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有這樣一段話:“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來到壩美,靠潺潺的溪水指路,溯流而上,就會看到一個狀若巨筆的石山(壩美村的入口)。只見這座“石筆山”的腹部開了一個巨大的石洞,洞上倒懸著無數如筍的石柱,成群的燕子正在四周翻飛盤鏇,溪水便從這裡流出並形成飛瀑。聆聽著瀑布發出的轟鳴聲,坐上晃晃悠悠的豬槽船,不一會兒就可來到洞中。突然之間,洞外嘈雜的人聲、水流聲會完全消失,只剩下燕子發出時有時無的呢喃聲。當黑暗把人和豬槽船完全吞沒時,你會產生進入“時光隧道”的感覺:一個現代、嘈雜的外部世界消失了,一個古老、神奇的小村在等待著你。在昏暗的水洞中沐浴了二十多分鐘的涼風后,一束光出現了,接著便可看到洞口吱呀作響的水車、壯族少女婀娜的身姿,船到岸了。拾級而上,眼前頓時豁然開朗:淡藍色的馱娘江在不遠處向你招手,碧綠的田野間農人正辛勤地勞作,翠竹、桃林深處掩映著古樸的村舍。
壩美村是一個只有100多戶人家、600餘名村民的壯族村寨,居民為土著壯族的沙支系。這裡民風純樸,村民待人坦誠、友善。到這裡旅遊,都會受到了村民們的熱情款待:一路上都有老年、青年村民載歌載舞,夾道歡迎;入村民家中後,當地人拿出了最好的醃肉、時鮮的蔬菜和壯族的八寶飯——五彩花糯飯來招待遊客。
環境地理特點
“壩美”是壯語的音譯,意為“森林中的洞口”,壩美離昆明450公里,屬雲南廣南縣。從前這個村子不通公路不通電,進出村落需要翻過大山。由於地處偏僻,與世隔絕,到上個世紀末,村裡的人們基本上還沿用著300多年前的耕作方式,種田用的是木犁木耙,澆田灌溉用的是古老的木製水車,自種棉花自紡布,碾米磨麵用水磨或石磨。沒有電,壯鄉人就用沼氣來點燈,用木柴燒火做飯。壩美四面環山,山上樹木蔥蘢,壩里綠樹鬱鬱蒼蒼。
尤其是村落中的那幾棵大榕樹,把整個壩美裹成一團油綠。大榕樹下,幾位頭上扎著帕角、穿著靛染的土布衣服的壯族婦女,坐在裸露的大樹根上正在繡花。一隻小花狗伏在旁邊,在閉目養神。一隻老母雞領著一群小雞,在悠閒地尋找食物,一片安靜、祥和的景象。壩美完好地保留下原始的風俗。如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睦鄰友好等等。這些美好的社會風氣,保存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另外,壯族特有的祭祀、對歌、龍牙歪、踢草球、夜種神田等等記載著原始的符號。
傳說故事
在壩美,有一個關於馱娘江名字來源的故事:古時,這一帶頻頻發生戰爭,一對苦命的母子為躲避戰亂而四處逃荒。孝順的兒子雖然只有十六七歲,但他還是用瘦弱的雙肩扛著一對籮筐,一頭裝上老母親,一頭裝著家什,來到了壩美村附近。隨著道路消失,一條混濁、湍急的河流橫亘在面前,母親說:“兒呀,你的孝心已盡到了,別再管我,你一人過河吧!”說完,就要縱身跳入河中,兒子就是不肯,一定要背上母親過河。這時,河中央傳來甜美的歌聲:“江水綠,江水青/小小兒郎盡顯孝心/馱上老母過江來……”一位美麗的壯族姑娘駕著豬槽船來到了他們面前……當母子順利過河併到達世外桃源後,這條河也變清變淺了,成了現在的馱娘江。這是一個很古老的故事,但它卻在村民中廣為流傳,因為故事中傳達出的尊老敬老、扶助弱者的精神備受當地人推崇。
旅遊指南
旅遊攻略
壩美不僅民族風情獨特,風光也特別美麗。馱娘江在壩美村中央衝擊出一個三角形河灘後,就分成兩條河向東流去,一條河叫“男河”,一條叫“女河”。在炎熱的夏季,這兩條河便成了男、女洗浴的地方。在茂密的竹林里換下汗漬斑斑的衣服,縱身跳入清涼的河水中,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如果你不想游泳,可在河邊觀村民捕魚,當地人捕魚時喜歡築起“魚壩”,再四處撒網,等水中的魚兒醒過神時已進了人們的魚兜。另外,到村民家中觀看當地人用古老的紡車紡布,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怎么樣,有空到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散散心,到壩美村走一走吧。門票
100元。需要注意的是,壩美收費的景點包括桃源洞、猴爬岩、桃花谷和湯那洞,其中桃源洞和湯那洞就是進出村子的兩個溶洞,需要坐船,桃源洞是入口,湯那洞是出口,而且去猴爬岩也需要坐船。從猴爬岩到湯那洞出口可以乘坐馬車。所以門票包括4個景點、三段船票和一段馬車。
最佳遊玩季節
壩美最美的季節在每年的初春,這時河谷里開滿了粉色的桃花,配上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將田園風情演繹到了極致。
交通線路
壩美位於雲南省文山自治州的廣南縣,文山自治州普者黑機場目前只開通了文山—昆明往返航線,而且文山自治州目前不通火車,所以汽車是進出文山的最方便的路徑。其實廣南縣與昆明、羅平、南寧、丘北等地均有班車往來,交通相對比較便利,如果從這些地方出發就不用先到文山再到廣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