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雨不絕⑴
鳴雨既過漸細微⑵,映空搖颺如絲飛⑶。
階前短草泥不亂,院裡長條風乍稀⑷。
舞石旋應將乳子⑸,行雲莫自濕仙衣⑹。
眼邊江舸何匆促⑺,未待安流逆浪歸⑻。
注釋譯文
【注釋】
⑴《杜詩演義》:先之以鳴雨,繼之以微雨,故題雲《雨不絕》。
⑵鳴雨:雷雨。邊連寶:大雨易絕,細雨難絕。大雨過而繼以細雨,則倍難絕。諺所謂雨後毛不晴也。
⑶映空,猶陰空,天色昏暗。《通俗文》:日陰曰映。颺(音揚),飛揚。如絲飛,指細雨綿綿。
⑷長條,指柳樹枝條,例如庾信詩“河邊楊柳百尺枝,別有長條踠地垂”(《楊柳歌》),以及杜甫絕句“隔戶楊柳弱嫋嫋,狂風挽斷最長條”。有人認為“長條”指雨,恐非。仇兆鰲註:草不沾污,見雨之微。風雖乍稀,雨仍未止也。
⑸此句用典。舞石將乳子,見於《水經注》卷38:湘水東南流徑石燕山東,其山有石一,紺而狀燕,因以名山。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其雷風相薄,則石燕群飛,頡頏如真燕矣。旋應:很快。將:帶領。這句是用傳說中石燕來形容風中的雨點。
⑹《杜律演義》:莫自濕,勸神女莫久行雨,而自濕其衣也。仇註:舞燕將子,記暮春雨。行雲濕衣,切巫山雨。這裡也用了一個典故,出自戰國時期宋玉的《高唐賦》序:昔者先王(指楚懷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願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
⑺舸(音葛):船。何:何其。匆促:匆忙、倉促。
⑻這句是說,未等水流平穩,就逆流而歸。
【譯文】
喧譁的雨已經過去、逐漸變得細微,映著天空搖漾的是如絲的細雨飄飛。
石階前小草沾了泥並不髒亂,院子裡柳條上的風也陡然變得稀少起來。
舞石應立即帶著乳子起飛,且不要因播撒雲層濡濕自己的仙衣。
眼前江船何其匆促,不等到江流平靜就迎著風浪歸去。
詩詞格律
這首七律的用韻方式是首句入韻仄起式。其韻腳是:微飛稀衣歸。韻部均為:上平五微(平水韻)。
鳴雨既過漸細微,映空搖颺如絲飛。
⊙●⊙○●●△,⊙○⊙●⊙○△。
階前短草泥不亂,院裡長條風乍稀。
○○●●○○●,●●○○⊙●△。
舞石旋應將乳子,行雲莫自濕仙衣。
●●○○⊙●●,○○●●●○△。
眼邊江舸何匆促,未待安流逆浪歸。
⊙○⊙●○○●,●●○○●●△。
(說明:○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作品評析
此詩當作於公元766年(唐代宗大曆元年),當時杜甫55歲,住在夔州(今重慶奉節)。當年可能雨水較多,此篇前杜甫已有數首詩詠雨。此詩上六句寫雨中景物,末二句寫雨際行舟。風狂雨急,故鳴而有聲,既過則細若飛絲矣。草不沾污,見雨之微。風雖乍稀,雨仍未止也。舞燕將子,記暮春雨。行雲濕衣,切巫山雨。江舸逆浪,杜甫對冒險營運表示擔憂。
作者簡介
杜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