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司

雅司

多發生於兒童與青少年,中國的廣東、福建、廣西、台灣等地曾偶有散發病例。自1941年日軍侵入江蘇後,從南洋將此病帶入,致成雅司在江蘇北部淮陰一帶流行,並波及江蘇其它地區和上海、浙江等地。1949年以後,經過積極防治,不久即被消滅。目前,中非、南美、東南亞及大洋洲赤道線上的一些農村地區仍有雅司存在。

基本信息

疾病名稱

雅司

疾病別名

熱帶莓瘡

疾病分類

皮膚性病科,感染科

症狀體徵

雅司 雅司

本病的潛伏期約為3~4周。臨床表現可分為三期。

(一)一期,又稱母雅司期或原發損害期。感染後經過潛伏期在感染部位發生單個皮疹,為扁平或半球狀隆起的丘疹,逐漸增大突起,直徑可達2~5 cm,表面覆以黃褐色薄痂或污黃褐色厚痂,除掉痂皮可見皮損呈淡紅色肉芽,凹凸不平似楊莓狀,其中含有大量的細弱密螺鏇體,此即為雅司的原發疹,稱為母雅司。母雅司的膿汁附著於周圍可發生一些較小的同樣此疹,圍繞母雅司呈衛星狀。母雅司好發於四肢及面部,但患有雅司的嬰兒可將病損傳播於母親的乳房及軀幹。患者自覺癢感,局部淋巴結腫大,無壓痛。母雅司經過數月後自然消退,留有輕度萎縮和色素脫失。

(二)二期,又稱雅司疹期。母雅司發生後數周至數月即進入二期。此期皮損與母雅司相似,但較小,數目較多,好發於顏面及四肢。皮疹最初表面平滑,以後分泌物增加,形成黃褐色痂皮,痂皮增厚可呈蠣殼狀。二期皮疹也可群集,中央的皮疹消退後留有色素沉著,周圍皮疹排列呈環形,稱為錢癬樣雅司。位於肘窩、肛周、腹股溝部位的皮疹痂皮脫落後露出淡紅色莓狀肉芽面,有大量分泌物,形似扁平濕疣樣損害。在足背常見疣狀損害,眼瞼皮疹為結痂性。二期雅司的粟粒狀皮疹好發於肩部,類似腺性苔鮮,稱為莓瘡性苔蘚。二期雅司疹內含有大量細弱密螺鏇體。局部淋巴結腫大,但不化膿。二期雅司疹經數周或數月後可自然消失,不留痕跡或留有色素沉著。

雅司 雅司

(三)三期,又稱潰瘍結節性雅司期。多數雅司病人有的病程終止於二期,但有部分患者在感染5~10年後要進入三期。三期雅司皮疹類似梅毒的樹膠樣腫,發生無痛性潰瘍,邊緣峻削或呈緣下穿掘,向四周擴延。可融合成輪廓狀或蛇行狀,長期不愈。在其分泌物中查不到螺鏇體。潰瘍癒合後留有色素脫失的萎縮性瘢痕。此外,三期雅司可在掌跖部發生角化過度,呈瀰漫性或點狀,有皸裂或凹陷,形成典型的斑駁狀,以跖部為多見,三期雅司常在脛骨和其它長骨的骨質膜發生樹膠腫樣損害,骨損害不僅有骨膜炎、刀脛等,而且常引起骨質疏鬆甚至空隙形成。鼻骨破壞及上顎穿孔也可偶見。在肘、膝、髖關節附近可發生近關節結節,單個或多個。三期雅司的預後較梅毒良好,但痊癒後往往造成畸形與毀容。

疾病病因

雅司的病原體是細弱密螺鏇體,又稱雅司螺鏇體,與梅毒螺鏇體和品他螺鏇體同屬密螺鏇科,長約8~16μm,粗約0.2μm,有8~16個規則的密螺鏇。從形態、運動、不易著色和不能在體外培養等生物特性來看,這三種螺鏇體是相同的,血清學反應也相似,但各自的臨床表現不同,流行病學也有差異,實驗動物接種後的病理改變也有區別。雅司的傳染源主要是雅司病人。

病理生理

健康人通過破損的皮膚接觸到含有雅司螺鏇體的滲出液而被感染。螺鏇體進入血循環後引起骨骼、淋巴結及遠處皮膚的損害。此外,有報告蠅類也可傳播此病。此病以皮膚受累為主要特徵,並不累及心臟和中樞神經系統,亦未見胎感測染。

病理變化

母雅司和二期雅司疹都是炎症性肉芽腫病變,表皮嵴及乳頭體變寬下伸,棘層肥厚,大量中性白細胞侵入表皮層形成微膿瘍。真皮內有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血管擴張但血管壁少見變化。螺鏇體主要存在於表皮棘層,也可見於乳頭層。三期雅司皮疹在真皮內有上皮樣細胞、單一核細胞及漿細胞浸潤,晚期可見壞死,往往出現巨細胞,但血管壁變化較少。此外,在母雅司出現2周左右後,非特異性梅毒血清反應呈陽性。

