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概念
基本信息
詞義:用鑿子或其他工具將木石、金屬或其他材料雕刻塑造成一定形象。
引證解釋
1.雕刻和塑造。造型藝術之一種。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凡是繪畫,或者雕塑應該崇敬的人物時,一般是以大於常人為原則的。” 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章:“﹝ 林道靜 ﹞久久不動地凝視著那個大理石雕塑的絕美的面龐。”
2.比喻通過某種手段和方法使人物形象更高大。 李大釗 《自然的倫理觀與孔子》:“故予之掊擊 孔子 ,非掊擊 孔子 之本身,乃掊擊 孔子 為歷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權威也。” 郭澄清 《大刀記》第五章:“黨的陽光雨露,還有那征途的風塵,戰火的煙雲,已將 梁志勇 這個苦大仇深的莊稼孩子,雕塑成了一位無所畏懼的革命戰士。”
產生和發展
雕塑的產生和發展與人類的生產活動緊密相關,同時又受到各個時代宗教、哲學等社會意識形態的直接影響。在人類還處於舊石器時代時,就出現了原始石雕、骨雕等。雕塑是一種相對永久性的藝術,傳統的觀念認為雕塑是靜態的、可視的、可觸的三維物體,通過雕塑訴諸視覺的空間形象來反映現實,因而被認為是最典型的造型藝術、靜態藝術和空間藝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觀念的改變,在現代藝術中出現了反傳統的四維雕塑、五維雕塑、聲光雕塑、動態雕塑和軟雕塑等。這是由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的出現,衝破了由牛頓學說建立的世界觀,改變著人們的時空觀,使雕塑藝術從更高的層次上認識和表現世界,突破三維的、視覺的、靜態的形式,向多維的時空心態方面探索。
現今,卡通雕塑已進入人我們的生活中。如各福娃的立體造型。
卡通雕像又稱卡通人像、軟陶人偶、陶土公仔。專業雕塑師根據本人的照片純手工捏制。其特點個性,時尚,就可長外存放,而且不變色。是生日禮物、結婚禮物、紀念禮物、個性定作的首選禮品。
古代雕塑藝術
西方古代時期的雕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主要是為圖騰、魔法和宗教服務。在美洲,墨西哥的普勃洛州的特華坎河谷是偉大的中美洲文化的誕生地,而後在墨西哥灣地區出現了當時最先進的古典前期文化,即奧爾麥克文化。
它被喻為墨西哥文明的前身。公元前300年左右瑪雅文化開始出現並發展,它繼承了中美洲文化傳統,發展了大型雕塑,如神廟等。14世紀上半葉,墨西哥土著阿茲台克人統治了墨西哥河谷,建立了君主專制王國,形成了阿茲台克文化。16世紀時,西班牙人征服了阿茲台克王朝,接著向南方掠奪並統治了印加文化的發源地——秘魯。在非洲文化中,雕塑是最重要的美術形式之一。黑非洲的浮雕和圓雕大都是木製的,但也有石材、金屬和陶瓷。它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民間美術,為宗教、魔法服務,也有表現自身生活的作品;另一類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宮廷美術。這兩類雕塑都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富有裝飾性,富有表現力,視覺衝擊力強。至今黑非洲雕塑仍具有獨特魅力。古埃及文化是非洲文化長河中一顆燦爛的星星。古埃及雕刻是雕塑與建築完美結合的藝術典範,具有歷史性紀念碑似的宏偉、博大和非常高的藝術成就。如某些浮雕為了保持建築的平面性,壓縮體積與繪畫形式中的線的組合,達到了一種新奇的藝術效果。
大洋洲和非洲有些文化是相似的。例如大洋洲的美術、雕刻也是為宗教和社會需要服務的。大洋洲雕塑中最著名的是復活節島上的巨大石像。
歐洲古典時期的藝術是一種在赤貧後產生的新的美術形式,這種美術形式給後來整個西方美術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希臘雕塑家努力地使他們的作品顯示出活力,他們努力並迅速地學習掌握了人體解剖結構,並逐漸取代了早期的“幾何”風格,形成了最重要的人體法則,即把人的重心放在一條腿上,另一條腿則保持鬆弛。從而利用這一動態的視覺錯覺,在無知覺的石頭上表現出形體外部的鬆緊和內部的運動。它標誌了雕塑古典時期的真正來臨。同時,在古典時期浮雕也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此外,古羅馬在藝術上深受希臘的影響,但仍保持其自身的特色。特別是在肖像雕塑上,他們更注重客觀對象,追求個性化,而非希臘的理想化。
與宗教
西方把這一時期稱為中世紀時期(也叫中間時期),它所包括的範圍是從古典時期結束起,直到文藝復興之前。這一漫長的日子被基督教統治著,所以形成了基督教美術。這一時期的雕塑,摒棄了關於自然比例的種種古典法則,而去尋求一種更適合基督教題材的、形式多樣的、比例被拉長了的形象。這種用抽象法式來處理的雕塑,使作品每個部分都充滿了生機。這種形式的雕塑,反映了雕塑家力求把身體和靈魂結合在一起的願望,而這種美術風格上的創新竟成為13世紀偉大的哥德式雕塑的先軀。
與此相同,東方也產生了一種宗教——佛教。佛教誕生在印度,佛教的誕生也帶動了佛教藝術特別是佛教雕塑的發展。就佛教雕塑而言,印度人在這方面的成就是顯而易見的。印度人對視覺藝術的探索基本上是三維的。在印度,雕塑、建築甚至繪畫均能以被觸覺感知的三維立體的觀念來表現。他們製作雕塑不是有意模仿對象,而是創造出經概括的形體,這些雕塑有一種厚實的分量感,從而達到了一種對質感、三維空間,以及紀念碑氣勢的表現。兩漢後佛教傳入中國,後又傳入日本等地。
古希臘雕塑
古希臘是公元前12 世紀―一公元前2 世紀希臘半島和散布在地中海中的~些島嶼上的奴隸制城邦國家的總稱。大大小小200 多個城邦國家,它們之間有頻繁的文化 、貿易交往,也有頻繁的戰爭,但當外族侵略時,它們會聯合抵抗。雅典和斯巴達是其中兩個最有影響的國家 。
在每個城邦內部,實行著一種以公民大會為最高權力機關的奴隸制民主政治,即:城邦的管理權直接歸全體自由民,而沒有一個凌駕於公眾(自由民)之上的統治者。這種制度賦予古希臘人思想上極大的自由,他們可以自由地討論政治,從事哲學 、 藝術 、 自 然科學的研究等等 。 在這樣自由、民主的氣氛下,產生了許多直到今天仍影響著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偉大哲人、科學家以及輝煌的藝術品(藝術家本人或缺記載入自由與民主賦予古希臘人類的睿智和對真善美的迫求,自由與民主使得古希臘人充分地享受生命,塑造生命。英雄神, 即是完美的人,古希臘人把宇宙間的真善美直接表現在人本身上,特別是對人體美的漚歌,成為他們的美之藝術永恆的主題。
