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雨中至華山宿王山史家[1]
重尋荒徑一衝泥,谷口牆東路不迷[2]。
萬里河山人落落[3],三秦兵甲雨淒淒[4]。
松陰舊翠長浮院[5],菊蕊初黃欲照畦。
自笑漂萍垂老客,獨騎羸馬上關西[6]。
作品注釋
[1]王山史:王弘撰,字山史,號復庵,陝西華陰人。明亡後,高隱不仕。炎武晚年,遠遊四方,致力於尋找反清根據地,結交反清志士和地理的研究。至華陰,與山史結交。王氏《山志》云:"丁巳秋九月初三日,亭林入關,止於予家,將同作買山之計。"又《頻陽札記》;"顧亭林先生入關,止於予明善堂。"按:丁巳為康熙十六年。
[2]谷口:《揚子法言·問神篇》:"谷口鄭子真,不詘其志,而耕乎岩石之下,名震於京師。"《囊元和郡縣誌》:千漢谷口縣在九嵕山東,仲山西,當涇水出山之處,故謂之谷口。"牆東:《後漢書·逸民傳》;"初,逢萌與平原王君公相友善。君公遭亂獨不去,儈牛自隱。時人為之語曰:避世牆東王君公。"谷口、牆東均借指王山史隱居處。
[3]"萬里"句:謂經過明末清初的長期戰亂,明代的有氣節的人已所剩無幾。
[4]三秦:秦亡後,項羽三分關中,合稱三秦,即今陝西省地。三秦兵甲:康熙十三年甲寅,清將平涼提督王輔臣於寧羌回響吳三桂起兵反清。次年,占領陝、甘多城。後兵敗於邯州、涇州、臨湍等處,又失秦州、延安等地。十五年丙辰,清廷命圖海節制軍馬擊王輔臣。四月,輔臣攻通渭,又失。六月,輔臣降清。三秦兵甲,指此兵事。
[5]"松陰"二句:作者《復庵記》;"太華之山,懸崖之巔,有松可蔭,有地可蔬,有泉可汲。"畦:田隴,長條田塊。
[6]"自笑"二句:漂萍:漂忽無定的浮萍。見杜甫《贈翰林張四學士》。
作品賞析
這首詩是康熙十六年丁巳九月作者客陝西王弘撰家時所作。在十四年前已來訪過王弘撰一次。這次久別又來,說明了二人交誼之深。"沖泥"點明中。"谷口"句說舊隱之處,重來並不迷途。三、四對當時當地同志之士的零落,兵禍的連結,作了悲慨的反映,淒切的渲染,仍扣住"雨"字。五、六落到弘撰家中宜人的秋景,於前兩句轉換一境界。最後以自己的獨騎瘦馬前來作結,垂老漂萍,原是不愉快的事,而出以"自笑",氣氛便不至陰鬱,老翁獨個地騎馬上關西,形象是何等軒昂,這裡分明蘊藏著愛國詩人"烈士暮年,壯心未已"的復國雄圖在內。炎武七律,以堅蒼沈鬱取勝,這首風格,悲壯磅礴中交錯著疏盪清新之筆,又別具一格。
作者簡介
顧炎武(1618-1682),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學者,初名繹,字寧人,江蘇崑山人,經兩個朝代均沒做官,他學問廣博,學者稱為亭林先生。少年時參加反對宦官權貴的鬥爭。清兵南下,又參加崑山、嘉定一帶的人民抗清起義,失敗後,遍游華北,蒐集材料,致力邊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墾荒種地,糾契約道,不忘復興。他學問淵博,對國家典制、天文、經史百家,都有研究。在哲學上,他認為“氣”是宇宙的實體,著有《日知錄》、《音學五書》、《亭林詩文集》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就是他提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