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外景](/img/6/f33/nBnauM3X4MTMwkDOzkzMxcTO0QTM4gTN2AjNzQTNwAzMxAzL5M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歷史背景
![雲泉仙館](/img/d/53c/ml2ZuM3XyIjN2MTNxYjNxEDNxUTM4QjMycDNzQTNwAzMxAzL2YzLx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清乾隆丁酉年(1777年),南海石崗李藹廷把蘊玉山房改名為攻玉樓。後又有南海人岑懷瑾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興建三湖書院,來此攻讀的學子逐漸增多,遂將房屋予以擴建,改名為玉樓書院。但由於士子們只是暫時藉此地讀書,每到秋闈考試,各走東西,各奔前程,庭院無人看管,難免荒蕪。於是眾議將其供奉呂祖,由道士住持改建為“雲泉仙館”。
結構布局
![雲泉仙館](/img/1/0a9/ml2ZuM3XwQTM3UTO0AzNxEDNxUTM4QjMycDNzQTNwAzMxAzLwczL0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雲泉仙館”門楣的落款是欽差大臣、太子少保、協辦大學士、兵部尚書、兩廣總督、皇室宗親耆英題。第二進大殿叫做贊化宮。贊化宮是仙館的大殿,正壇奉祀孚佑帝君呂祖仙師第三進大殿是帝親殿,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在仙館後依崖增建,奉祀漢鍾離太祖師及呂祖孚佑帝君父母、祖父母和曾祖父母三代的牌位,以示“一人證果,三代飛升”。由仙館住持公耐道人陳兆平等倡建。自此,館舍皇然,層檐疊閣,道派綿延不斷。
管理維護
![雲泉仙館](/img/5/628/ml2ZuM3XxYDNzIzN5UjNxEDNxUTM4QjMycDNzQTNwAzMxAzL1YzLz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1992年,雲泉仙館奉準恢復宗教活動,組成由馮宏奮任組長,梁根初、付明新、林誠華和梁希為管理成員的管理小組,對原有殿宇樓台,幾經交涉,由代管單位西樵山中國旅行社先後無償或補償退回。再經多次修葺及添置道具法器,使殿壇日趨完善。1998年10月24日(戊寅年九月初五)值仙館建立150周年慶典,邀得中國道教協會會長和秘書長、北京白雲觀監院、廣東省宗教局長及南海市宗教管理負責人等往臨剪采致辭,並蒙香港雲泉仙館館長吳耀東、澳門雲泉仙館館長李社霖、香港玄圓學院聯合會主席趙振東和香港青松觀觀長侯寶垣等參加典禮,並隨喜開壇闡教,齋儀鼎盛。
仙館自恢復正常活動以來,對宮觀之管理維修、道場之充實整飾、道眾之維繫發展、文獻之保存添置,莫不修行其道,多立功德,以至各方善信到館慕道者莫不紛至沓來。幾年來,仙館廣施仁義,善與人同,為社會福利、助學興教、救災解難、扶貧助困等捐獻超百萬元。
景觀介紹
贊化宮與帝親殿
![雲泉仙館帝親殿](/img/f/a05/nBnauM3XxYDO3MTOzcjNxEDNxUTM4QjMycDNzQTNwAzMxAzL3YzL2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據《國史》記載,呂祖本為儒生,有詩才,好劍術,因科場不第,接受五代隱士鍾離權指點,轉而學道,得內丹旨要。又據《神仙列傳》記載,呂祖的形象是:道骨仙風,鶴頂龜背,虎體龍腮,鳳眼朝天,雙眉人鬢,頸修顴露,額闊身圓,鼻樑聳直,面色白黃,左眉角一黑子,足底紋起如龜。身長八尺二寸,喜頂華陽巾,衣黃視襯,系大皂滌。仗雌雄劍游江淮,扶弱濟貧,有劍俠豪氣。歷為帝王所崇奉,宋宣和元年(1119年)敕封“妙通真人”,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贈“純陽演正警化真君”,至大三年(1310年)加封為“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