經過漫長的歷史,古希臘人輝煌的藝術文化尚留給我們一些建築雕塑作品和壁畫。在這些少量的作品中,僅論其中精美絕倫的人體表現,直到今天它也是難以逾越的高峰。通過對古希臘建築、雕塑、壁畫和工藝美術品的研究可以發現,他們所遵循的藝術法則是:質樸, 合理 , 端莊 , 諧調 , 而這一法則在公元前5 世紀的藝術創作中達到了完美的頂峰 。 美術史家~般將古希臘的藝術分為四個階段 :荷馬時代、古風時代 、古典時代 、泛希臘時代。我們僅從雕塑的角度對每個時代的風格加以介紹。
古羅馬雕塑
公元前146 年,羅馬征服了希臘本土,公元前30 年又占領了埃及,自此羅馬將原古希臘所統治的廣大地區全 部納入羅馬帝國版圖。羅馬不僅獲得了古希臘的疆土,而且繼承並發揚了古希臘的藝術文化成果,成為西方藝術中心。
古羅馬的雕塑同古希臘是一脈相承的,而最有特色的作品是人物肖像雕塑。青銅胸像《布魯圖》是肖像作品中的優秀代表,它表現的是否是那個為捍衛共和而刺殺凱撤的英雄布魯圖還有爭議,無論如何,它在表現人物嚴肅、堅毅的個性方面堪稱佳作。塑像的眼球是用象牙玻璃製成,看起來咄咄逼人。《演說者屋大維》,據稱是凱撒大帝的繼承者奧古斯都大帝尚未稱帝前的雕像。屋大維是羅馬傑出的政治家、羅馬帝國的創始者。出身於騎士家庭,父親是元老院的元老。屋大維是凱撒的甥孫,被凱撒收為養子,使其繼承了大部分財產。公元前44年凱撒被刺後,繼之而起的是執政官安東尼、騎兵長官雷必達和屋大維的三人同盟,史稱“後三頭”。三人間不斷明爭暗奪,不久雷必達失勢,到公元前30年,屋大維打敗了安東尼,獲得最後勝利,成為羅馬的軍事獨裁者。屋大維在國家制度上保存著共和的外衣,沒有恢復公開的軍事獨裁制度。他把自已稱為“第一公民”,意即元首。元首政治開始於公元前27年1月13日。元老院覺得屋大維有能力鎮壓奴隸和保衛奴隸主的利益,就贈給他“奧古斯都”的稱號,意為神聖、莊嚴、偉大。在元首制下,元老院實際上受元首的控制,屋大維本人是元首、統帥、終身執政官、首席元老、大祭司長,獨攬軍事、司法、行政、宗教等大權,實際上是皇帝。所以,屋大維樹立的元首制實質上是一種隱蔽的君主制,屋大維統治羅馬是羅馬帝國的開始。
《演說者屋大維》是一件等身裸體大理石雕像,右手彎舉至額,作沉思狀,左臂上搭著斗蓬,左手反拿著代表雄辯之神墨丘里的權杖,現已遺失。人物形體健美,比例諧調。很明顯,在人體形象的表現方面古希臘遺風很濃。
《戎裝的奧古斯都》是一座高204厘米的大理石雕像,約作於公元前19一公元前13 年之間,這是一系列奧古斯都雕像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在這個雕像中,奧古斯都被刻劃為一個左手拿權杖 ,右手高高抬起指向前方的雄偉的帝王形象 。他身上穿著極合體的銷甲,銷甲上還刻有帶情節性的裝飾花紋。在他向前邁進的右腿旁,有一尊可愛的小愛神形象,這試圖要說明奧古斯都大帝不僅是位英明的統帥,還是一位仁愛之君。《阿格利帕頭像》,阿格利帕是奧古斯都的女婿,也是他治上的堅定支持者,他為羅馬城的建立付出了極大努力。這尊大理石頭像集中表現了他剛毅,果斷,不屈的性格。面部肌肉的表現含蓄有力。
西方文藝復興
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是一次著名的歷史運動,始於1401年,是文化藝術的一次再生。整個西方文化的知識面貌產生了具大的變化。它不僅恢復了古典時期古典美術的形式和題材中的關於人文主義文化的含義,同時強調以科學的態度觀察客觀事物,這種藝術作品突出地表現了藝術家對透視學和解剖學的深刻認識。個性的解放和世俗文化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兩大特點。這一時期產生了許多傑出的藝術家,其中多那太羅和米開朗基羅是雕塑的傑出代表。被稱為“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米開朗基羅的藝術成就不僅僅表現在雕塑上,還深入到美術的各個領域。
洛可可時期
十七八世紀,受羅馬的影響產生了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的雕塑。巴洛克雕塑很少是單件作品或單獨存在,它的設計以四周的建築為背景,創造出光影、空氣、環境等與雕塑緊密相連的氛圍。才華橫溢的吉安·洛侖索·貝爾尼尼是雕塑家、建築師、畫家、舞台設計師和作家。這位天才是巴洛克的傑出代表,他把高超的技術和藝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無論在選題方向,還是在製作方面都表現出驚人的藝術洞察力和精湛的技巧。18世紀一些英法雕塑家以一種忠於客觀對象的表現手法創造了新型的,通常是肖像的作品,這種風格被稱為洛可可。如讓·安托萬·烏東的《伏爾泰》。
19世紀,在歐洲的許多城市廣場和公共建築上安置了一大批顯示出卓越技藝的紀念碑和紀念性雕塑。法國著名雕塑家讓·巴普希斯特·卡爾普以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創作了《舞蹈》。整個作品充滿了生氣,節奏流暢優美。弗朗索瓦·呂德的《凱旋門》浮雕充滿了激情和民族自豪感。梅達爾村·羅索把印象派繪畫理論用於雕塑,從而把繪畫和雕塑融合在一起。他的作品表現了在色光的照耀下雕塑最閃動最精彩的部分,而讓其它部分減弱,表現了豐富的光影和人物性格變化 。
談到19世紀的雕塑,不能不提到羅丹。羅丹的藝術天才和獨特個性,使他的作品從墨守成規中走了出來。作為一位天才雕塑家,羅丹的秘訣在於善於用雕像的動態和姿勢表達內心的情感和內涵,並注入了令人無法忘懷的現實主義和人文主義思想。
時代標誌性
馬首是章-正氣歌
2015已末年,世界迎來聯合國成立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勿忘國恥為振興華夏,以習近平主席為首的黨中央,正攜手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為共同捍衛人類的正義和良知為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高瞻遠矚,正在譜寫著新時代歷史的新篇章。
象徵時代的墨玉雕塑作品是思想、感情、審美觀念的結晶,也是社會發展形象化的記錄, 江在勛的作品 《馬首是章》是以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的圓明園羅馬拱門廢墟殘骸為背景,圓明園十二生肖銅獸首之一的馬首、清朝皇帝二十五寶之一的“皇帝親親之寶”玉璽為歷史淵源以及碑刻的形式表現“和”字為基礎托著祥雲的中華多名族的中國夢,並以印章的大概念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馬首是章》更以它嶄新的藝術形式和精神風貌詮釋著2015·第六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的主題“記憶與夢想”,為謳歌時代留下歷史的印記。
《馬首是章》
天地乾坤,甲午習大,步伐矯健,運籌帷幄,譜寫篇章;
中國有夢,和平萬歲,台灣墨玉,彰顯時代,馬首是瞻(章)。
圓明之園,羅馬拱門,親親之寶,廢墟殘骸,勿忘國恥!
