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中國畫論經秦漢到西晉的萌芽,於東晉、南北朝蔚然獨立,歷唐、宋、元的繁榮,至明清二代,重在傳承總結,集其大成。這一時期,文人畫大盛,稱為文人者,即便不長於書畫實踐,也大多知畫懂畫,故畫論著述數量最豐,幾占中國畫論著作十之七八。《中國古代書學畫論叢書》首期選擇了十部畫論,稍加註解,配發彩圖,以助解讀。這十部畫論,論影響深遠,則董其昌《畫旨》力倡南北宗論,崇南抑北,觀點鮮明,導引了其後三百年中國畫的風格走向。論體系完備,則石濤《苦瓜和尚畫語錄》以十八章的篇幅,豐富的內容,成為傳統中國繪畫理論的集大成者。論精深高妙,惲壽平出 身文化世家,又歷明清鼎革,以少年追隨父兄參加抗清鬥爭,後知時世難移,寄情書畫,所作《南田畫跋》文字雋永,意旨深奧,細細品味,意趣無窮。而同為題畫之作,金農的《冬心題畫記》則妙在情趣,靈性橫溢,讀來令人莞爾生笑。也是揚州八怪”主將的鄭燮,作畫幾乎無畫不題,其《板橋題畫》或詩或文,更為讓人稱絕的是,鄭板橋以其八分半書題畫,如亂石鋪街,錯落於毛竹之間,詩書畫有機結合,別有佳趣;王原祁《雨窗漫筆》、盛大士《溪山臥遊錄》於畫理的闡述、技法的傳授頗有精義,錢社《松壺畫憶》、周亮工《讀畫錄》重在記錄過眼書畫,並時有精闢的品評。若總而言之,則以上諸方面,於各書均有體現,無非側重不同,特點自在。
目 錄
總序
《雨窗漫筆》與王原祁的繪畫藝術
論畫十由
麓台題畫稿
集外題畫拾遺
基本信息
·語言:簡體中文
·出版時間:2008-06-01
·版次:1
·總頁數:107
·印刷時間:2008-06-01
·印次:1
·字數:
·ISBN:9787807352969
·大小:大32開
·裝幀:簡裝
·紙張:膠版紙
圖書摘要
《雨窗漫筆》與王原祁的繪畫藝術 張素琪
清初畫壇,派別林立,其中“四王”以官方地位的顯赫占據了畫壇的絕對話語權,成為皇室和社會認可的“正宗”。“四王”是指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圖一),他們存在著密切的關係:王時敏(圖二)、王鑑(圖三)、王原祁都是江蘇太倉人,王原祁是王時敏親孫,王鑑是王時敏弟子,王原祁與王鑑以“子侄行”。王翬(圖四),是王鑑的得意弟子,後被王鑑推薦至王時敏門下,得其著力獎掖,同時與王原祁來往密切。最為年輕的王原祁,更是在有生之年把“四王”繪畫的長處和短處都匯於一身,走向摹古山水畫的極致。他以政治地位和出身的顯赫,網羅了眾多的弟子,被稱為“婁東派”,深刻地影響了幾百年的清代畫壇。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號麓台,一號石師道人。康熙九年(1670)進士,供奉內廷,曾任侍講侍讀學士、太子府詹事、戶部左侍郎等職,曾奉召主持編纂《佩文齋書畫譜》和繪製《萬壽盛典圖》卷。王原祁家學淵源深厚,祖父王時敏在其幼時便與之講析“六法”之要,而王時敏也十分認可其孫的繪畫才能,他曾驕傲地說:“元季四家,當推子久。得其神者,惟董宗伯;得其形者,予不敢讓;若形神俱得,吾孫其庶乎!”(張庚《國朝畫征錄·王原祁》)
《雨窗漫筆》與《麓台題畫稿》,是現在我們能夠看到的、比較系統地反映王原祁繪畫思想的重要著作,它們與許多存世的王原祁山水畫作品一起,共同構成王原祁的藝術世界。《雨窗漫筆》,曾被輯入《翠琅王乾館叢書》《四銅鼓齋論畫集刊》《美術叢書》《畫論叢刊》《中國畫論類編》《畫學集成》等書,字數不多,余紹宋的《書畫書錄解題》評介其“寥寥九條,頗多精義,固學畫者所當亟讀也”。全文共十則,首則為小引;第二則論明末畫派惡習;第三則論意在筆先;第四則論山水畫中的“龍脈”和“體用”之法;第五則論作畫的氣勢,不必拘泥於草稿;第六則論臨畫不如看畫;第七則論要細心揣摩古人各流派的不同氣味;第八則論用筆的忌宜;第九則論設色;第十則論作畫以理、氣、趣兼到為重。這雖是一部簡短的中國畫畫學著述,但是從中可以清晰地了解王原祁的繪畫源頭,走近他的畫學主張,觀察他的創作經驗,把握清代前期的文人畫特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