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定義
![電解質在水溶液中](/img/4/7bb/nBnauM3X4cTNxIDOxYjM3cjM2UTMwcTOykzMyQTNwAzMxAzL2IzL4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陰陽離子
原子是由原子核及其周圍的帶負電的電子所組成。原子核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構成,由於質子所帶的正電荷數與電子的負電荷數相等所以原子是中性的。原子最外層的電子稱為價電子。所謂電離,就是原子受到外界的作用如被加速的電子或離子與原子碰撞時使原子中的外層電子特別是價電子擺脫原子核的束縛而脫離,原子成為帶一個或幾個正電荷的離子這就是陽離子。如果在碰撞中原子得到了電子,則成為陰離子。
經典電離
只適用於經典物理和玻爾模型,使原子和分子電離完全確定性,即每一個問題,始終有一個明確的和可計算的答案。
日常使用
氣體電離的日常例子,如在螢光燈或其它放電燈。它也被用於輻射探測器如蓋革計數器、電離室。電離過程被廣泛套用於基礎科學,如質譜和放射治療的各種設備。
電離產生
帶負電荷的離子時所產生的自由電子和原子相碰撞,隨後被困在電勢壘,釋放多餘的能量。這個過程被稱為電子俘獲電離。
帶正電荷的離子通過能量傳輸足夠數量的束縛電子與帶電粒子碰撞產生的(例如,離子,電子或正電子)或光子。所需的能量閾值的量被稱為電離電位。這種碰撞的研究是關於少體問題的根本重要性(見少體系統的文章),這是物理學的一個主要的未解決的問題。運動學完整的實驗,即實驗的所有碰撞碎片完整的動量矢量(散彈,反衝靶離子,和噴射的電子)被確定,有助於在近年來少體問題的理論認識的重大進展。
原子電離能
原子的電離能的趨勢是經常被用來證明相對於原子的原子數的周期行為,如門捷列夫的原子排列的表了。這是建立和理解電子在原子軌道波函式的排序沒有進入或電離過程的細節的一個有價值的工具。例如圖1所示。周期性的急劇降低,電離稀有氣體原子,比如後,表明在鹼金屬的一種新的殼的出現。此外,在電離能量圖的局部極大值,從左到右一行,表示S,P,D,F子炮彈。
電離類型
電離有兩種,一種是化學上的電離,另一種是物理上的電離。電離通常包含物理過程和化學過程,物理過程就是溶解,化學過程不是化學變化。化學變化除了舊鍵的斷裂還要有新鍵的生成,所以電離不是化學變化。而化學過程指的是在溶劑分子(如水分子)作用下,電解質中原有的一部分化學鍵斷裂。有的電離過程斷裂的化學鍵是離子鍵,如氯化鈉等大多數鹽類的電離,氫氧化鈉等大多數鹼的電離。也有的電離過程斷裂的是共價鍵,如硫酸的電離,氯化氫的電離等等。
化學電離
![化學電離](/img/9/723/nBnauM3XygzMyQzMyQjM3cjM2UTMwcTOykzMyQTNwAzMxAzL0IzLz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H2O→H + OH
2NH→NH + NH
2SO→SO + SO3
物理電離
物理上的電離是指不帶電的粒子在高壓電弧或者高能射線等的作用下,變成了帶電的粒子的過程。例如地球的大氣層中的電離層里的粒子就屬於這種情況。電離層中的粒子在宇宙中的高能射線的作用下,電離成了帶電的粒子。物理電離的方式有高溫、電場與高能輻射。
舉例說明
1、在水溶液中,由於水分子的作用,HCl全部離解成H+和Cl−,因此被定義為強酸
2、在水溶液中,由於水分子的作用,CH3COOH部分離解成H+和CH3COO−,因此被定義為弱酸
3、在光照或高能射線輻射下,氣態原子、分子失去電子變成離子
電離相關
電離中的吸放熱![非電離輻射](/img/d/bca/nBnauM3XxcDN4AzM3MjM3cjM2UTMwcTOykzMyQTNwAzMxAzLzIzL1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電離有完全電離和不完全電離之分。強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是完全電離的,如硫酸、氯化鈉、氫氧化鈉等。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呈現不完全電離狀態,如氯化汞的電離,硫化氫的電離等。
電離和電解的區別應當注意,電離與電解是有區別的。電離過程根本不需要通電(會電離的物質,只要溶解在特定溶劑里就會電離),而電解則需要外部通以電流。
監測標準
![監測](/img/d/244/nBnauM3X1EzN5UDO2IjM3cjM2UTMwcTOykzMyQTNwAzMxAzLyIzLw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本標準是對《電離輻射監測質量保證一般規定》(GB 8999-1988)和《核設施流出物和環境放射性監測質量保證計畫的一般要求》(GB 11216-1989)的修訂。
《電離輻射監測質量保證一般規定》(GB 8999-1988)首次發布於1988年,原標準起草單位為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核設施流出物和環境放射性監測質量保證計畫的一般要求(GB 11216-1989)首次發布於1989年,原標準起草單位為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本次為第一次修訂,本次修訂的主要內容有:
——對以上二項標準進行了整合,合併為一項標準;
——對總體框架進行了一定調整,增加了標準目錄、前言、質量體系部分的內容,原數據處理調整為數據處理與監測報告,原附錄B幾種控制圖的編制方法與套用調整為附錄B低本底測量裝置的泊松分布檢驗方法;
——根據最新要求,增加了部分質量控制措施,增加了輻射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海洋輻射環境監測的要求;自本標準實施之日起,原《電離輻射監測質量保證一般規定》(GB 8999-1988)、《核設施流出物和環境放射性監測質量保證計畫的一般要求》(GB 11216-1989)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