文明古國,朗朗升起,當今中華,巍然屹立,世界東方!
江在勛作詞
20世紀的雕塑藝術
20世紀是一個色彩繽紛的時代,各種思潮和流派不斷產生並流行,並波及整個世界,如立體派、表現派、未來派、超現實主義、流行主義、抽象構成和照象寫實等等,不管這些流派的形式和主張有何不同,他們都是決裂於傳統藝術的新形式。
20世紀雕塑的兩大主流之一是康丁斯坦·布朗庫西(1876~1957)。
布朗庫西對現代雕塑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他最重要的貢獻是創始了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象徵物,這種象徵物的雕塑形式簡潔、強調形體的基本屬性。由於現代生活的急劇變化和快節奏,以及雜亂無章的事物,人們要求在心理上接納一種單純的、簡潔的藝術形式。另一種是立體派的雕塑,創立人是畢卡索,但代表人物是烏克蘭出生的亞歷山大·阿基本科,他的作品特點是把堅實的平面與挖空的開放的體積對比形成一種獨特的節奏和動感,並用凹陷的結構取代原本堅實的甚至凸出的結構使空間流動起來,並探索了正負空間的轉換。立體派的代表還有蕾蒙、杜桑·維隆、昂利·洛郎斯、雅克·李普契茲。
在立體派雕塑家創作的同時,義大利雕塑家們也創造了一種不同的風格——“未來派”,恩牆托·波菊尼宣稱:“絕對地和徹底地放棄有限的線條和封閉的雕塑。”“讓我們把人體打開,把環境關閉到人體裡面去。”
在這兩大主流之外較著名的流派還有構成派。構成派雕塑家瑙姆、加博、安·培布索奈(1886~1962)在創作中,用一種新的方式把物體所占有的空間進行了新的塑造,他們提出用空間、時間來取代量感,也通過構成雕塑尋求一種建築新型的表現形式,對建築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並採用和探討了新型材料,從而把雕塑要素與建築要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賈克梅蒂(Giacometti,1901-1966)和塞尚(Cézanne,1839-1906) 雖然沒有號稱自己是激進的前衛 藝術家,卻都不滿足於憑藉前人的視覺經驗觀察物象。他們以非凡的勇氣超越了傳統 繪畫既定表現方式所制定的條條框框,形成了各自獨特的畫風。他們面對眼前的客觀景象,企圖拋棄固有的思想觀念和觀察習慣,重新審視,默默地尋求著新的屬於藝術家自己的真實體驗,這不免使他們同樣地深深陷入視覺困惑的泥潭之中,因而在審美方式上存在許多相似之處。但是,他們畢竟 生活在兩個完全不同的時空里。由於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生活環境和人生體驗,以及不同的視覺思維方式,也導致了畫家審美特徵的諸多差異。
中國古代
在原始社會末期,居住在黃河和長江流域的原始人,已經開始製作泥塑和陶塑了。
1975年,在陝西華縣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墓葬中發掘出一件陶製鷹鼎。它那精美的造型引起人們的讚嘆。陶鷹鼎通高只有36厘米,但看上去顯得威武而雄壯。鷹的前胸為鼎腹,飽滿粗壯,器口開在鷹的背部。鷹的雙目圓睜,周身光潔未加紋飾,喙部呈有力的勾狀。鷹鼎整體結構簡潔,體積感很強,鷹的雙足和尾部為鼎足穩定地撐柱於地,後收的雙翅圍過鼎的中後部,形成一種前撲的動勢,配上鷹頭部的大眼、利喙,使這隻鷹顯得威風凜凜,桀驁雄猛的氣勢。這樣一件體量並不算大的陶塑,竟產生出非凡的氣魄和雄強的力量感。黃河中上游地區先民給後人留下不少陶塑傑作。梟形壺是將壺的頂部作成貓頭鷹的頭面,其中可能含有某種圖騰崇拜的意義。有些器物的蓋紐或口嘴作成人頭形或鳥獸形,稚拙而有趣。
在湖北屈家嶺文化、浙江河姆渡文化中,出土了一些手捏的只有數厘米大小的動物雕塑。從它們的形狀來看,是經過特意燒制的陶製品,如陶鳥、陶豬、陶魚之類,造型完整而有情趣。好像是當時在製作大體陶器之餘,用剩下的泥巴即興作出來的。不知是否專門為孩子製作的玩具,還是另有用途,總之,它們主要起娛悅性情的作用。在黃河中游早期的遺址中也有類似的動物陶塑發現。陶塑小動物都是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定居後普通飼養的豬、羊、狗、雞等家畜家禽,反映了製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經過觀察,發生興趣才去加以表現的 。原始陶塑的含義可能是多重的,也是比較模糊的,從而帶有某種遠古的神秘感和莫解的奇妙。其表現手法真實,樸實、自由、誇張、概括,一點也不雕琢,體現了一種隨意美,稚拙美。它們為後來較大和較精細雕塑的製作,奠定了基礎。
秦兵馬俑,秦俑的設計者為了再現2000年前的秦軍“奮擊百萬”氣吞山河的磅礴氣勢,他們不僅僅在於追求單個陶俑的形體高大,而且是精心設計了一個由8000餘件形體高大的俑群構成一組規模龐大的軍陣體系。在這個龐大的秦俑群體中包容著許多顯然不同的個體,使整個群體更顯得活躍、真實、富有生氣。縱觀這千百個將士俑,其雕塑藝術成就完全達到了一種完美的高度。無論是千百個形神兼備的官兵形象,還是那一匹匹栩栩如生的戰馬塑造都不是機械的模仿,而是著力顯現它們“內在的生氣、動力、情感靈魂、風骨和精神。
中西雕塑的區別
