馱娘江

馱娘江

馱娘江,珠江水系西江幹流黔江段支流鬱江的源頭河段名稱。起於鬱江源頭雲南省廣南縣蓮城鎮聽弄村大沖腦包山北麓,止於富寧縣剝隘鎮與那馬河和普廳河匯流處 。(一說止於田林縣八渡鄉西洋江口 )。下游的鬱江河段稱“右江”。馱娘江流經雲南省廣南縣、富寧縣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田林縣、西林縣。全長180公里,主要支流有冷平河、西洋江等。流域面積11600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40.9億立方米。馱娘江流經山區,河床窄,水流急,水力資源豐富。舊時為滇桂黃金水道。沿河建有土黃、火亮山、那維、那賓等攔河壩,引水發電。馱娘江在西漢與支流西洋江合稱文象水,清稱同舍河、馱陽江等,後改稱馱娘江,“馱娘”之名,傳說是北宋儂智高在百洋一帶背著母親過江而得名。

基本信息

幹流概況

馱娘江雲南富寧段 馱娘江雲南富寧段

馱娘江,西漢稱文象水,清稱同舍河、馱陽江等,是珠江水系西江幹流黔江段支流鬱江的上遊河段。 據傳:古時大早之年,一青年背著娘下山找水歷盡千辛萬苦,到江邊時背上老娘已渴死,青年隨之跳河自盡,故名馱娘江。

馱娘江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與雲南省邊界,發源於雲南省廣南縣蓮城鎮西北的聽弄村。源頭稱達良河,流向東北至廣西境,始稱馱娘江,經西林縣城,轉折流向東南,經田林縣八渡鄉向南流入雲南省,止於富寧縣剝隘鎮。(一說止於田林縣八渡鄉西洋江口 )全長180公里。其下游為鬱江右江段,也稱右江的河源段,屬西江流域。主要支流有冷平河、西洋江等。流域面積11600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40.9億立方米。

在廣南縣,出源頭後稱達良河。流經蓮城鎮、底圩鄉、壩美鎮,由底先村出省境,入廣西西林縣。

馱娘江終點剝隘古鎮 馱娘江終點剝隘古鎮

在西林縣,在土黃村平那屯入境,後折向東南方向,貫穿縣境腹地,流經土黃、平用、八達、普合、大河、頂蚌、那勞、那賓、洞堅等村,於縣境那勞鄉南弄屯附近出境。流經縣境河段122.5 公里,河面寬60~70米,一般河水漲幅3米,最大晝夜洪水漲率2米,降率1.5米。出境處的控制集雨面積3475平方公里,其中縣內集雨面積2135平方公里,一般洪水流量714 立方米/秒,枯水流量2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33立方米/秒。

在田林縣境,接西林縣的平那村南弄屯幹流入境,至定安,攔河建有定安水輪泵站,往東南流,至福達鄉那拉村,又攔河建有那拉水電站。流至福達村,又攔河建有渭的水輪泵站(後改建為福達水電站)。再往東南流,經八渡瑤族鄉納西洋江、弄瓦瑤族鄉、洞弄等鄉,入剝隘河。在縣境河長91.4公里,流域面積1158平方公里。

在富寧縣境,經剝隘鎮先後匯入那馬河、谷拉河(普廳河),進入剝隘河。

水文特徵

田林縣沿岸設有定安、瓦村兩個水文站。水文記錄記錄顯示:馱娘江多年平均流量135.7立方米每秒,平均徑流量3.378億立方米,天然落差556米。河流水文季節和年際變化較大,豐水期最大流量達4270立方米每秒(1968年6月25日) ,最大含沙量為21.4公斤每立方米,枯水期 (1963年3月) 最枯流量5.3立方米每秒,洪水位和枯水位相差8.8米。河道曲折多灘,屬沙質河床。

馱娘江流經山區,河床窄,水流急,水力資源豐富。可流放木排。

主要支流

田林縣境內,匯入支流有:

西洋江,源於雲南省大沖腦包山南麓,在那比鄉那臘村入縣境,於百嘎(地名)注入馱娘江。 在縣境河長28公里,流域面積50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6.5立方米每秒,平均徑流量2.096億立方米,天然落差400米。

西洋江的支流那比河,源於雲南富寧縣境,南北流向,於那比鄉普農村入境,至那比屯攔河建有那比電站,往北流人西洋江,縣境內河長22公里,流域面積188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流量1立方米每秒,平均徑流量0.558億立方米,天然落差708米。

那門河,又名馱淥河,源於廣西隆林縣隆或鄉境,至介廷鄉弄昔村人縣境,經央榮、那門村,至定安圩注入馱娘江,田林縣境內河長44公里,流域面積11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立方米每秒,平均徑流量0.339億立方米,天然落差431米。

八中河,上源有二:一源出自廣西田林縣平塘鄉境沙坡東麓,另一源出自板桃鄉平里背山南麓,分別東、西走向,流至八達屯匯合,折向東南流,經同祥、平塘、興六、平吉、百隆、八中,至渭龍村渭懷屯攔河建有岩谷電站,往南流經平封村, 到福達村注入馱娘江,全長72公里,流域面積57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87立方米每秒,平均徑流量1.536億立方米,天然落差606米,屬沙質河床。

