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歷史前沿
雙堆集在廣袤肥沃的淮北平原上只不過是一個很不起眼的點,而因了淮海戰役中那場“承前啟後的關鍵”的雙堆集戰役而聞名於世,這裡留下過共和國一代將星們的足跡,光明與黑暗在此碰撞,正義與邪惡在此交鋒,歷經血與火的洗禮,這塊英雄的土地總會讓人油然而生崇敬之情。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一部,在安徽省宿縣雙堆集地區圍殲國民黨軍第12兵團的作戰。
概況
雙堆集鎮位於淮北市濉溪縣東南部,地處解河、澮河中游之間,是舉世聞名的淮海戰役的主戰場之一。全鎮東西長19公里,南北寬22.4公里,總面積約12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7萬畝,轄23個村,總人口9.7萬人。
社會經濟
地方交通
該鎮交通十分便利,合徐高速公路貫穿東部,西有省道宿蒙公路穿越境內5公里,中有濉陳路、南羅路、雙蘆路、雙曹路等幹道。該鎮水利資源較為豐富,解河自西向東南流經東南邊境,澮河靠近北部邊陲,境內南北有青龍溝、雙龍溝、黃溝、宿蒙溝貫穿解河、澮河,縱橫有百餘條中、小溝互相溝通,形成密布的水網。另外還有1000多眼機井分布田間地頭,為該鎮農業生產提供了很好的排灌條件。
社會事業
教育、科技、文化、體育、衛生事業得到了較快發展,全鎮有22所學校,適齡兒童入學達100%。其中雙堆中學掛牌為濉溪縣一類國中,雙堆國小被評為省農村示範國小。農業科技推廣網路進一步完善,農科教結合取得新的進展,雙堆集鎮歷年被評為淮北市“農科教結合示範”鄉鎮。農村醫療衛生事業不斷發展,初步形成衛生組織一體化。文化、體育事業也得到蓬勃發展。
農副產業
該鎮是典型的農業鄉鎮,主要糧食作物品種有小麥、大豆、玉米、山芋;經濟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芝麻、棉花。經過近幾年的產業結構調整,糧經飼種植比例已調整為35:32:33。棉花和花生生產已成為該鎮的龍頭經濟作物。2001年,全鎮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萬畝,總產4.9萬噸,棉花4.5萬畝,總產11340噸;花生2萬畝,總產6000噸;蔬菜、瓜果6600畝,瓜菜滿足市場供應有餘。農業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以棉花和花生為主導的農副產品深加工業進一步發展,花生產業以曹坊花生銷售中心深加工為龍頭,實現了花生由粗加工向深加工的轉變;棉花深加工業在政府推動下,通過招商引資500萬元建設了雙堆淮海軋花廠,推動了棉花深加工業規模化經營。
該鎮根據糧多、草多、桔桿多,飼料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養殖業。其主要畜產種類有牛、羊、豬、兔;禽類有雞、鴨、鴿、大牲畜存欄7965頭,豬3.6萬頭,羊3.4萬頭,家禽65萬隻,乳鴿14萬對。近幾年來,該鎮突出抓好養鴿生產。鴿子飼養周期短、見效快、效益高。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戰略。2003年上半年全鎮2000隻以上的個體養鴿大戶有50家,全鎮養殖存欄20萬隻,成為淮北最大的養鴿基地。1998年成立的“淮北市萬馬鴿業有限公司”,集生產加工為一體,主要產品有燒鴿、鹵鴿、烤鴿,產品遠銷蚌埠、合肥、南京、上海、徐州等地,產品多次在全國農業博覽會上參展並榮獲“優質農副產品”稱號。2003年淮北市萬馬鴿業有限公司經過資產重組,變家庭作坊式經營為股份制經營,煥發新的生機,上半年實現產值158萬餘元。
鄉鎮企業經過調整後,建築、建材、糧食、木材加工、家具製造、農機、摩托修配等行業有較大發展,多為聯戶經營和個體經營。鎮屬企業——雙堆集鎮輪窯廠建於1984年,占地250畝,為該鎮建築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目前,該輪窯廠已停產準備土地復墾。2001年全鎮工業總產值4500萬元。
雙堆集鎮已建成南北街道4條,東西街道4條,形成了“四縱四橫”的格局,城鎮基礎設施和功能配套設施逐步完善。市場建設初步形成了以陵園路為主營的花生和其它農副產品加工專業市場,以解放路為主的小商品市場、以口子街為主的蔬菜市場、以淮海路為主的農資市場、以澮水路為主的畜牧交易市場、以庸城路為主的建材、木材交易等六大經營市場。據工商部門統計:集鎮現有各類工商戶285戶,以萬馬鴿業有限公司為龍頭的農副產品加工業為主的個私企業15家,其中50萬註冊資金以上有三家。2003年城鎮集市貿易交易額達4000萬元,城鎮個私企業生產總值達到800萬元左右。鎮區內建成中國聯通數位訊號發射塔一座,縣電信局在雙堆集鎮建設一座TSM數字行動電話機站天線,方便了全鎮的信息聯繫。全鎮程控電話已發展到2500門,已有20戶家庭電腦上網,街道安裝IC卡電話亭20個。鎮投資建設一座76.5米電視塔,輻射面積達30KM,有線電台通播率達100%。
雙堆集戰役
概況
雙堆集是一個地理名稱,位於淮北市濉溪縣東南部,因淮海戰役的一場關鍵戰鬥在此發生而聞名。淮海戰役也是三大戰役中解放軍犧牲最重,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複雜的戰役。
戰役經過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11月至12月,在淮海戰役第二階段中,人民解放軍中原野戰軍主力與華東野戰軍一部對國民黨軍的一次大規模村落攻堅戰。
11月22日,人民解放軍殲滅黃百韜兵團(參見碾莊圩戰役)後,中國共產黨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中共淮海前線總前委根據戰場形勢,幾經磋商確定第二個殲擊目標應是由蒙城地區向宿縣孤軍冒進的黃維兵團。決定以中原野戰軍7個縱隊和華東野戰軍兩個縱隊,圍殲黃維兵團於澮河南北地區;以華東野戰軍主力分別阻擊徐州、蚌埠可能出援的國民黨軍,確保圍殲黃維兵團之作戰。
23日,黃維為協同蚌埠李延年兵團和徐州邱清泉、孫元良兩兵團南北對進,打通徐蚌路(徐州至蚌埠)交通, 以第10軍在左,第14軍在右,第18軍居中,第85軍跟進,向澮河南岸的南坪集攻擊。中原野戰軍第4縱隊進行了頑強阻擊,為誘敵深入,當晚放棄南坪集陣地。24日上午,黃兵團強渡澮河,前出至東坪集、任家集、七里橋、朱口地區,進入中原野戰軍預設的袋形陣地內。黃維發覺處境不利,即令各部於下午向南收縮,準備沿澮河南岸向胡溝集、固鎮方向前進,先同李延年兵團會合,然後沿津浦路(天津至浦口)北進。當日黃昏,中原野戰軍全線出擊。第3、第1、第2、第6縱隊分別從孫町集、五溝集、白沙集、曹市集,由西向東突擊;第11縱隊從靳縣集由東向西突擊,第4、第9縱隊從伍家湖、邵瓦房由北向南突擊。至25日晨,將黃維兵團包圍在宿縣西南以雙堆集為中心、縱橫約7.5公里的地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