西方雕塑與中國雕塑的區別需要從幾方面來分析,首先,社會公眾對他們就有本質上的區別,在西方雕塑從業人員被稱為雕塑家,他們跟畫家,美術家被看著是同在一個群體,而在中國雕塑從業人員被稱為工匠,他們社會地位低下,只被稱為一般的普通從業人員,甚至是粗工。伴隨著西方雕塑的流入,這些雕塑從業人員才被認同,雕塑被列為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雕塑家的地位才被提升,才增加了社會公眾對雕塑家的認同。這是西方雕塑與中國雕塑有何區別的其中一個原因。
其次從實踐層面來講,在近代,儘管中國雕塑工匠與西方雕塑家在創作形式上極為相似,但是兩者肩負的社會責任大相逕庭。在中國,雕塑人員仍然是傳統分工中的一員,其主要職責是為寺廟建築塑像、為建築雕刻石頭。一方面,他們沒有獨立創作的自由空間;另一方面,從表現對象、作品所處空間等方面來講,他們的作品缺少介入社會現實的能力。而在西方,在“工作室”自由創作的雕塑能藉助作品表達自己對社會的觀察,作品力量絲毫不弱於同時代的畫家。接受各方定件、從中獲利的西方雕塑,其作品則可以進入各種現代社會的公共空間,比如廣場、街頭、公園,其作品自然會引起公眾關注。這也是西方雕塑與中國雕塑有何區別的另一個原因。
名家名著捐贈暨國博百年中國百年雕塑展研討會、中國雕塑學會成立20年學術活動在國博舉行。53位雕塑家和已故雕塑家家屬向國博無償捐贈近60件經典雕塑作品,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雕塑集體捐贈活動。
種類
銅雕
目前中西方大部分最有影響力的雕塑都是銅製,比如羅丹的《思想者》、《青銅時代》、《自由女神像》,這些世界最頂尖的雕塑作品大都是銅製的,因為銅材質的質感、可塑性、規格的不限性、色彩肌理豐富性等原因很適宜做雕塑,這也是玉雕、木雕、石雕所無法達到的效果,玉雕因受材料的限制一般只能做很小的作品,木雕因工藝的局限性,大型的室外雕塑也沒有先例,傳承人,他的銅雕為五千年銅歷史開啟了新篇章。
石雕
石雕一般採用大理石、花岡石、惠安石、青田石、壽山石、貴翠石等作材料。花岡石、大理石適宜雕刻大型雕像;青田石、壽山石的顏色豐富,更適宜於小型石雕。石雕的製作方法多種多樣,根據石料性質和雕刻者的習慣各不相同,大致可分為二種:一是傳統的方法,構思、構圖、造型以及打石雕刻都是由個人獨自完成。而大型雕刻要在石料上畫好水平線和垂直線,打格子取料,用簡易測量定位的方法進行雕刻。二是採用新的工藝,即先做好泥塑,翻成石膏像,然後將石膏像(模特兒)作為依據,依靠點形儀,再刻成石雕像。
木雕
木雕是雕塑的一種,在我們國家常常被稱為“民間工藝”。木雕可以分為立體圓雕、根雕、浮雕三大類。木雕是從木工中分離出來的一個工種,在我們國家的工種分類中為“精細木工”。以雕刻材料分類的民間美術品種。一般選用質地細密堅韌,不易變形的樹種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銀杏、沉香、紅木、龍眼等。採用自然形態的樹根雕刻藝術品則為“樹根雕刻”。木雕有圓雕、浮雕、鏤雕或幾種技法並用。有的還塗色施彩用以保護木質和美化。
牙雕
牙雕一般以象牙作為雕刻原材料。象牙與一般的牙齒不同,其表面沒有琺瑯質覆蓋,非常怕酸,強酸可以將它腐蝕,弱酸亦可使其軟化。如將象牙放在醋酸中浸泡,就可使之變軟,再用刀或其它工具,旋以雕刻加工,往往就事半功倍了
骨雕
骨雕,以骨骼作為載體的雕刻藝術,骨雕的歷史悠久,在1982年於陝西西鄉縣何家灣出土的骨雕人頭像距今約6000多年,是目前我國發現現年代最早的骨雕作品,它為研究我國骨雕藝術提供了珍貴實物。骨雕人頭像比較完整,五官位置比較準確,製作手法古樸、粗獷,神態憨厚莊重。 新石器時代的先民們以極其落後的生產力,在同嚴酷的大自然進行搏鬥,從而謀求生存時,就地取材,創造了這件作品,儘管稚拙古樸,卻表達了一種對祖先的崇拜。
根雕
根雕,是以樹根(包括樹身、樹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態及畸變形態為藝術創作對象,通過構思立意、藝術加工及工藝處理,創作出人物、動物、器物等藝術形象作品。根雕藝術是發現自然美而又顯示創造性加工的造型藝術,所謂“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就是說在根雕創作中,大部分應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態來表現藝術形象,少部分進行人工處理修飾,因此,根雕又被稱為“根的藝術”或“根藝”。
一般說來進行木雕創作的工具,如鋸、木銼、鑿子、刻刀、扁鏟、斧頭、木鑽、木錘、刨子等,都可以用來進行根雕創作。除此之外還需要剪刀(剪枝用的剪刀)、刀子、毛刷、砂紙(布)、粗細布、棉紗、繩子等基本用具。特殊加工時,如火烤、蒸煮、防蟲處理時還需要一些用具,一般家庭常有的可以代用,不一 定另備。
根雕創作的基本手法,就是運用誇張、幻想和抽象等手法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創作方法。具體地說,就是對所選定的根材作全面而細緻的觀察,進行巧妙構思。借其形態、紋理、節疤、凹凸、曲張、窟窿、等然殊姿異態,進行虛實結合的大膽構想。以多種題材和內容來尋找材料本身的可用價值,並善於從平凡中找非凡,逐步確定創作的整體形象。明確創作思想,大膽地想像,對根世創作是至關重要。
根雕的製作應強調“三雕七借”和意向造型,不管是什麼根材,創作什麼題材,必須遵守這個原則。在雕琢為輔,使雕磨過的部分和根形態儘量融為一全,不露雕琢的痕跡。
根雕作品是供人們欣賞或使用的藝術品,一旦開裂或被蟲蛀,便會影響它的欣賞價值和使用價值。因此,根材的防裂、防蟲的處理就來得十分重要。
防曬處;自然乾燥去、蒸煮法、烘乾法、浸泡法。在防裂蒸煮時加上適當的漂白粉、六六粉等,可將裡面的蟲菌殺死。用經過防裂、防蟲、防霉變處理的材料製作的作品,一般不會出現乾裂、變形、蟲蛀、腐爛、變色的現象。乾剝:氫放在水中浸泡幾個小時,使表皮變軟,然後再用以上工具肅,比
