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錦攝影

集錦攝影

本書是現代攝影叢書中的一冊,主要講述了集錦攝影的產生和發展,集錦攝影的創作技巧以及集錦攝影的藝術追求。

基本信息

攝影方式

內容

“集錦攝影”(COMPOSITE PICTURE,直譯為合成畫),應作為專有名詞來看,在意義上,特指具有某

種風格特徵和表現形式的攝影藝術作品。郎靜山在《集錦照相概要》中,開宗明義地談到兩者區別時說:“而集錦照相則不然,雖同一拼合,但經作者放映(即放大)時之意匠與手術之經營後,遂覺天衣無縫,其移花接木旋乾轉坤,恍若出乎自然,迥非剪貼拼湊者可比擬也。此亦即吾國繪畫之理法,今日實施於照相者也。”

關於郎氏風格

在郎靜山全部作品中,集錦攝影表現出最鮮明而統一的風格特色。西方人稱之為“郎氏風格”(Lang’S Style),這不僅是作者運用藝術方法的習慣表現,而且體現出作者在藝術形式上從始至終遵循的風格規範——仿中國畫、寫意抒情和師古之法。

仿中國畫

中國繪畫藝術有悠遠的發端,如果從長沙陳家大山楚墓中出土的兩件“帛畫”算起,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隋唐之際,繪畫多以寫生人物為主,隨後,自然風景成為古代畫家致力表現的題材。宋、元、明、清各期傳世的山水畫都展示出成熟的中國繪畫技巧和不同的時代風格,中國繪畫理論的建樹也日趨完善,形成了中國傳統繪畫的形式法則和程式規範。因此,中國畫無論在技法上,還是在透視處理、畫面比例、線條結構等造型方法上和西洋繪畫藝術都有不同之處。

攝影藝術是在人類科學技術進步的基礎上建立的。從造型效果看,和西洋繪畫有相似之處。因此,在攝影造型藝術理論沒有完善的時候,很多攝影家的作品都在儘量追求西洋繪畫的藝術效果。而集錦攝影,則在追求中國繪畫藝術的造型效果上獨闢蹊徑,這是它藝術風格建立的根本所在。所以說,集錦攝影在形式上仿中國畫,這是它風格特徵之一。

寫意抒情

藝術方法上具有浪漫主義創作傾向。集錦攝影是抒情寫意的,有的研究認為,從創作心理上劃分:東方藝術的傳統特點是整體型、感性型,具有很強的繼承性和程式性;西方藝術屬於理性型,具有科學性和推理性,是以自然科學方面的成就為基礎的。“意匠經營”可達畫境,歷來是中國畫家藝術追求的核心,所以近代寫意畫(並非專門國畫技法)盛行。集錦攝影是以現實生活為創作素材的原型,通過攝影手段創造出主觀的、合乎作者審美理想的藝術形象。與現代主義的藝術創作方法相比,集錦攝影作品具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富於抒情,和現代生活有很大距離,然而和中國傳統的寫意畫是同理的。

師古之法

師古之法,就是風格摹擬。郎氏以風景為題材的集錦攝影作品,主要是模擬中國古代各時期的山水畫。宋、元、明、清各期,不同畫派之間,在繪畫技法乃至風格上都有明顯不同之處,畫界稱之為“時代氣息”。從藝術效果而論,既體現了不同的時代風格,又有畫家的個人風格。集錦攝影,在摹擬繪畫形式的同時,也要求作品摹擬出不同時代、不同畫派的藝術風格。

上述三個特點,是郎靜山集錦攝影創作的風格規範,構成了集錦攝影

點的風格特徵。其造型特徵及所用之技法,因篇幅所限不作討論。

藝術傾向

郎靜山幼年時代,正趕上封建社會滅亡前夕,國家和個人的前途渺茫。辛亥革命成功後,帝制覆滅,大多數封建時代的官僚士大夫階層人士在失意的情況下,產生了消極的不求進取的思想情緒,這種家庭環境影響給郎靜山的思想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以致經常流露在前期的作品中間。所以,早期相當的作品,都充滿著超脫現實感情色彩,把他推向了浪漫主義藝術創作方法一端,這種傾向和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的創作主流非常吻合。因此,郎靜山的早期作品,題材多是表現佛門的清幽,或道家的“出世”。獨坐的賞溪者,或悠閒汲水的勞動者。顯露出與時代不相融合的安逸、孤獨、超脫現實的創作感情,形成了前期作品表觀的主要思想內容。

早年,父親和美術老師李靖蘭在藝術上對他的影響是極深的。這一點使郎靜山不止一次地回憶。他從小就接受了包括繪畫在內的民族傳統的藝術形式感染,並且深為喜愛,他始終認為:“中國的藝術就應該有中國的民貌與精神。”對民族形式的追求,郎靜山已達到了迷惘的地步,以致表現在生活習慣中,郎氏直到晚年,依然保持著布履和長衫,而在藝術上更達到無以復加的境界。從氣質上分析,表明郎靜山是一個崇尚“國粹”的典型人物。在他接受攝影藝術品種的同時,他的藝術主張是:“中國畫與攝影均為平面藝術,理法相通(實際上有很大差異,前節已談到——筆者),直接攝影可取經營之法,集錦照相可效傳模移寫之工,而物體影繪安排章法,寫意即是抽象。”所謂“經營位置”“傳模移寫”是東晉畫家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的國畫“六法”理論,是歷代畫家遵循和發展的美學形式法則。因此,集錦攝影的創立,既是個人氣質的表現,又是對民族傳統形式所求的集中體現。

郎靜山在審美理想和審美趣味上的個性,和大多數中國畫家所承襲的美學傳統是極相似的。中心思想是形式美勝於自然美。郎靜山說:“宇宙之物,森羅萬象。其中有使人喜好者,亦有使人憎惡者,惟皆出乎造化之自然。所謂萬物並育,自不能因人好惡而存棄之。故吾國歷來畫家之作畫,雖寫一地之實景,而未嘗做刻板之描摹。類皆取其所喜而棄其所惡者,以為其理想境界。”他認為由於攝影術本身的技術特性,往往因受到拍攝角度、環境的限制,不能表現出完美的藝術形式,而“殊為遺憾”。這種美學思想,是集錦攝影的思想基礎。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這種美學思想便使作者把全部的感情融入了藝術創作,對大自然的理想化描繪,作為藝術家情感的寄託。

書名

出版信息

作者:丁遵新著

ISBN:10位[7805365873] 13位[9787805365879]

出版社:浙江攝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03

定價:¥30.00 元

內容提要

全書圖文並茂,講解以照片為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兼具知識性、指導性及實用性為一體,讀者不僅可從本書中系統了解集錦攝影,同時亦可從本書中獲得指導與啟迪,拍攝出優秀的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