帝親殿,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在仙館後依崖增建,奉祀漢鍾離太祖師及呂祖孚佑帝君父母、祖父母和曾祖父母三代的牌位,以示“一人證果,三代飛升”。由仙館住持公耐道人陳兆平等倡建。殿閣高敞,背靠石崖壁,面積68平方米,磚木結構,歇山頂。殿高兩層,二樓作殿堂。三面檐廊,每面立4根圓形木檐柱,柱上穿插橫樑仿,檐下築欄基。樓下是原生岩石。門口設在左側,內築石梯級供上落。門額石匾刻“更上一層樓”五字。殿廊右側有門可通小桃源。
![墨莊](/img/5/e3c/ml2ZuM3XyYzM3UjN1kjNxEDNxUTM4QjMycDNzQTNwAzMxAzL5YzLw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祖堂,建於仙館前殿左側,坐東南,向西北,面積190平方米,清鹹豐元年(1851年)始建。抬梁木構架,硬山頂,方塊磚地面。堂內立4根圓形花崗石柱,柱上刻有對聯。堂進深9.85米,寬11.05米。堂前是露天井,花崗石地面,三面圍牆,正面圍牆中設方形窗框,嵌以鐵條構成“壽”字形花窗格。天井上設有奇雅別致的花木壇。堂內境況清幽,向為歷代道士靈位供奉處,靈淑所鍾;今對外開放,供四方信眾安放祖先牌位,永供香果,崇姐豆於名山。
墨莊,是仙館接待及書墨藏處。始建於清光緒三年(1877年),民國8年(1919年)重修。建於仙館大殿左側。磚木結構,高兩層,抬梁木構架,硬山頂,方塊磚地面,進深12米,寬12米,中為客廳,廳前是露天井,花崗石地面。正面牆頭,有山水人物灰塑。天井兩側為廂房,有門通外。堂中懸有“征西將軍岳飛書”於“紹興丙辰良月”的木刻橫匾,內進古雅清幽。
邯鄲別邸
邯鄲別邸是供道眾藏修和游旅停居的一群園林式的建築物。當中有形似船狀的船廳(建於鹹豐年間)、守真閣、唾綠亭、永春園、
![雲泉仙館邯鄲別邸](/img/3/64f/nBnauM3X0IjMygDOxgjNxEDNxUTM4QjMycDNzQTNwAzMxAzL4YzLz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清暉亭,過一段天橋,就是逍遙台。台建於峭壁之半,孤峭而奇。舊稱曝書台,是當年在三湖書院讀書的學子春日曬書處。其後建亭立像,奉祀孚佑帝君,易名逍遙台。登臨遠眺,西江在目,白雲人懷,“逍遙晚望”或“逍遙長嘯”成為清代白雲洞二十四景中的一景。
自在樓、倚虹閣與小桃源
仙館右側有額題“自在”的小門樓,經龍口泉和琴壑石右登自在樓,原為兩層磚木結構,抗日戰爭時被毀,近年修復,作為道眾居室。樓前建亭,遍植花木。樓左有倚虹閣,高三層,原為磚木結構,面積26平方米,硬山頂,琉璃瓦,正脊飾鰲魚對珠。經修葺,梯級及三樓底板改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整體保持原樣。三樓正面有圓窗,外鐫“登雲梯”三字,上塑“倚虹”二字。進門橫匾石刻“扶搖直上”四字。
倚虹樓後有聖像亭,亭中立有呂祖的石刻線像,“文革”動亂時被毀,並易名為小雲亭。亭依山建築,左右崖壁,中通小徑。亭為六角,攢尖頂,綠色琉璃瓦,檐緣飾木雕花草圖案,亭內裝有天花板,亭角分別立花崗圓石柱,柱上刻聯。面積約14平方米,造型別致,境況清幽。亭左側有小雲泉迂曲流人“洗紅池”,右側有“試劍石”與“活缽”。試劍石在坡面上斷作上下兩截,斷面呈弧形,相距約3尺,相傳是呂祖試劍斬成,石上多題詠。活缽內嵌於崖邊,有內泉不斷湧出,水清冽,相傳飲此可療瘤疾。過滌塵橋,再上就是昔日的養雲廬。廬建於清道光年間,是仙館道侶居所,側有園,上接小雲泉,蓄水成池,題名“讓水”,園中舊有隱翠亭,同毀於抗日戰火中,只余瓦礫一片。廬旁有“通德”門,直通山頂天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