較省時、省力。許多根藝家都用自己的去皮方法,只要不損壞或少損壞木質,製作者不心拘泥於以上方法。有時根據創作需要可不去皮或保留一部分表皮,加以利用。剔朽,主要是把藏污納垢的朽爛部分剔掉,目的在於除去根上的污垢和隱藏的蟲菌,增加材質的潔淨和美感。
玉雕
玉雕總稱玉器,有悠久的歷史。我國在新石器時期已有玉佩出現,商朝的琢玉技藝就比較成熟了。玉雕的材料,有白玉、碧玉、青玉、墨玉、翡翠、水晶、瑪瑙、黃玉、獨玉、岫玉等幾十種。因為玉本身性質細緻、堅硬而溫潤,或白如凝脂,或碧綠蒼翠,色澤光潔而可愛,適合製作名貴的裝飾品。
至於玉石的製作,一般人以為是用雕刀刻成的,其實不然。玉石的質地很堅硬,雕刀刻不進去,而是採取琢磨的方法,即在製作時,用各種形狀的鑽頭、金鋼砂和水,根據作品形狀把多餘部分琢磨掉。因此完成一件玉雕作品要花很長的時間。
漆雕
是我國傳統工藝美術品,也叫剔紅,其技藝始於唐代,工藝流程極其複雜。制漆、制胎、做...打磨、做里退光等等,過程繁複,用時很長,因此大型漆雕也極其昂貴,在古代也一直是皇室貴胄的陳設品。 漆雕是一種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剔刻花紋的技法。元、明時期傳入北京。經漆雕藝人們的辛苦鑽研,漆雕技藝逐漸完美成熟,漆器成為具有北京特色的工藝美術品。北京漆雕與湖南湘繡、江西景德鎮瓷器齊名,被譽為“中國工藝美術三長”多年來,漆雕以其獨特的工藝,精緻華美而不失莊重感的造型受到海內外漆雕藝術愛好者的青睞。
玻璃鋼雕塑
玻璃鋼雕塑是雕塑的一種成品類型,具有質輕,耐腐蝕,成本相對較低的特點。又稱FRP,學稱纖維增強塑膠(FRP glass fibre reinforced plastic),國內在習慣上稱之為玻璃鋼。它是以合成樹脂為基體材料,以玻璃纖維及其製品為增強材料組成的複合材料。
貝雕
貝雕(scrimshaw,shell work),貝殼的種類很多,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色彩和紋理也很美麗,有的還是很妙的反光體。貝雕就是選用這些有色貝殼,巧用其天然色澤和紋理、形狀,經剪取、車磨、拋光、堆砌、貼上等工序精心雕琢成平貼、半浮雕、鑲嵌、立體等多種形式和規格的工藝品。貝雕巧妙的將人與海結合起來,貝雕是海的綺麗與傳統文化智慧的結晶,具有貝殼的自然美、雕塑的技法美和國畫的格調美。自古而來記載著人與海的故事,傳達著人們對美好明天嚮往和期待。
冰雕
冰雕,是一種以冰為主要材料來雕刻的藝術形式。同其他材料的雕塑一樣,冰雕也分圓雕、浮雕和透雕三種。冰雕塑與其他材質的雕塑一樣,講究工具使用、表面處理、刀痕刻跡,但由於它材質無色、透明,具有折射光線的作用,故此雕刻出的形象立體感不強,形象不夠鮮明。為了彌補這一缺陷,造型時採用石雕和木雕手法,強調體面關係,突出形體基本特徵,力求輪廓鮮明,在此基礎上,精雕細刻,或者實行兩面雕刻,使線條互相相交,雕痕縱橫交錯,在光線反射作用下,尤顯玲瓏剔透,從而取得遠視、近視俱佳的觀賞效果。
泥塑
泥塑,即用粘土塑製成各種形象的一種民間手工藝。在民間俗稱“彩塑”、“泥玩”。發源於寶雞市鳳翔縣。流行於陝西、天津、江蘇、河南等地。2006年入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麵塑
麵塑,俗稱面花、禮饃、花糕、捏麵人。它以糯米麵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舊社會的麵塑藝人“只為謀生故,含淚走四方”,挑擔提盒,走鄉串鎮,做於街頭,深受民眾喜愛,但他們的作品卻被視為一種小玩意兒,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麵塑藝術作為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重視,小玩意兒也走入了藝術殿堂。捏面藝人,根據所需隨手取材,在手中幾經捏、搓、揉、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面,披上髮飾和衣裳,頃刻之間,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便脫手而成。
陶瓷雕塑
是陶瓷裝飾的一種。歷史悠久,約始自秦、漢,盛於明、清時期的德化窯、石灣窯和景德鎮窯等。一般指具有獨立性的立體陶瓷雕塑製品,需經模印、鑲嵌、及手工鏤、捏、堆塑、雕刻等成型過程並經高溫燒成。按製作方法可分圓雕、浮雕、鏤雕、捏雕等數種。按製品可分素雕和彩雕兩種,包括陳列美術品、日用生活器皿及玩具等。製作時必須考慮到乾燥和燒成收縮,防止翹扁變形及裂紋斑疵等。
石膏像
指以石膏為原材料雕刻而成的人物頭像,一般用於美術教學、練習之用。石膏像是頭像素描的基礎。畫石膏像是為了更好理解頭像的結構,光影。石膏像之所以色調面積大是材質決定的,如果你把真人頭糊上石膏也是這樣的效果。且色塊只是畫素描時人為定義的。
類型
從發展上看,雕塑可分為傳統雕塑和現代雕塑。傳統雕塑是用傳統材料塑造的可視、可觸、靜態的三維藝術形式;現代雕塑則用新型材料,利用聲、光、電等製作的反傳統的四維、五維雕塑、聲光雕塑,軟雕塑、動態雕塑等。
按傳統的材質,按環境和功能又可分為城市雕塑、園林雕塑、室內雕塑、室外雕塑、案頭雕塑、架上雕塑等。
由於雕塑的材料相當多種,有粘土、石、木、金屬、石膏、樹脂、象牙等。遂發展出幾種類別:
