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震源動力學研究地震孕育、發生的物理過程和所涉及的物理現象。“震源”一詞,在地震學中是指地震在地下發源的地方。而震源物理中所指的“震源”,卻是表示與地震孕育、發生和震後調整有關的一個空間區域。所有的地震前兆都是由震源區及其周圍的岩石的物理狀態改變而產生的,因此,預測地震,最重要的是了解地震形成的物理過程。歷史
對震源的興趣是和地震學的出現一起產生的。雖然里德(H.F.Reid)早在1910年就提出了關於地震成因的彈性回跳學說,但與地震波傳播理論及其在研究地球內部結構方面的套用相比,震源的研究一直發展得很慢。這是因為地球結構和地震波傳播規律的知識是研究震源的必要前提。對震源的研究只是在用地震方法監測地下核爆炸以後,才得以大力發展起來。此外,固體斷裂物理學的發展,也增進了對震源形成過程的了解。20世紀60年代後,情況有了明顯的變化。接連幾次較大地震都發生在人口稠密和工業集中地區,造成嚴重的傷亡和破壞。另一方面,國際上地幔計畫的完成,板塊大地構造學說的提出和測震技術的發展,對震源物理研究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從內容來看,可以將對震源的研究分成3個方面:震源的運動學研究,動力學研究和物理學研究(即地震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