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電幅燙傷,是電磁輻射燙傷的簡稱,指由於長時間使用手機,被手機發熱的外殼燙傷以及受電磁輻射受傷的現象。現代生活,科技大發展,手機幾乎是人手一個,快節奏的工作方式,讓我們每天都和手機有著“親密接觸”,電磁輻射也就悄然地於無形中傷害著我們的身體,除了已經公認的手機電磁輻射問題,手機燙傷人體皮膚事件也層出不窮,網友們很擔心,長時間通話是否真的這么可怕。甚至有網友調侃:“以後打手機也要戴頭盔、穿防火服了。”
原因
手機燙傷可能由兩個原因造成:
1、是由於手機發熱,溫度超過正常體溫一定數值並長時間接觸;人體正常的表皮溫度處於36℃—37℃的範圍,高於表皮溫度的物體接觸面部時間過長,可能會導致燙傷。
2、考慮輻射原因。
輻射同樣能夠造成皮膚的損害,放射線對於皮膚的傷害也歸為燒傷類,放射線沒有溫度,但也可對皮膚造成直接損害。
有媒體曾選取幾款手機實驗,測試長時間通話情況下手機的溫度。實驗選取了3款主流型號的手機(iPhone5S、三星Note2、華為G700)。通過在手機上運行遊戲1小時模擬長時間通話,再用紅外測溫儀測溫,發現手機螢幕的溫度均在40℃左右,將雞蛋清抹在手機螢幕上,蛋清變成白色。
實驗數據顯示,有2款手機溫度超過40℃。40℃到底有多熱?皮膚長時間貼在螢幕上會有何反應?記者用蛋清進行實驗。將三款手機關機,並靜置10分鐘。將蛋清塗在任意一款手機上,再次運行手機遊戲,觀察蛋清。運行大約1個半小時後,塗在手機螢幕上的蛋清變白,邊緣變成淡黃色的乾皮,測試發現溫度已達49℃。
法規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或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向生產者要求賠償。屬於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銷售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追償。
消費維權最重要的是保留證據,儘可能多的保留證據,包括醫院就診證明和病歷、就診交費憑據,還有當時的通話記錄,打了多長時間引發手機發熱燙傷,最好有證詞。另外,儘快到消費者協會去投訴。
預防
避免被“高溫機”燙傷的方法:
1、養成正確的手機使用細節:不頻繁鎖屏、解鎖,適當使用飛行模式,減少數據業務的使用,關閉手機的部分功能。
2、養成正確的使用姿勢:如果長時間通話,可以採用免提方式或耳機,不要把螢幕直接往皮膚上貼,特別是躺著打電話時。
3、適當使用管理軟體,減少CPU功耗。
4、打電話時手機發熱,臉部感覺到了不舒服,就要立即停止通話。如果臉部已造成燙傷,要趕緊就醫。
5、不要將電腦長時間放在膝蓋上使用,電腦也需要散熱,長時間接觸皮膚也可能造成輕度燙傷。
病例
2014年7月底的一天上午,蘇靜用手機和男友“煲電話粥”,突然感覺手機發熱,就把手機拿開,打開揚聲器繼續講了幾分鐘。掛電話之後,蘇靜感覺左臉頰有火辣辣的刺痛感,她以為只是暫時的刺痛,也就沒當一回事。手機發熱使得臉被燙出一個紅印,經醫院診斷為“電輻燙傷”。蘇靜找到蘋果售後維權,售後工作人員稱這不屬於售後負責範圍。蘇靜又打電話給蘋果公司客服,對方稱要召回手機再進行處理。截至8月19日,近一個月過去了,蘇靜臉上的紅印仍沒有消失,事情也沒有人給予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