檢查

檢查 檢查

根據本病的流行區、感染史、典型的皮疹以及滲出液暗視野顯微鏡下查到細弱密螺鏇體即可診斷。主要需與梅毒鑑別,二者雖都屬螺鏇體感染所致,病程也有類似之處,但梅毒主要通過性傳播,初瘡部位常在生殖器部位,二期皮疹分布形態也不同,二期雅司無斑狀皮疹,不侵犯黏膜,有癢感,無脫髮及眼部損害。三期雅司無神經系統及內臟損害,全身症狀也較輕,據此可以作出鑑別。此外,雅司需與孢子絲菌病、芽生菌病、麻風、皮膚利什曼病等相鑑別。

本病主要是進行常規物理檢查。最常進行的是神經-肌電圖檢查:

運動神經元的單次發放衝動可引起其軸突所支配的全部肌纖維的同步收縮,所記錄到的電位即MUP。正常情況下,神經衝動使一個運動單位的所有肌纖維同步放電,產生一個MUP,但在失神經的肌纖維中就不復如此,失神經支配的肌纖維在2周后,對乙醯膽鹼的靈敏性增大,可達到正常的100倍。它們會自發地發放電位,也就是纖顫電位。神經電圖對周圍神經損傷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肌電圖的異常只能證明神經原性損害,而神經電圖改變則使損害定位更為明顯。MCV對周圍神經外傷很敏感,與運動纖維粗纖維易受傷有關。

根據神經肌電圖表現明確損傷性質:

①完全損傷:有自發電活動,無MUP,CMAP、SNAP、MNCV均消失;

②嚴重損傷:有自發電活動,無MUP,CMAP波幅下降、SNAP下降或消失、MNCV減慢或消失;

③不全損傷:可有自發電活動或插入電位延長,MUP減少、CMAP下降、SNAP下降、MNCV正常或減慢

診斷

根據本病的流行區、感染史、典型的皮疹以及滲出液暗視野顯微鏡下查到細弱密螺鏇體即可診斷。主要需與梅毒 鑑別,二者雖都屬螺鏇體感染所致,病程也有類似之處,但梅毒主要通過性傳播,初瘡部位常在生殖器部位,二期皮疹分布形態也不同,二期雅司無斑狀皮疹,不侵犯黏膜,有癢感,無脫髮及眼部損害。三期雅司無神經系統及內臟損害,全身症狀也較輕,據此可以作出鑑別。此外,雅司需與孢子絲菌病、芽生菌病、麻風、皮膚利什曼病等相鑑別。

1.流行病學傳染源為病人,病原體通過接觸由損傷處侵人人體而致病,不通過性行為感染,故不屬於性病,中國原無此病,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曾流行於江蘇北部淮陰一帶及鄰近地區。本病60年代中期已基本消滅。

2.臨床表現本病發展為三期:

第一期(母雅司期)主要為發熱倦怠,入侵處形成丘疹,逐漸形成質硬如橡皮的圓形或環形肉芽腫,直徑可達3~4cm伴有癢痛感,稱為母雅司。

第二期(雅司疹期)主要為結節型皮疹,形似玉米或楊梅大小,質硬如橡皮,有壓痛,表面覆乾灰色或黃色、厚薄不一的結痂,常伴畏寒、發熱、納差、全身酸痛。

第三期:為潰瘍結節性壞死期,本病病程呈慢性進展,可數年不愈。皮損多見於四肢暴露部位。

3.實驗室檢查在一期、二期損害中,暗視野顯微鏡檢查雅司螺鏇體陽性,發病l~2個月後血清VDRL或USR試驗呈陽性反應。

4.病前有與病人密切接觸史,或流行區居住史,具有典型皮疹,診斷不難,一期、二期損害可查螺鏇體,發病1~2個月後血清VDRL或USR試驗陽性有助於診斷。

5.本病需與梅毒鑑別。

治療方案

在治療方面,青黴素為首選藥物。成人肌內注射苄星青黴素G120萬u,可使早期損害消失,不再復發。晚期患者則需每日注射一次,7~10d為一療程,青黴素總量600~1200萬u,可用3~5個療程。對青黴素過敏者可用紅黴素或四環素,每日口服4次,每次0.5g,療程2周。對三期雅司的潰瘍需要局部套用防腐敷料。如已致成畸形,需要進行外科整形手術。

在治療方面,主要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根據傷情採用神經減壓、松解或縫合術。必要時用屈肘,肩內收前屈及神經前移等法克服缺損。如缺損多則作神經移植術。神經吻合後效果較正中神經尺神經為好。

2、如不能修復神經,可施行前臂屈肌屬肌腱轉移伸肌功能重建術,效果較好,肱三頭肌癱瘓影響不甚嚴重,因屈肘肌放鬆和地心引力可使肘關節伸直。

3、神經未恢復前可使用懸吊彈簧夾板,以減少伸肌過度牽拉,影響療效。

疾病預防

由於本病為接觸性傳染病,應避免與雅司患者接觸,同時要防止皮膚外傷及昆蟲叮咬。

安全提示

1、大力宣傳預防雅司病的知識,注意個人衛生,防止接觸病人感染此病。

2、積極治療病人,消滅傳染源。

3、前往雅司病地方流行區的旅行者,仍應該注意個人衛生,避免與具有雅司病臨床症狀的人直接接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