冷平河,發源於隆林各族自治縣東南部隆或鄉的馬卡,由隆或西向南流至弄金轉折流向東南,于田林縣定安鎮附近注入馱娘江。全長170公里,是馱娘江支流,屬西江流域。流域面積467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1. 16億立方米,比降9. 7‰。流經山區,山勢陡,河床窄,水流急,水力資源較豐富,但無航運價值。

西林縣境內匯入溪流有:泥洞河、八洋溝、斗皇溝、頂蚌溝、那維溝,那勞河(西平河)、那賓溝、者么溝等 109 條。

富寧縣境內,匯入支流有:

那馬河,源於雲南省富寧縣北部花甲鄉境,民國時期稱剝江,解放後以該河中段有那馬田得名。西向東流,經那達、芭萊、那哈、那來、百打、者寧,到剝隘與馱娘江匯合。全長85公里,河寬平均80米,落差1004米,年徑流深547.9毫米,年徑流量6.2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6.6萬千瓦,占全縣水能總量的15.43%,可利用25.75%。流域面積1147.7平方公里,占縣境的21.02%。

普廳河,常以下遊河段名,稱作谷拉河。源於雲南省富寧縣新華鎮西部,由者郎河與洪門河匯於普廳(地名,即富寧縣城所在地)得名,橫穿縣境中部。上游從普廳經歸朝鎮到文響伏流處,清代始稱普廳河,又名歸朝河;中游從文響寨經叭貫到谷拉龍卡寨,民國時稱九弄河,解放後稱百貫河;下游從龍卡經谷拉到剝隘鎮羅村口注入鬱江剝隘河段,明代始稱楠木溪,清代以後稱谷拉河。全長164公里。

水利概況

西林縣馱娘江母湖電站 西林縣馱娘江母湖電站

馱娘江西林縣段自然落差 307 米,可利用落差 181米,水能理論蘊藏量13.55 萬千瓦,可開發量 12.86 萬千瓦。到20世紀90年代已開發 10.70 萬千瓦。 1962年以後,先後在土黃、火亮山、那維、那賓 4 處修建攔河壩,引水發電,總裝機容量 3250 千瓦。7 0年代以後由於水量劇減,尤其到枯水期沿河電站幾乎不能發電,致使全縣供電困難。

馱娘江下游在廣西百色境內建有百色水利樞紐,總庫容為56億立方米,水域面積達135平方公里,於2005年8月下閘蓄水,蓄水後馱娘江江面更加寬闊壯觀,僅在雲南境內的富寧庫區將形成600餘公里岸線及300餘公里深水航道,從富寧港出發,千噸級船舶可直抵南寧、廣州等沿海城市。但以剝隘鎮為中心的區域將淹沒。

富寧縣開發有“馱娘江風景名勝區”,位於雲南省富寧縣323國道線剝隘鎮境內。由馱娘江、歸朝、鳥王山三個片區組成,共有景點35個,景區面積130平方公里。馱娘江屬於國家AA級旅遊區。以其秀、奇、青、幽的特點聞名,茂密的溶洞群以及多處歷史遺址分布其中,景區民族風情濃郁,氣候優越,具有較高的科考和旅遊價值。

流域文化

馱娘江源遠流長,是滇東南和桂西北文明的發祥之地,青銅文明、古國句町、岑家“一門三總督”、第二次鴉片戰爭導火索之一“馬神甫事件”都發生在馱娘江邊。

1969年12月15,在西林縣城八達鎮至田林潞城鎮普馱路段普馱橋頭發現一處銅棺墓葬,在西林普合鄉先後發現的銅棺、銅鼓墓葬,出土了一批珍貴的西漢青銅文物,其豪華而精美的工藝向人們展示了句町古國的輝煌歷史和傳奇文明。

四千多年前,馱娘江沿岸的壯族先民濮人組建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家:句町國。在漢昭帝始元5年(公元前82年),句町族首領亡波因協助漢王朝平定姑繒、葉榆的反叛有功而被封為“句町王”,享受著國縣並置的特殊待遇。憑此優勢,句町的勢力迅速發展,到西漢末年,句町已發展成為橫跨桂西、雲貴高原前沿的文明古國,其疆域十分寬廣。秦屬句町王國,東晉16國及南朝時期置西平縣,北朝至隋屬南寧州,唐屬黔中道(今貴州)黔州所領。清康熙四年(1665年)得名“西林縣”,民國沿用。

西林縣,還有比較著名的岑氏“一門三總督”的典故,三總督就是清代的岑毓英、岑毓寶和岑春煊。為廣西西林縣那勞寨人,岑毓英曾任雲南巡撫、雲貴總督,岑毓寶,在岑毓英死後岑毓寶代理雲貴總督,但由於受到北洋軍閥排擠,代理總督83天后就被另派的新總督來接任,岑毓寶仍任雲南布政。岑春煊,岑毓英之子,原名春澤,字雲階,歷任廣東布政使,甘肅布政使、山西巡撫、四川總督、雲貴總督、兩廣總督等職。 岑春煊也是一位忠肝義膽的愛國人士。1932年,岑春煊捐款3萬銀元支持十九路軍進行淞滬抗戰,1933年,岑春煊逝於上海。

馬神甫事件發生於1856年2月29日,史稱“西林教案”,其與“亞羅號事件”一起成為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侵略中國的藉口。法國天主教神甫馬賴就是在廣西西林縣被判處死刑。

此外,馱娘江邊生活過叫羽人的古人,以及馱姑治水的傳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