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雄鎮關為古代關隘。在南澳縣後宅東8.5公里,深澳與雲澳兩鎮交界之山坳。公元1565年(明嘉靖四十四年),廣東副總兵劉顯率師3萬到南澳圍剿吳平。吳平憑藉木城土堡和深澳灣相持三月。閩浙總兵戚繼光領婺兵5000來援,從背後奇襲搗毀吳平寨。公元1585年(明萬曆十三年)南澳副總兵劉大勛建關。公元1620年(明萬曆四十八年),南澳鎮副總兵何斌臣拓建重修。關為灰沙夯築,建築平面為長方形,長24米,寬7米,高5米。後毀。公元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總兵楊嘉瑞重建,關高約10米,圍約350米。關前西側真武廟門頂書“威鎮南天”4個大字。關門有“雄鎮關”石匾,為清光緒年間深澳拔元貢生康世奇所書。1918年大地震關塌門倒,1928年林先立重修,將“雄鎮關”石匾移至北面門頂。1938年許偉齋再修雄鎮關,於關門北面兩側刻對聯“雄跨南北雙方脊,鎮懾雲深兩澳關”,並於關門南嵌“雲深處”石匾。1946年釋妙里又捐資修建,並在關頂塑十八羅漢,既為關隘,又為佛堂,從而改變了原來僅是關隘的格局。蓮禪、怡深、純寂、澄源等僧人曾居此。1981年9月縣人民政府重修關隘主座,余廢。主座參照明代關隘圖樣修建,關頂鋪石磚,四周砌箭跺,關下築擋土牆,改設平台石級,北面重樹碑刻,立南澳縣級重點文物保護標誌。
地理環境
雄鎮關位於廣東省汕頭市南澳縣深澳鎮南面約三公里的雲澳與深澳交界的山坳。那裡地勢險要,東倚金山,西連馬鞍山,自南而北,唯有此路可通,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那裡是當年深澳總兵府南面的屏障,是兵家必爭的軍事要地。傳說明朝嘉靖年間,浙江總兵戚繼光奉旨到南澳平定吳平時,就在此地出奇兵而獲勝。這個戰役曾出動閩粵兩省官兵,是當年有名的戰役,雄鎮關也就從此名聞遐邇。建築結構
雄鎮關的關城,始建於公元1585年(明萬曆十三年),1982年整修。關牆為長方形,有垛口,長24米,寬丁米,高5米。關的正門朝北,門頂橫書“雄鎮關”三字,據說是清光緒年間修復關隘時深澳鎮拔元貢生康世奇手書。關的正門兩邊有對聯:“雄跨南北雙方脊,鎮攝雲深兩澳關”,是1938年南澳賢達柯禮臣書寫的。對聯點明了地勢的雄奇和關隘的險要。關牆的背面,門匾書“雲深處”三字,也是柯禮臣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