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隱孢子蟲病

概述

隱孢子蟲病(Cryptosporidiosis)是由隱孢子蟲寄生於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上皮微絨毛而引起的疾病。我國已發現禽類有2個種,即引起雞、鴨、鵝、火雞、鵪鶉法氏囊和呼吸道的貝氏隱孢子蟲,以及引起火雞、雞、鵪鶉腸道感染的火雞隱孢子蟲。

病原

(一)病原
隱孢子蟲屬原生動物門,復頂亞門,孢子蟲綱,真球蟲目,艾美耳亞目,隱孢科,隱孢屬。
貝氏隱孢子蟲:卵囊的大小平均為6.3µm×5.1µm(大小範圍為6.64~5.2µm ×5.6~4.64µm),卵囊指數為1.24,呈卵圓形,卵囊壁光滑,無色,厚度為0.5µm。無微孔、極粒和孢子囊。孢子化卵囊內含有4個裸露的香蕉形子孢子和1個顆粒狀的殘體。經人工感染試驗證明,貝氏隱孢子蟲可感染雞、鴨、鵝和鵪鶉等多種禽類,並能引起嚴重的呼吸道疾病。蟲體主要的寄生部位為呼吸道、法氏囊和泄殖腔黏膜的上皮細胞表面。
火雞隱孢子蟲:卵囊的大小平均為4.72µm×4.01µm(大小範圍為5.2~4.0µm×4.16~3.84µm),較貝氏隱孢子蟲小,近似於球形。卵囊壁光滑,無色,厚度約0.5µm。無微孔、極粒和孢子囊。孢子化卵囊內含有4個裸露的香蕉形子孢子和1個大的顆粒狀的殘體。經人工感染試驗證明,火雞隱孢子蟲可感染雞、火雞和鵪鶉。寄生部位為十二指腸、空腸和迴腸,它可引起家禽的腹瀉。
(二)生活史
根據作者觀察,隱孢子蟲的發育可分為下列4個階段。
(1)脫囊:即感染性子孢子從卵囊中釋放出來。在雞體內全部卵囊脫囊約需8h,在鵪鶉體內約需6h。
(2)裂殖生殖:即在上皮細胞上進行無性繁殖。從卵囊中釋出的子孢子,鑽入宿主上皮細胞,頭部變圓,子孢子縮短,爾後形成滋養體。由滋養體進一步發育為含8個裂殖子的第一代裂殖體。成熟的裂殖體破裂,釋放出8個裂殖子。第一代裂殖子經滋養體發育為第二代裂殖體,每個裂殖體內含有4個第二代裂殖子。第二代裂殖子以類似的方式形成含有8個裂殖子的第三代裂殖體。
(3)配子生殖:由第三代裂殖子發育為小配子體和大配子。成熟的小配子體含有16個子彈形的小配子和1個大殘體,小配子無鞭毛。小配子附著於大配子上受精,受精後大配子即發育為合子。合子外層形成卵囊壁後即發育為卵囊。
(4)孢子生殖:即在卵囊內形成感染性的子孢子。隱孢子蟲卵囊有厚壁型和薄壁型兩種。厚壁型的數量多,薄壁型的數量少。孢子化卵囊內含有4個裸露的子孢子。薄壁型卵囊外覆一層單位膜,當卵囊從宿主細胞的帶蟲空泡中釋出時,單位膜破裂,感染性的子孢子立即鑽入附近的宿主細胞,重新開始新的發育過程,這樣就造成了隱孢子蟲的自身感染,以致於即使在攝入少量的隱孢子蟲卵囊後也能引起嚴重的感染。大多數卵囊則發育為多層的、對外界環境有抵抗力的厚壁型卵囊,並隨糞便排出體外,由此而引起其他易感禽類的感染。
根據人工感染的結果,貝氏隱孢子蟲在接種雞後的第3天,首次
在糞便中發現卵囊(即潛隱期為3天),排卵囊的時間可長達24~35天,排卵囊的高峰期為接種後的第9~17天。雛雞在接種後的第7天即開始出現臨診症狀。貝氏隱孢子蟲在接種北京鴨後的第3天,首次在糞便中出現卵囊,排卵囊的時間長達17天,排卵囊高峰期在接種後第6~14天,雛鴨在接種後第7天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貝氏隱孢子蟲接種小鵝的潛隱期為4天,排卵囊時間長達21天,排卵囊的高峰期為7~17天,人工感染後小鵝的嚴重發病出現在第8天。火雞隱孢子蟲在接種雛雞後的潛隱期為3天,排卵囊的時間可長達18天。

