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雙江鎮位於貴州省冊亨縣城東南面,距縣城58公里,國土面積為231.4平方公里,年平均氣溫18.8℃,屬亞熱帶地區,居住少數民族占97.82%,地理環境優越,水陸交通便利,是一個典型的少、邊、窮山區。
村級整合後,全鎮共有11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委會,54個村民小組,48個自然村寨,2777戶,12503人,勞動力5259個,國中以上文化715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59人,青壯年文盲、半文盲249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5.83%,現有貧困戶934戶,占全鎮總人口戶數的34.54%。
耕地面積1.94萬畝,其中:田面積0.3萬畝,地面積1.64萬畝,森林面積覆蓋率達50%。全鎮農業總產值達1918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達759.6萬元,占任務數720萬元的105.5%;糧食總產量完成6509噸;地方稅收54.63萬元,占任務數的286.23%,地方財政收入55.67萬元,為年度預算數24.63萬元的226.04%,年農民人均收入1358元,人均占有糧288公斤,通村公路率100%,通組公路率達100%,村組通電率達97%,村組實現農網改造率達89%,農戶廣播電視覆蓋率達60.82%。
民族文化
布依族的文學藝術豐富多采。民間廣泛流傳的神話、故事、童話、寓言、諺語、詩歌等口頭文學,傳述著古老的民族歷史,歌頌著勞動人民的勤勞勇敢。
布依族善歌舞。在社交場合和青年男女談情說愛時,常常用歌表達自己的感情。久負盛名的布依族蠟染品及涼蓆、斗笠等竹織品,色調淳樸、圖案新穎、構造精美,深受各族人民的歡迎。布依族現有人口254.5萬,主要聚居在貴州,少量在四川。雲南有3.4萬多人,居住在羅平、富源縣的布依族地區,少量在師宗、馬關、河口等縣。布依族由古代越人中的“駱越”及後來的“僚人”逐步發展形成,五代時稱“都勻蠻”,明清以來稱“八番”、“仲苗”、“仲家”、等,自稱“布依”、“布饒”等。雲南的布依族是從貴州的凱里和廣西遷來。
布依族多居於平壩或靠近河谷的村寨里,男女多喜歡穿藍、青、黑、白等多色布服裝。青壯年男子多包頭巾,穿對襟短衣(或大襟長衫)和長褲。老年人大多穿對襟短衣或長衫。婦女的服飾各地不一,有的穿藍黑色百褶長裙,有的喜歡在衣服上繡花,有的喜歡用白毛巾包頭。布依族普遍恪守“敬老愛幼”的社會美德,處處尊重老人。一家有難,全族相幫。布依族婦女善於紡織和刺繡,節日除了春節、端陽、中秋基本與漢族相同。
名有特色
貞豐糯米飯
貞豐糯米飯,早在清嘉慶年間已是頗有名氣的風味小吃。主要原料繫上等糯米,製作時,先將糯米用冷水泡透,經兩次燜蒸,熟豬油炒好裝鐵鍋內,文火保溫待用。精選瘦肉,放入特製的香料醃上數日後,用油炸至半乾。上碗時,切肉成薄片蓋糯米飯上食用。貞豐糯米飯,米香肉酥,油而不膩,色彩美觀,味濃爽口,堪稱獨特的傳統美食。
狗肉
黔西南狗肉之味美在於選料講究,為保證狗質味,總結出“頭黃二黑三虎斑,自狗肉味最平淡最平淡”的歌廖。狗殺後砍成幾大塊,放入純罐中清燉,然後剔除骨頭,再將肉加生薑、砂仁、食鹽、草果等文火燒燉後撈起置於鋪 品之上。吃狗肉更是十分講究,主要把燉好的狗肉切成薄片然後放到一小鍋,再 舀進原湯,拍碎一兩小塊生薑,加進一些大蔥段,再煮進一些白菜。最講究的是蘸水,放進辣椒麵、蒜泥、薑末、花椒粉、蔥花、芫荽、味素、鹽、湯 油、原湯 、薄荷等,薄荷是最重要的香料,有了它狗肉才有了獨特的風味。
刷把頭
刷把頭。形象的來說,就是用像絲娃娃一樣的很薄的麵皮,包上特製的鮮肉餡,放在蒸籠裡面蒸,吃的時候自己把熱熱雞湯和調料從上面的開口裡灌進去,呵呵,趁時一口咬下去。起始於清同治年間。因其形狀如民間所用竹刷把而得名。“刷把頭”做工十分精細,全是手工勞作;配料選料也很講究。以麵粉、竹筍、瘦肉、雞蛋為主要材料。製作過程是選取優質竹筍切碎,放入開水鍋中過兩三次,再用清水沖五、六次,濾乾後用豬油烹出香味。而皮是用精製麵粉,雞蛋、鹽、清水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