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雛雞chújī字意:
雛:剛孵出的,幼小的雞
雞:一種家禽,公雞能報曉,母雞能生蛋
孵雛雞:剛孵出的雞
0天-50天為雛雞
50天-150天為育成期
150天-成年期
區別
外觀
健康雛雞絨毛整齊清潔,富有光澤;腹部平坦、柔軟;臍部沒有出血痕跡,癒合良好,緊而乾燥上有絨毛覆蓋;病雛絨毛蓬亂污穢,缺乏光澤;腹部膨大突出,鬆弛;臍部突出,有出血痕跡,癒合不好,周圍潮濕,無絨毛覆蓋明顯外露。
活動性
健康雛雞活潑好動,眼大有神,腳結實;鳴聲響亮而脆;觸摸有膘,飽滿,掙扎有力;病殘雛雞縮頭閉目、站立不穩、怕冷;尖叫不休;觸摸瘦弱、鬆弛,掙扎無力。
重量
健康雛雞體重符合該品種標準,雛雞出殼體重因品種、類型不同,一般肉用仔雞出殼重約40克,蛋雞為36到38克;病雛體重太重或太輕,雛雞腹部膨大卵黃吸收差體重過重,個體瘦小,體重過輕。
出殼時間
孵化正常的情況下,健雛出殼時間比較一致,比較集中,通常在孵化第20天到20天6小時開始出雛,20天12小時達到高峰,滿21天出雛結束;病雛往往會過早或過遲出雛,出雛時間拖得很長,孵化第22天還有一些未破殼的。
養殖技術
一、養殖場地
養殖場地應選擇避風向陽、地形乾燥,環境安靜、交通便利之處。籠舍的高應在1.2米左右為宜,籠舍要有活動室、產蛋室(窩)、飼餵室等,飼餵室要有水槽和食槽,運動場用網封閉,以防外逃。
二、選種
常見品種有中國環頸雛雞、左家雛雞、黑化雛雞、淺金黃色雛雞、白雛雞、特大型雛雞等。優質雛雞身上的黑白斑點大而稀疏,排列均勻如同花生米大小。優良雛雞的羽毛顯得鬆軟、豐厚,給入其肉質脆軟之感;年齡愈小頭與體愈偏圓,嘴、足、尾愈短。
三、育雛期的飼養管理
雛雞苗注意保溫度,1—3日齡為40—35℃,4—5日齡為34—33℃,6—8日齡33—32℃,9—12日齡32—30℃,13—20日齡為30—28℃,以後可為常溫。在實際操作中,保溫以在箱內自由活動、非常活潑為準。保持舍內空氣新鮮,特別是冬季,一定要處理好保溫和通風關係。
開食時先用0.1%高錳酸鉀水滴餵數滴,1天后用5%葡萄糖和0.1%維生素C混合液與少量飼料拌勻飼餵。根據營養、飼料需要量及飼料配方,製作質地較軟的飼料。1—2周齡時,每3小時餵1次,每日餵5—7次;3—5周齡時,每4小時1次,每天餵4—5次,5周齡後每天3—4次,以後正常飼餵。
及時調整飼養密度。1-10日齡50-60隻/米2;10—20日齡30—40隻/米2;20—40日齡20隻/米2;40-56日齡10隻/米2。用剪刀或電熱斷喙器及時斷喙。
四、育成期的飼養管理
商品堆雞的飼養,除發情期前後外,都以含動物蛋白質較少的飼料為好。在飼養過程中,保證供應充足、清潔的飲水。蛋用雛雞舍10-23℃為宜,肉用堆雞舍21-25℃為宜。相對濕度以55%~60%為宜。雨季節可在舍內及運動場多設棲架,避免潮濕對難雞帶來的不良影響。
青年難雞的最適合飼養密度為每平方來3隻。公母要分群翻喬,公母比例為1:3,150日齡後合群。運動場為10米2隻,每群200隻。蛋用堆雞最好在180日齡時開產。
