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引工程

雙引工程

“雙引工程”的全稱是“引進技術、引進人才”,這是當時中共中央在全面審視了蘇聯解體後的形勢之後所提出來的一項重要工作。雙引工程的目標就是針對蘇聯解體之後技術和人才大量流失的情況,大量地從俄羅斯引入前蘇聯時代積累下來的先進技術和優秀人才,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服務。

背景概述

蘇聯解體時,烏克蘭繼承了安東諾夫設計局等大批頂尖軍工單位。蘇聯解體時,烏克蘭繼承了安東諾夫設計局等大批頂尖軍工單位。
中烏軍工合作,始於蘇聯解體後那段特殊時期。其時,獨立國協各國動盪不安,人心惶惶,工廠、機構大量倒閉,軍工領域許多專家、教授失業,收入銳減。特別是一些尖端行業,大量一流的工程師陷入赤貧,美國、德國、以色列、韓國、新加坡等國科研機構紛紛派出專家前往俄羅斯烏克蘭,以優厚條件招攬人才。

為了招攬蘇聯軍工人才,中國政府為此啟動了一項“雙引工程”,專門引進獨立國協國家的人才和技術。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主抓這項工程,並放言說:這是一批窮十年之力都無法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對中國而言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一定不能錯過。

發展歷史

為做好“雙引工程”,國務院授權國家外國專家局於1991年正式設立國家“友誼獎”,用以表彰外國專家為中國所做的貢獻,各省隨後相繼設立不同地方政府友誼獎。烏克蘭籍專家奧堅科·沃洛德梅爾、科瓦連柯、阿諾·阿夫恰茹克相繼獲得國家級友誼獎;卡強·鮑維爾·尤力耶維其獲得江蘇省友誼獎。

2002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份內部報告稱:據不完全統計,10年來,通過官民並舉,多渠道、多層次地開展“雙引工程”,從俄羅斯以及其他獨立國協國家大約引進上萬名專家,2000多個技術項目。

烏克蘭是“雙引工程”的重點地區,每年都有大批專家、學者應邀赴華講學或從事科研。中國駐烏克蘭使館一秘李謙如在一篇署名文章中說:僅2006年,國內邀請烏克蘭科技界專家學者赴華約150批次,2000多人次。

影響

“雙引工程”可說為二十一世紀之中國國防工業立下汗馬功勞。所謂雙引的其中一項就是智慧引進,蘇聯解體後大量優秀的科學技術人才生活沒有了著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