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尾
產地:亞洲的泰國。一般成魚體長8-10公分。適合水溫:20-25℃水質要求:總硬度(gH
):6-8dGH,酸鹼度(pH):6.5-7.5。 泰國鬥魚是一種早已被熟知的觀賞魚,是最商品化的熱帶魚之一。雖然說泰國鬥魚雄性之間容易發生爭鬥,但它們和大多數小型熱帶觀賞魚都能和平相處,是非常理想的混合飼養品種。
1、特性:鬥魚的主要特徵是有一特別呼吸器官,稱之為“輔助器”,用來呼吸空氣,它能夠在水面吸一口氣送入輔助器里,進行氣體交換。鬥魚體背櫛鱗,背鰭和臀鰭均延長,鰭棘部長於鰭條部,腹鰭第一鰭條延長成絲狀,它的身體為淺褐色,具10條左右藍色或綠色橫帶,眼至鰓蓋帶有2-3條暗色斜帶,鰓蓋後緣具一藍斑。它能棲息沼池、溝渠的污水中。
2、繁育:鬥魚的繁殖比較奇特,它會吐泡,使被咬斷的水草與水藻浮在水面,形成泡巢,然後在泡巢內產卵、孵化、育仔。此間雄魚攻擊雌魚,故產卵後即把雄魚移走。另外,剛孵化的仔魚較小,需餵輪蟲或篩過的蛋黃。
3、飼養:家庭飼養鬥魚,可在室內一隅或桌上擺飾水族箱,平時將水溫控制在22-26℃,繁殖期間水溫控制在26-30℃即可。鬥魚對餌料不挑剔,可用植物性餌料(如開水抄過的青菜、綠藻等)、動物性餌料(如絲蚯蚓、血蟲、麵包蟲等)和人工配合飼料混合餵養。不論投餵哪種餌料,都要定時定位,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會發現在固定的時間裡,鬥魚都會在那固定的位置等待。
DT雙尾鬥魚,其實是鬥魚尾形的突變,有人認為它是一種畸形,尾巴中間分成了兩半,其實以上所介紹的鬥魚都可以出現雙尾,本人認為HM的雙尾最為好看。釣雙尾技巧
在台釣中釣雙尾是經常性的,有時候上雙尾是純自然的,特別是釣浮的時候,上雙尾的幾率相對要高一些。但也可以人為控制上雙尾。能夠讓兩條魚同時中鉤,這裡就存在一個時間的問題,釣者要創造出機會,讓兩條魚能夠同時或幾乎同時分別吃兩個餌團,而且魚的密度要大。一般來講,為了創造這個機會,我們可以調6目釣6目,即相對的調靈釣鈍。在釣浮的時候,要上雙,可以用長尾漂或是空心尾的漂,目的是延長視標入水的行程,也就是餌到位的時候被延長,增加魚就餌的機會,雙鉤間的距離也要相應加大,最好是兩個鉤長或以上更好,因為雙鉤的距離近了,一魚吃餌,會阻礙另一條魚吃餌。
相關詞條
-
麥雙尾蚜
學名 Diuraphis noxia (Mordvilko)同翅目,蚜科。異名Brachycolus noxius。別名俄羅斯麥蚜。分布在新疆。此外,遼...
為害特點 形態特徵 生活習性 防治方法 -
細尾雙邊魚
體較細長,呈長橢圓形,側扁;背部輪廓弧形,腹部輪廓與其同形。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簡介 形態特徵 棲所生態 地理分布 漁業利用 -
雙尾蝦托
主配料是河蝦40隻、熟蝦仁125克、熟豬肥膘50克、黑芝麻5克、熟瘦火腿15克、青菜葉5克、雞蛋清20克。特點是色彩悅目,蝦肉鮮嫩,尾脆肉醇,美味可口。
原料 製法 特點
-
雙尾村
雙尾村隸屬於雲南省楚雄市牟定縣蟠貓鄉雙龍村委會,屬於山區自然村。該村現有農戶84戶,共鄉村人口380人,其中男性195人,女性185人。其中農業人口35...
基本信息 自然資源 基礎設施 農村經濟 特色產業 -
雙枝尾龜甲
雙枝尾龜甲,是鐵甲科節肢動物,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基本信息 識別特徵 開發利用 -
雙尾目
雙尾目(Entotrophi)是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有顎亞門(Mandibulata)、昆蟲綱(Insecta)、無翅亞綱(Aptery...
物種信息 -
雙尾褐鳳蝶
雙尾褐鳳蝶,拉丁學名:Bhutanitis mansfieldi 前超有八條黑色並伸至後翅翅表的橫帶,外緣頻寬闊;後翅長,外緣扇形,臂角處有一深的缺刻,...
簡介 習性 瀕危等級 保護意義及措施 珍稀名錄 -
雙尾蟲
無翅亞綱(Apterygota)的一類原始小昆蟲,約400種。據認為許多特點與古代昆蟲相似。體灰白,無眼,生活在土中,取食 雙尾蟲(鋏尾蟲科〔Japyg...
雙尾蟲簡介 形態特徵 為害作物 為害症狀 發病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