流行病學

我國各地的雞、鴨、鵝的隱孢子蟲感染是普遍存在的。隱孢子蟲既可通過消化道,也可通過呼吸道引起感染。在生產上,消化道感染是由於雞啄食了糞便污染的墊草、飼料或飲水中的卵囊;呼吸道感染是由於吸入環境中存在的卵囊。貝氏隱孢子蟲卵囊不需在外界環境中發育,一經排出便具有感染性,迄今也尚未發現有傳播媒介。由於貝氏隱孢子蟲和火雞隱孢子蟲可感染多種禽類宿主,因而野禽也有可能作為本病的攜帶者。已知禽類隱孢子蟲不感染哺乳動物,但是嚙齒類動物(如大鼠和小鼠),可能還有昆蟲都有可能作為機械傳播者,因而研究轉運或傳遞宿主對傳播隱孢子蟲病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臨床症狀

本原蟲在上部氣道寄生時會出現呼吸困難、咳嗽和打噴嚏等呼吸道症狀。嚴重發病者可見呼吸極度困難、伸頸、張口、呼吸次數增加,飲、食慾減少或廢絕,精神沉鬱,眼半閉,翅下垂,喜臥一偶,多在嚴重發病後2~3日內死亡。

病理變化

剖檢可見喉頭、氣管水腫,有較多的泡沫狀滲出物,有時氣管內可見灰白色凝固物,呈乾酪樣。肺臟腹側充血嚴重,表面濕潤,常帶有灰白色硬斑,切面滲出液較多。氣囊混濁,外觀呈雲霧狀。用喉頭、氣管、法氏囊和泄殖腔黏膜製成塗片,染色,在顯微鏡下可見到大量淡紅色的隱孢子蟲蟲體。作病理組織學觀察,在喉頭、氣管、肺臟、法氏囊和泄殖腔表面可見大量球狀蟲體,似圖釘樣附著於黏膜表面。蟲體寄生部位的黏膜上皮絨毛萎縮或脫落,上皮細胞破潰,並伴有較多的白細胞游蟲。在透射電鏡下觀察可見蟲體寄生在黏膜上皮細胞表面,外周包有兩層由宿主上皮細胞形成的帶蟲空泡膜,且與上皮細胞相鄰處形成鋸齒狀突起,在突起內部蟲體表膜反覆摺疊形成營養器。

診斷鑑別

禽類隱孢子蟲病主要通過糞便和從呼吸道收集的粘液中鑑定出卵囊來進行生前診斷。收集卵囊的方法為飽和糖溶液漂浮法,即用飽和的食用白糖溶液將卵囊浮集起來作顯微鏡檢查。因隱孢子蟲卵囊很小,往往容易被忽略,因此需用放大至1000倍的顯微鏡檢查。在鏡下見有圓形或橢圓形的卵囊,內含4個裸露的香蕉形子孢子和一個大殘體。
死後剖檢時可刮取法氏囊、泄殖腔或呼吸道黏膜,做成塗片,再用姬氏液染色。胞漿呈藍色,內含數個緻密的紅色顆粒。最好的染色方法是齊一尼氏染色法。本染液由甲液和乙液組成。甲液的成分為:純復紅結晶4g,結晶酚12g,甘油25ml,95%乙醇25ml,二甲亞碸25ml加蒸餾水160ml。乙液的成分為:孔雀綠(2%水溶液)220ml,99.5%冰乙酸30ml。配製後靜置2周待用。染色前先用甲醇固定塗片10min,空氣乾燥後加甲液染色2min,用自來水沖洗;再加乙液染色1min,後再用自來水沖洗。乾燥後即可鏡檢。在綠色的背景上可見到紅色的卵囊,內有一些小顆粒和空泡。此法適用於腸道和呼吸道黏膜的組織學檢查。

防制措施

大量試驗,證明現有的一些抗生素、磺胺類藥物和抗球蟲藥物均屬無效。最新的一些高效抗球蟲藥,如殺球靈(Diclazuril)和馬杜黴素(Maduramicin)等,防治雞的隱孢子蟲病均未獲得成功。因此,目前只能從加強衛生措施和提高免疫力來控制本病的發生,且尚無可值得推薦的預防方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