五、產蛋難雞的飼養管理
在產蛋高峰期,雛雞飼料的粗蛋白含量應達到23%—26%,比普通家雞高,飼料以全價優質配合飼料為主。應保證充足的青飼料以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注意適當增餵沙礫,供給足49、清沽的飲水。
產蛋期難雞每天保證16-18小時光照。每平方米設3瓦的燈泡,離地2米高。雞舍要保持涼爽。配備足夠的產蛋箱,嚴禁驚嚇雞群。
六、衛生防疫
搞好環境衛生,做好雞舍和運動場消毒。消毒1周兩次,可用氨酸鈉、百毒殺、菌滅靈,水槽、食器每天用消毒水刷洗一次。
參考免疫程式:4—5周齡進行新城疫Ⅲ系、Ⅳ系疫苗飲水接種,9—11周齡時用雞新城疫Ⅱ系滴鼻點眼或用Ⅰ系疫苗皮下接種。遇陰雨天還要注意禽霍亂、球蟲病的發生。在飼料中常餵大蒜素或生薑粉末以增強抵抗力。
育成歌訣
雛雞育成並不難,概括注意5要點:
第一室溫控制好,根據日齡保溫暖。
雛雞出殼三天內,三十二度不能減,
以後每周降二度,到了七周常溫轉。
第二合理餵飼料,開餵出殼第二天,
主食小米玉米面,煮熟蛋黃摻上點。
加溫開水調合好,加點青菜營養全。
第三餵飲要合理,增設槽子水不斷。
水中調點高錳酸鉀藥,防病促長保康健。
定時定量餵飼料,做到少給和勤添。
微量元素多維素,按照標準料中拌。
第四管理講科學,及時分群莫遲延,
分出強弱剔病雞,經常運動日光見。
雞舍防潮保乾燥,乾細沙子定期墊,
嚴防鼠貓人來擾,隨時觀察保平安。
第五搞好雞防疫,每天清掃勤換草,
有糞早除嚴消毒,滴鼻接種雞疫免,
弱毒疫苗接種上,定期注射防霍亂,
按時給雞種上痘,球蟲白痢防感染。
開食方法
剛出殼的雛雞體內有足夠的卵黃,3―5天內可供給雛雞部分營養物質,適時開食有助於雛雞腹內蛋黃吸收,有利於胎糞排出,促進其生長發育,是育雛工作中的重要環節。開食不宜過早,開食過早會因消化器官脆弱而受到損害,過晚開食則會消耗體力和營養物質,不利於雛雞生長發育。雛雞開食多在孵出後12小時~24小時,這段時間開食的死亡率最低。雛雞的開食,可在雛雞充分飲水3小時之後,一但有6-7成的雛雞可以隨意走動,雛雞群中有一半的雛雞有啄食行為時開食為宜。但一般不應超過36小時,過48小時開食,則明顯消耗雛雞體力,從而影響雛雞的增重。第一周的飼料放在平盤或塑膠蛋盤上,不要將飼料放在報紙或塑膠紙上,既浪費飼料又不易於消毒,容易造成污染。稍加拌濕的飼料為最佳,並且拌一定比例的多維素和抗菌素,若有條件還可在雛雞料中加一些大蒜汁,可預防雛雞消化道疾病。飼料要現拌現用,採取勤添少餵的方法,尤其是夏天,一般情況下一天餵料4-6次。一周以後可改用飼料槽裝料飼餵雛雞。
飼養過程中要注意觀察雛雞的飲水和採食情況,不能發生搶食和搶飲的情況,若有發生不僅嚴重影響雛雞的生長發育,而且還會造成雛雞相互擠壓,出現踩傷和踩死的現象。另外一定要注意飼料盤和飲水器的清潔,剛開食的雛雞常常是邊吃料邊排便,每次添食時都要清除食盤中的糞便;飲水器每次換水時清洗一下再加水,最好每天用消毒藥水清洗一次。
最佳季節
在自然條件下選擇最佳的季節育雛雞,不僅關係到雛雞的成活率,而且對今後的生產性能、經濟效益有著很重要的影響。什麼時候育雛雞好呢?
