至不睡覺。然後慢慢的發展到兒子和父親搶電腦玩遊戲。可是大姨父出於對兒子的疼愛,特別是覺得這是一款很簡單,又很好玩的遊戲,就有意的讓兒子玩,甚至還搞父子大賽。到現在,大姨和姨父都已經認識到他們的兒子國中還沒有畢業就已經遊戲成癮了,又一場“反對上網的人民戰爭”在我的身邊打響!我的大姨和姨父堅決不在家裡上網,他們的兒子就去網吧,有時候是去離家不遠的大姨的辦公室玩。結果我大姨單位的電腦全被他裝上了網路遊戲,甚至還感染了大量的電腦病毒。我發現當他談起CS(反恐精英)的血腥戰鬥場面和暴力豪俠的暴力打鬥場面時,眼睛中閃爍著我談拆裝筆記本電腦和做網站賺錢時的興奮光芒。
經常聽電視裡報導,報紙上登載很多青少年因為玩網路遊戲而犯罪。結果我的一個做美容講師朋友就遇到一次。一天傍晚,她和一個學生走在回家的馬路上,三個孩子攔住他們,並用跳刀頂住他們,要他們交出身上的錢和值錢的東西。我的朋友看著他們那稚嫩的眼神,不想反抗,她是擔心反抗會誤傷人,包括這三個搶劫的孩子。當他們掏走了她的幾百塊錢和一部手機之後,她試著和他們交流,結果這三個孩子很坦然的告訴她,只是因為玩網路遊戲,現在沒錢了,才學電視裡的做法出來搶一點錢用。我的朋友甚至仁慈的不忍心報警,覺得如果被抓會毀了幾個孩子的前途……
其實到了今天這個地步,幾乎只要說到“網癮”這幾個字,每個人都可以想到身邊的一些形形色色的實例,大家都會無奈的感嘆一番。我們該怎么辦呢?網路遊戲到底是好還是壞?這么多的孩子都因為遊戲自毀前途。信息產業部還要大力扶持遊戲產業,國家還要開設遊戲專業,大力推廣和扶持網路遊戲的發展。陳天橋更是振臂高呼,要讓全中國七到七十歲的人都玩他的網路遊戲。陶宏開教授不無感慨的說。“那時候中國不是要亡國嗎?”
大家冷靜下來,仔細想想,網路遊戲在中國為什麼會發展成這個樣子?人家國外沒有小孩嗎?國外的孩子又是如何面對網路遊戲的呢?經過認真思考之後,我個人有如下觀點:
子不教父之過,現在一般的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大人們開始培加珍視孩子。吃好的,裝名牌,讀最好的書,用最好的工具。另一方面大人們把自己以前的夢想和心愿全部轉化到了孩子的身上,參加各種各樣的學習班,興趣小組。可是很少有人關心孩子會想什麼,哪一個興趣班才是孩子的興趣?然後大人們還出於自己的角度考慮什麼對孩子有危險,什麼對孩子不益,限制孩子的自由。結果導致孩子們沒有了自己的興趣,沒有了自己的活動時間,沒有了足夠的戶外活動,沒有了正常的人際間的交往。整天被逼著學習,學習,再學習。但是家長可以管束孩子的一切,卻無法管束孩子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而這個時候當孩子遇到了能夠充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的電腦遊戲的時候,孩子的逆反心情也得到了充分的滿足。結果,家長越反對,孩子越痴迷。而另一種極端就是像我姑父那樣放任自流,結果沒有是非判斷能力的孩子們就被放養在了浩瀚的網路世界中。通過我和一些朋友(有網癮問題的孩子的家長)的交流,我覺得,家長們,特別是父親,應該更多地尊重孩子的情感生活,要多和孩子交流,一、多陪孩子參加一些戶外活動,平時工作忙,也可以利用周末的休息時間陪孩子外出活動或者是進行體育鍛鍊。國外的父親都經常陪孩子打棒球,野營之類的活動。二、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是他們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活動,當他們的興趣愛好多了以後,他也就沒那么多時間玩遊戲了。很多孩子是因為沒什麼其他興趣才去玩遊戲的。
社會的關懷。現在大家都把矛頭指向了網咖,什麼離退休老人巡邏隊,零點斷網行動,相關部門嚴查重罰,甚至有人說要乾脆關掉網咖。但是我不贊成這些做法。經過我的調查了解,其實很多網咖,特別是國外的網咖。只是提供人們上網查資料和互相交流的功能,他們所使用的上網終端都是一些商務性很強,沒有辦法玩遊戲的設備。其實在國內有很多個人的小網咖,也因為設備落後而逐漸成為這樣的網咖。業內人士都知道,電腦遊戲一直是電腦技術發展的前沿,最快的CPU處理器,最高檔的顯示卡,最大的記憶體配置,最大的硬碟存儲空間等等最新的技術,最先得到發揮的領域還是在遊戲上。所以現在很多高檔的網咖,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去玩遊戲上網,不惜配備最先進的電腦,安裝最高速的寬頻。所以如果部門可以限制網咖配置設備的條件,使得這些電腦只能用來聊天,查資料,下載音樂,觀看電影這類的套用上的話,那么根本不用老大爺,老大媽去巡邏,孩子們也會自覺的回家,自覺的做作業了。目前我還沒聽說有哪個孩子是在網上聊天或者是看電影而不回家的。
業界技術的修改。網路遊戲其實是一種很先進的技術,它可以增進大家的交流(網路遊戲是要團隊合作才能成功的),它也可以豐富大家的視野和知識(很多孩子在遊戲中學到了他們所謂的知識,讓家長們哭笑不得),同時它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開發遊戲,生產遊戲,測試遊戲,維護遊戲,推廣遊戲,甚至是教別人玩遊戲,這些都是就業機會,都需要大量的人去為之工作),印度就是有幾萬人的軟體工廠。所以,經過我的測試(我也試玩了多款網路遊戲),我個人認為,其實只要在現有的網路遊戲中做一些小量的修改,網路遊戲就會成為一種改變大家學習和交流方式的一種有力工具,特別是在孩子教育方面,可能會有非凡的發展(大家不是經常說要寓教於樂嗎?為什麼不能延伸到深受孩子們喜愛的遊戲中來呢?)。以下限提出幾項小建議供專業人士參考:一、完善現在正在測試的“疲勞系統”,控制遊戲者的上網時間。二、可以在遊戲任務中加入一些知識性比較強的任務,比如要背出“三字經”或者是某篇古詩詞,或者是解答某道數學題,才能完成一個任務,得到相應的分值。三、將軟性廣告做進遊戲,比如遊戲過程中出現一個小任務,要求遊戲者必須購買某樣產品後,將產品的特殊編號輸入電腦,任務才可以完成,或者是要求遊戲者收看或者收聽某個特定的電視廣播節目,在節目中找到完成任務的提示,孩子們一定會為了完成這個任務而去收聽收看相關的影視節目,再或者,將遊戲任務的提示隱藏在某個廣告客戶的相關網站上,讓遊戲者到這個網站中找到提示後再繼續遊戲。這樣即可以增加開發商和營運商的收入,又可以轉移孩子的好奇心和注意力。
我的能力非常有限,相關的調察研究做得也並不充分,所以有些觀點和見解並不正確,僅供大家參考和借鑑。不過,我的這篇漫談用心良苦,就是想和大家一道為解決“網路遊戲成癮”的問題做出一點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