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它在放出後立即受到廣為歡迎,因為它的關卡設計非常優秀,很多思想都在後續版本《雷神之錘II》和《雷神之錘III》中有體現,它和毀滅戰士引擎一樣使用了二進制分割技術。雷神之錘引擎還使用了被稱為鳩鴿投影的技術用來渲染移動物體,使用靜態地圖光源技術渲染靜止物體。雷神之錘引擎在1999年納入“GPL協定”,並且在QuakeForge上面得到了重生。
歷史
1996年“Q1引擎”出現。約翰·卡馬克完成了大部分的編寫工作。之後不久就升級為“id Tech 2引擎”。隨後出現了“id Tech 3引擎”和“id Tech 4引擎”。
衍生引擎
1999年12月21日,id Software的卡馬克發布了Q1引擎的原始碼(遵循GPL準則),允許程式設計師修改引擎並且加入新的特性。不久後程式設計師們就發布了引擎的不同版本。一部分眾所周知的引擎為:
DarkPlaces
Tenebrae
Telejano
Tomaz Quake
Twilight Engine
NetQuake
MHQuake
QMB
QuakeForge
GQ
Tenebrae2
ProQuake
NPRQuake
CheapHack
FitzQuake
NetChild
Vr2
TTYQuake
wmQuake
NewWolf
GlQuake For Mac
D3DQuake
QBism
雷神世界
ezQuake
FuhQuake
KrimZoN QuakeWorld Client
MoreQuakeWorld (MQWCL)
QuakeForge
[QuakeWorld Python]
ZQuake
雷神之錘
Titanium Port
Bero Port
遊戲
雷神之錘I(和所有模組)
HeXen II(和所有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