• 木雕:木雕的歷史相當悠久,早期的主題多半以宗教為核心,除雕塑宗教偶像之外,也用於祭壇、宗教場所的裝飾。在木造建築興盛的國家,木雕是隨著建築一同發展的。現代的木雕則有相當多元化的風貌,藝術家喜用抽象形來表現。此外,木雕也是印刷術發明的重要功臣,詳細請看木刻版畫
• 石雕:石雕發展的地區跟適合雕刻的石頭產在哪裡是很有關係的,產石發達的地區,石雕的歷史也相當悠久。過去石雕的作品常被用來當做花園的擺飾、門口的標誌、或是陵寢建築裝飾等,基於石頭厚重(不易被偷竊)、雕刻細節不易因風吹雨打而破壞,石雕作品多以戶外環境為主。常見的石雕材料是大理石。
• 泥塑
• 冰雕
• 沙雕
• 金屬雕刻
• 陶藝
形式
基本樣式
• 圓雕:指不附著在任何背景上、可以從各個角度欣賞的立體的雕塑。手法與形式也多種多樣,有寫實性的與裝飾性的,也有具體的與抽象的,戶內與戶外的,架上的與大型城 雕,著色的與非著色的等
• 浮雕:是雕塑與繪畫結合的產物,用壓縮的辦法來處理對象,靠透視等因素來表現三維空間,並只供一面或兩面觀看。
• 透雕:又稱為鏤空雕,是界於圓雕和浮雕之間的一種雕塑。在浮雕的基礎上,鏤空其背景,有單面浮雕和雙面浮雕,有框線的又稱為鏤空花板。
雕塑的三種基本形式:圓雕、浮雕和透雕。
圓雕
所謂圓雕就是指非壓縮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賞的三維立體雕塑。雕塑內容與題材也是豐富多彩,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動物,甚至於靜物;材質上更是多彩多姿,有石質、木質、金屬、泥塑、紡織物、紙張、植物、橡膠等等。
圓雕作為雕塑的造型手法之一,套用範圍極廣,也是老百姓最常見的一種雕塑形式。
浮雕
所謂浮雕是雕塑與繪畫結合的產物,一般是附屬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築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經常可以看到。由於其壓縮的特性,所占空間較小,所以適用於多種環境的裝飾。它在城市美化環境中占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內容、形式和材質上與圓雕一樣豐富多彩。
它主要有神龕式、高浮雕、淺浮雕、線刻、鏤空式等幾種形式。
我國古代的石窟雕塑可歸結為神龕雕塑,根據造型手法的不同,又可分為寫實性、裝飾性和抽象性。
高浮雕是指壓縮小,起伏大,接近圓雕,甚至半圓雕的一種形式,這種浮雕明暗對比強烈,視覺效果突出。
淺浮雕壓縮大,起伏小,它既保持了一種建築式的平面性,又具有一定的體量感和起伏感。
線刻是繪畫與雕塑的結合,它靠光影產生,以光代筆,甚至有一些微妙的起伏,給人一種淡雅含蓄的感覺。
透雕
去掉底板的浮雕則稱透雕(鏤空雕)。把所謂的浮雕的底板去掉,從而產生一種變化多端的負空間,並使負空間與正空間的輪廓線有一種相互轉換的節奏。這種手法過去常用於門窗欄桿家具上,有的可供兩面觀賞。
功能
雕塑按其功能,大致還可分為紀念性雕塑、主題性雕塑、裝飾性雕塑、功能性雕塑以及陳列性雕塑五種。
雕塑按照材料分類可分為泥雕,石雕,根雕,玻璃鋼雕塑或者陶瓷雕塑等多種類型。
紀念性雕塑
所謂紀念性雕塑是以歷史上或現實生活中的人或事件為主題,也可以是某種共同觀念的永久紀念。用於紀念重要的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一般這類雕塑多在戶外,也有在戶內的,如毛主席紀念堂的主席像。戶外的這類雕塑一般與碑體相配置,或雕塑本身就具有碑體意識。如1990年建成的《紅軍長征紀念碑》,堪稱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的雕塑藝術綜合體。
主題性雕塑
主題性雕塑顧名思義,它是某個特定地點、環境、建築的主題說明,它必須與這些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並點明主題,甚至升華主題,使觀眾明顯地感到這一環境的特性。它可具有紀念、教育、美化、說明等意義。 主題性雕塑揭示了城市建築和建築環境的主題。在敦煌縣城有一座標誌性雕塑《反彈琵琶》,取材於敦煌壁畫反彈琵琶伎樂飛天像,展示了古時“絲綢之路”特有的風采和神韻,也顯示了該城市擁有世界聞名的莫高窟名勝的特色。這一類雕塑緊扣城市的環境和歷史,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的身世、精神、個性和追求。
裝飾性雕塑
裝飾性雕塑是城市雕塑中數量比較大的一個類型,這一類雕塑 比較輕鬆、歡快 ,帶給人美的享受,也被稱之為雕塑小品。這裡專門把它作為一類來提出,是因為它在人們的生活中越來越重要。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美化你的生活空間,它可以小到一個生活用具,大到街頭雕塑。所表現的內容極廣,表現形式也多姿多彩。它創造一種舒適而美麗的環境,可淨化人們的心靈,陶冶人們的情操,培養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我們平時所說的園林小品大多都是這類雕塑。
功能性雕塑
功能性雕塑是一種實用雕塑,是將藝術與使用功能相結合的一種藝術,這類雕塑也是從你的私人空間如“檯燈座”,到公共空間如“遊樂場”等無所不在。它在美化環境的同時,也豐富了我們的環境,啟迪了我們的思維,讓我們在生活的細節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美。功能性雕塑其首要目的是實用,比如公園的垃圾箱,大型的兒童遊樂器具等。
