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半灌木或灌木,高達3米。葉卵狀橢圓形至矩圓狀披針形,長5-15厘米,寬3-5.5厘米,頂端尖至漸尖。基部楔形至寬楔形,邊全緣,葉片紙質,上麵點狀鍾乳體突出,疏被微毛,背面淡綠色,脈上毛較密而明顯,淡褐色,側脈每邊7條,在背面明顯突出。花序穗狀,較密集,長3-10厘米,分枝或基部具極短的分枝,每節具縮短的聚傘花序;苞片和小苞片鑽形,被褐色毛,苞片長7毫米,小苞片長3-4毫米;花萼裂片5,條狀披針形,長4-5毫米,花序軸,苞片小苞片和花萼均密生短柔毛;花冠白色或淡紫色,高腳碟狀,外面疏生微毛和腺毛,花冠管長約2.5-3.5厘米,冠檐裂片5,長約1厘米,上方2枚在中下部合生;雄蕊2,生花冠喉部,退化雄蕊2。花柱細長,下部疏被白色柔毛,柱頭圓形,伸出冠外。蒴果長約2.5厘米,上部具4粒種子,下部實心似柄狀,長約與上部相等。分布
產雲南南部(屏邊、金平、河口、富寧、文山、西雙版納、鎮康、耿馬)、廣西(扶綏)、貴州(羅甸)。生林下或灌叢中。印度(東喜馬拉雅地區)、中南半島至馬來西亞也有。
物種研究
此種的概念是按B.Hansen(1989),見到王啟無73222(雲南滄源)標本,和國內各標本室多定為P.malaccense即本種。但作者在哈佛大學標本館看到B.Hansen於1982.8.26.將王啟無73222定為P.parishii(T.Anders)Lindau,未知孰是?因未見後者種模式,也未見其他可靠鑑定標本,無從比較,暫附於此,不另列專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