一般以2~3月育雛為好,初夏、秋季次之,盛夏育雛效果最差。2~3月出殼的雞又稱早春雞,具有較高的育種與經濟價值。因為春季育雛氣溫好控制,自然光照與日俱增,只要加強飼養管理,雛雞就能正常生長發育,疾病少,成活率高。早春雞中雛階段正趕上夏秋季節,戶外活動時間長,可得到充分運動,因而體質強健。到8~9月,絕大多數雞就能產蛋,即使到了冬天也大都能繼續產蛋,直到第二年秋天才換羽,產蛋時間長達1年。同時,所產的蛋也較重,種蛋合格率高,孵出的雛雞品質也好。而秋季育雛雞氣候條件雖好,但在雛雞育成後期光照時間長,性成熟提前,成年時體重和蛋重較輕,產蛋持續時間短。
七項措施降低雛雞早期的死亡率
挑選運輸
挑選
無論是自己孵化的或購買來的雛雞,為了保證所養雞群的均勻和健康,都要進行個體選擇。健壯雛雞的特徵:眼大而有神,腿乾結實,絨毛乾燥鬆軟,活動能力強,腹部收縮良好、泄殖腔周圍乾淨,喙、眼、腿、爪等不畸形,把雛雞握在手中感覺柔軟有彈性,溫暖和掙扎有力。劣質雛雞的特徵:毛短、肚大、肚臍有黑痂(俗稱“釘”,這是肚臍收縮不良的表現)等,這類雛雞不好養。
運輸
從外地購雛雞,要做好運輸工作。可用木箱、紙箱或竹筐裝雞,木箱和紙箱最好墊些刨花或稻草,竹筐也要墊上稻草。天冷季節運輸木箱或紙箱外加蓋棉毯保溫,但要注意通氣,木箱或紙箱要開通氣孔,通氣孔要開在箱子的兩側和後方,防止運輸途中雛雞被風吹。多雨季節要備帶雨具。箱內裝放雛雞隻數不宜過多,最多一百隻一箱,箱內裝放雛雞可分層分隔,以防互相擠壓,每隔以裝25-50隻為宜。途中運輸以越快越好,最好不超過24小時,夏季運輸時最好是在晚上開車。如果運輸量大,裝車時車板上最好放上一木架,然後才裝第一層箱子,以防底層雛被悶死。箱與箱之間要有一些間隙使空氣流動。在運輸過程中要經常檢查雛雞情況,以便及時發現問題,採取必要的措施。
飼料浪費
一、改進食槽。防止飼料拋撒,按雞齡大小提供結構合理的食槽,應設法不讓雞進槽內,同時也不讓雞把料弄出槽外。
二、使用全價配合飼料。要根據雛雞的飼養標準配製全價配合飼料。由於其營養全面,適口性好,符合雛雞的生理需要,雛雞生長速度越快,採食量越小,飼料利用率越高。
三、改進飼餵方法。少餵勤添,加料量不超過食槽深度為1/3,適量限制給料量,以每天食槽不剩料為好。
四、保持雞舍適宜的溫度。雞舍溫度應保持在20℃左右,最低不能低於15℃。
五、注意飼料保存。要防止飼料發霉變質,鼠害、雨淋和陽光直射。
注意事項
因為雛雞還很小,所以拿的時候要輕輕的拿,不能捏著翅膀。
雛雞不能喝水,給雛雞吃的菜葉里已經含有水分,再加之雛雞胃腸道還沒有發育好,不能多喝水,否則會拉稀致死。
要及時清理雞舍糞便等髒污、污垢,注意通風,以防病菌。
雞舍要保持密度低,防止雞踩雞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