架上雕塑
陳列性雕塑又稱架上雕塑,由此可見尺寸一般不大。它也有室內、外之分,但它是以雕塑為主體充分表現作者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風格和個性,甚至是某種新理論、新想法的試驗品。它的形式手法更是讓人眼花繚亂,內容題材更為廣泛,材質套用也更為現代化。但不管怎樣它都給有才能的藝術家提供了創造性的空間,並保證了人類最主要的藝術形式之一——雕塑,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以上所說的五種分類並不是界線分明的。現代雕塑藝術相互滲透,它的內涵和外延也在不斷擴大,如紀念性雕塑也可能同時是裝飾性雕塑和主題性雕塑;裝飾性雕塑也可能同時是陳列性雕塑。
材料
花崗岩
花崗岩是一種岩漿在地表以下凝卻形成的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長石和石英。花崗岩質地堅硬,很難被酸鹼或風化作用侵蝕,常被作為雕塑和建築物的材料。外觀色澤可保持百年以上,因此很多室外的雕塑作品採用花崗岩作為首選對象。花崗岩的顏色主要分為紅、黑、綠、花,其中,花系列的套用最為廣泛。
大理石
大理石屬於石灰岩,是在長期的地質變化中形成的。大理石是由於產於雲南省大理而得名。它包括大理岩、白雲質大理岩、蛇紋石大理岩、結晶灰岩及白雲等。大理石的質感柔和美觀莊重,格調高雅,是裝飾豪華建築的理想材料,也是藝術雕刻的傳統材料。但由於大理石瑕疵太多,因此適合作為小面 積的雕塑裝飾。大理石沒有花崗岩那么堅硬,因此容易摩擦損壞,不太適合在室外展放。
砂岩
砂岩由碎屑和填隙物組成,碎屑成分以石英為主,其次是長石、岩屑、白雲母、綠泥石、重礦物等。砂岩作為雕塑材質必須有化學物質為媒介,因此,其結實程度沒有花崗岩和大理石好,且顏色均勻程度也較前兩者差些。
鍛銅
鍛銅浮雕藝術是一門傳統藝術,早在中國古代和中世紀的古羅馬帝國,鍛銅工術便已十分盛行。21世紀的到來,新技術、新工藝的更新發展,為現代鍛銅藝術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台和發展空間。在現代設計潮流的影響下,鍛銅藝術具有了現代視覺藝術的形式特點。由於銅容易被氧化,因此,室內展放要多於室外 。鍛銅由於比較輕盈,適合作為浮雕的原材料。
鑄銅
鑄銅的歷史非常悠久,且技術成熟。鑄銅的工藝要比鍛銅複雜,藝術創作的復原性好,因此適合成為精細作品的材料,很受藝術家的喜愛,尤其人物雕塑最為常見。但其容易氧化,所以要多注意保養。
不鏽鋼
不銹耐酸鋼簡稱不鏽鋼,它是由不鏽鋼和耐酸鋼兩大部分組成的,簡言之,能抵抗大氣腐蝕的鋼叫不鏽鋼,而能抵抗化學介質腐蝕的鋼叫耐酸鋼。由於不鏽鋼有諸多的優越性,因此,很多的城市雕塑都是以它為材料。不鏽鋼要求雕塑本身簡潔大方,形體感明顯,且光影效果強烈,顏色的選擇性最大。
玻璃鋼
以玻璃纖維或其製品作增強材料的增強塑膠,稱謂為玻璃纖維增強塑膠,或稱謂玻璃鋼。由於所使用的樹脂品種不同,因此有聚酯玻璃鋼、環氧玻璃鋼、酚醛玻璃鋼之稱。
玻璃具有硬而易碎,具有很好的透明性以及耐高溫、耐腐蝕等性能;因此,用途廣泛,玻璃鋼作為雕塑材料,具有一定的實用性,一般作為樣稿,在室內多做為仿銅的效果。
泥塑
泥塑的製作方法大致分二種:一種是近代從西歐傳入的雕塑的製作方法;另一種採用我國傳統泥塑製作方法。
從西歐傳入雕塑的製作方法是:先要有一個雕塑鐵架子,架子根據塑像的姿態、形體的比例大小,而決定內部骨架的形狀;在骨架四周紮上若干小十字架,它的作用是將泥巴相聯成為一個整體,不至於塌落,便於塑造。架子做好後,根據預先做好的泥巴構圖進行放大塑造。 圓雕是立體的,要有一個整體觀念。先把四面八方的泥堆好,由簡而繁,逐步深入。第一步要注意每個角度的整體效果。第二步要分析形體結構是否準確,整體與局部的關係是否統一和諧。第三步著重形象的細緻刻畫,直到完成。泥塑因受氣候影響易裂變形,難以永久保存,故泥塑要變為一件作品須翻成石膏像。我們經常接觸到的雕塑作品,大都是石膏做成的,往往噴上各種顏色,使它產生青銅、木材、石頭等等的質感。關於翻石膏,有一套複雜的技術,這裡就不介紹了。
我國傳統的泥塑製作方法則不同。在我國的寺廟裡,許多神佛的塑像金碧輝煌,如果打碎一看,原來是一堆木材、泥團、棉花、斷麻、沙子、稻草、麥秸、葦秸、谷糠、元釘等等東西。它的製作程式大體是這樣的:第一步,根據神佛的題材、大小、動態、先搭好木製骨架,在骨架上捆上稻草或麥秸以增大體積,再用穀殼和稻草泥拌好的粗泥在骨架上用力壓緊、糊牢;第二步,等粗泥乾到七成的樣子再加細泥(細泥用粘土、沙子、棉花等混合而成),把人物的神態充分刻畫出來;第三步,等泥塑全乾透後產生大小許多裂縫,再加以修補;第四步,等泥巴乾透後,把表面打磨光潔,然後用膠水裱上一層棉紙,並加以壓磨,使表面一層更平正、細緻、堅固,再塗上一層白粉(白粉加膠水);第五步是在白色的形體上,根據人物的需要上各種顏色,待全部顏色上好後,再塗上一層油,以保護彩色的鮮艷,到此就全部完成了。
混凝土雕塑(水泥雕塑)
水泥雕塑又稱混凝土雕塑。使用水泥做為雕塑的主要材料,配合鋼筋構架,具有固如建築的長久壽命,擁有成本相對較低的優點。被廣泛套用在各種室外,廣場,公園,主題場所等大型的雕塑構建中。缺點是初始材質軟,硬化速度過快,體型笨重,成分配比不當容易出開縫,內裂。
麵塑
