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署衙

霍州署衙

霍州州署位於山西省霍州市東大街北一側,始建於唐代。是中國現存唯一完整古州級署衙。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經文物專家多次研究考證,霍州州署作為古代一級衙署保存之完整,在國內是絕無僅有的。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發展,有關專家學者對州署的保護開發極為重視,國內外遊客慕名而來者絡繹不絕。

簡介

霍州署衙霍州署衙

霍州署衙位於山西省霍州市東大街北一側,始建於唐代。原建築於元大德七年(1303年)地震傾圮,次年重建,後經明清兩代增補修葺,日臻完善,占地3.85萬平方米,分中軸線和東西輔線三大建築群及一些署外建築,多為元、明、清遺構。

霍州署衙是中國現存唯一的古代州級衙署,與北京故宮、河北保定直隸總督府、河南內鄉縣衙共同構成了古代從中央到地方的四級官衙體系。唐時,為尉遲恭師府行轅,元代曾作皇帝行宮,清康熙皇帝慈禧太后曾在此駐蹕。

著名古建築專家梁思成先生1934年考察元代州署後,曾稱之為中國建築歷史上“滑稽絕倫的建築獨例”,眾多專家學者對霍州署這組古建築群均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建成以來,霍州署一直作為歷代官員辦公的主要場所,民國到解放後直到今,地方政府仍在此行政辦公,可稱得上使用年限最長的官衙,1996年被國務院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霍州署相傳曾為隋朝中郎將宋老生的幕府,又為唐尉遲恭的帥府行轅。其作為州治衙署,至今已歷時1300多年了。原建築於元大德七年(1303年)地震傾圮。次年,監州失剌不花、知州李伯淵主持重新修建。後經明清兩代陸續增補修葺,日臻完善。自清末到民國,天災無常,兵連禍結,霍州署除中軸線建築保存基本完好外,東西輔線及署外建築或圮、或毀、或改做他用。

建築布局

霍州署衙
霍州署衙
霍州州署原占地面積38500平方米,由南而北分中、東、西三軸線而展現三個建築群。歲月滄桑,天災戰禍,州署現存面積為18700平方米。以中部軸線為主的州署建築基本保存完好。由南至北現存建築分別有:

譙樓

位於儀門前,東西寬15米,南北長11米,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知州盪克寬建。門洞上楣書“振辰”二字,源出《論語》 ,意為執政者如能以德感人,則近者悅,遠者來,天下歸順。1985年塌毀,1990年復修。

丹墀

位於譙樓與儀門之間,是知州舉行禮儀和民眾“鬧社火”集會的場所。

儀門

即官署第二重正門,台前石獅一對,拾級而上至儀門。明嘉靖年間建。儀門四梁八柱,五檁四椽,建築宏偉壯觀。“霍州署”金字牌匾懸於儀門上端。儀門東便門為“人門”,人們通常出入之門。西側便門為“鬼門”,古代為死刑犯出入之門。

甬道

連線大堂與儀門間的通道,高出地面一米。古時衙役站立兩旁,迎送各級官員的禮儀之道。

戒石亭

儀門北十米甬道中的木牌坊,南楣書“天下為公”,北楣書“清慎勤”。原設亭的地方立一石碑,後為出入方便改建“戒石亭”。原石碑南刻“公生明”,北刻“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虛,上天難欺”。用以告誡官吏,永銘不忘。

月台

大堂前平台。

大堂

大堂是州署整體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始建於唐代,現存大堂建於元大德八年(1304)。大堂面闊、進深各五間,六椽減柱造,大額梁,內外均四椽柱。前接卷棚三間懸山頂四椽亭。大額明間跨度極長,大堂結構布局嚴謹,雄偉壯觀,是我國古代建築史上木構件保存之完整的典型代表。

二堂

在大堂後,現存為民國年建築,面闊、過深各五間,前後沒迴廊,為知州日常辦理州務大事的辦公地方。

內宅

二堂後,知州居住的地方,明代建築,清代屢有修復。

科房

大堂前東西兩側,迴廊式,硬山頂建築,兩邊各17間,歸六房占用,明嘉靖三年(1524)知州宇文鏞建。

文物保護

州署博物館

從1986年起,霍州市委、市政府積極籌建“霍州市州署博物館”。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霍州市州署博物館”已對外開放。

保護性修繕

從2009年起,國家和當地共投資3000餘萬元對霍州署衙進行了保護性修繕,工程包括中軸線文物本體修繕、譙樓兩側旅遊接待中心、消防以及大堂院落的技防、綠化等內容。

當地政府計畫全面恢復霍州署鼎盛時期古代建築規模和歷史原貌,擴建中國歷代官吏制度體驗館、中國歷代官服、官印文化展示中心、靜心堂等,打造中國唯一官場文化主題公園,並建設全球華裔霍氏宗祠、霍氏名人堂等。該工程已列入2013年霍州市十大重點工程。

2013年4月6日,署衙主體修繕完畢。

臨汾市主要旅遊景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