據史料記載,中國的麵塑藝術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和經營,可謂是歷史淵源流長,早已是中國文化和民間藝術的一部分。也是研究歷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學不可忽視的實物資科。就捏制風格來說,黃河流域古樸、粗擴、豪放、深厚;長江流域卻是細緻、優美、精巧。麵塑藝術的特點是"一印、二捏、三鑲、四滾"(泥塑的步驟),還有"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背脊、美女的腰"。 麵塑實際上是饃,用糯米粉和面加彩後,捏成的各種小型人物。主要出現在嫁娶禮品、殯葬供品中,也用於壽辰生日、饋贈親友、祈禱祭奠等等方面。農家把已蒸好的各種麵塑花擺在諸神前,其中豬頭形麵塑俗稱"大供",另外還有花模、花果模、禮模、饃玩具等。制面饃的工具十分簡單:白面、剪刀、菜刀、梳子、紅棗、花椒等物,只要掌握好發麵技術,按照式樣進行捏制,那么一個鮮活的面模形象就會脫穎而出。"
我國傳統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據文獻資科,漢代早已有麵塑的記載,宋代《夢粱錄》中曾記載著把麵塑用在春節、中秋、端午以及結婚祝壽的喜慶日子。在陝西、河北也有把麵塑稱作"面花"和"年模"的,並將這古老習俗一宜貫穿於節慶日子的始終。從年三十到正月十五,鄉村中到處可見互送禮饃的歡快場面。在陝西關中東部婦女幾乎人人都是製作禮模的高手,其申尤以年長的婦女技藝更是高超。
工具
工具是雕刻家從事創作的最直接的助手和伴侶。雕塑的基本工具有:
雕塑刀
為泥塑工具,用於刮、削、貼、挑、壓、抹泥塑和造型 。又分為3種 :第一種為金屬工具,由鋼( 發藍防鏽 )、不鏽鋼、黃銅等製成,刀頭分斜三角形、柳葉形、卯葉形和箭鏃形,有的邊緣為鋸齒狀。第二種為非金屬工具,由竹、木 、骨 、象牙 、牛角、塑膠等材料製成。大型的刀具形狀有鞋底形、墨魚骨形、拇指形 、斜三角形等 ;小型刀具形狀有菱角形 、小腳形、球形、條形等。第三種為刮刀,可切削造型和做衣紋,有各種圓弧形和方形雙面刮刀等。
石雕鑿
為鋼質桿形石雕工具,下端為楔形或錐形,端末有刃口,用錘敲擊上端使下端刃部受力,按刃部形狀分尖鑿、平鑿、半圓鑿和齒鑿,是石雕基本工具。
石雕錘
為敲擊工具,用以敲擊石雕鑿或木雕刀雕刻石、木料,分大、中、小三號。花錘亦是石雕錘,直接以錘面敲擊石塊,造成粗獷厚重,渾然一體的雕塑感。剁斧用於直接剁砍石面,砍出工整平行的細線,能加強雕塑體面的方向感、韻律感。
木雕刀
一般由刀頭、刀把和鐵箍構成,依刃口形狀分平口、斜刃、三角和圓口刀 4 種,按頸狀分有曲頸 、直頸兩種 ,每一類又各有大、中 、小 3 號。
弓把
為塑用卡鉗 。可測量距離,有兩個可開合的象牙形卡腳,也可隨時改變卡腳的彎度。
比例弓把
是雕塑放大用的度量工具。
點型儀
為三坐標定位儀,用於複製石雕與木雕。在石膏像上找出 3 個基準點,用點型儀上的定位鋼針對準並固定,利用點型儀上可滑動的部件和萬向關節及指針,可對準雕像上任何一個空間位置,把可移動的部件鎖定 。把點型儀 挪到石塊或木料上 ,鋼針對準 相應的基準點,指針能把石膏像上的點標於石頭或木塊上,就能準確地複製成石雕和木雕。
現代城市雕塑
隨著現代文明進步的步伐,城市建設的進程也日趨現代化。伴隨著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大量的城市雕塑也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根據雕塑在城市和文明建設進程中的套用,現代城市雕塑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景觀園林雕塑——這種雕塑大部分以室外雕塑的形式分布於各風景區和園林景區,與所處的環境融為一體。兼具美化環境和傳承文化的作用;
城市主題雕塑——這種雕塑大部分分布於城市的主要標誌性建築、街道、商業區。主要起展示城市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的作用;
校園雕塑——這種雕塑以室內和室外雕塑的形式存在於校園內,一般蘊含著一定的鼓舞、紀念意義,能夠與校園文化和歷史融合,對師生起一種感召、倡議的作用;
工程雕塑 ——這種雕塑大部分以室外雕塑的形式存在於各類重要工程附近,起紀念意義,根據特殊的工程行業還兼帶一些警示的作用。
雕塑在人們的生活中演繹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它儼然成為了一種藝術。雕塑的價值也在於此,那就是的雕塑的審美,雕塑的特徵是單純與豐富相對立的。
如今各個城市、小區、花園中都有各種各樣的雕塑存在,像那些漂亮的城市銅雕、人物銅雕,都可以起到很高的觀賞價值。雕塑藝術在人們的生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使人們懂得了如果去欣賞,如何去享受,雕塑本身就是人的精神凸現,內心精神世界的媒介物,如今的建築和雕塑的結合不是簡單的拼湊而成,而是在共同組成的環境中相互補充。
相關紀錄
珍奧核酸雙螺旋雕塑位於中國遼寧省大連市生物谷,由珍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於2012年4月19日開始建造,2013年10月7日完工。該雕塑由7根高10米的不繡鋼柱支撐,為直徑27.7米、周長87米的環形、特大不繡鋼質雙螺旋雕塑,創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大的雙螺旋雕塑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