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許鋒,甘肅蘭州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州市小小說學會會長、廣州市蘿崗區作家協會主席。國家二級作家。教育部“十一五”課題組文學專家。
現任職於廣東南海東軟信息技術學院。
已出版長篇小說《新聞記者》、散文集《心靈北疆》等7部作品。
散文集《心靈北疆》獲第六屆廣州文藝獎,並進入全國“農家書屋”;入選瀋陽師範大學職業技術學院公共課教研部《閱讀與欣賞》推薦書目。散文《興隆紅葉情》、《城市的風箏》,雜文《自尊心》、《自覺》等多篇作品入選多部中學語文教材、高中課外閱讀訓練教材、多省高考語文模擬試卷、大學新聞系教材。散文《瘦西湖的雨》獲“長江頌”全國遊記散文徵文優秀獎。散文《民工的火車》獲2004年全國報紙副刊銀獎。散文《拯救父親》獲第五屆海內外華語文學創作筆會二等獎。
散文、小小說、隨筆、雜文作品多次入選由中國作家協會、中國小說學會、廣東省作家協會、中國散文學會、小小說選刊、微型小說選刊、羊城晚報等主編,長江文藝出版社、灕江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花城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等出版的年選、選集。
書摘
雁不歸
許鋒
“伊啊,伊啊”,“伊啊,伊啊”——這是豆雁的叫聲。很本色。每年八九月間,北方的豆雁就要準備去南方過冬了。自北而南,千山萬水,很不容易,詩曰:“孟春之月鴻雁北,孟秋之月鴻雁來”,說的就是這件事兒。
頭雁突然想變一變規矩,今年不去南方了,就待在北方。這個念頭一冒出來,它就很激動,激動難耐,在天上飛來飛去,“伊啊,伊啊”,“伊啊,伊啊”。
頭雁不知規矩是哪位老祖宗定的,自打它記事起,大家都這么乾,多遠的路啊,不斷地飛,飛,渴了餓了才下來休息一會兒,想擇木多棲會兒,沒門兒,老頭雁一瞪眼,大家趕緊再飛,跟逃難似的。
今年幹部改革,領導換了。頭雁剛上任就想點一把大火給大家看看。既大,就要有魄力,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大家一聽,都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不行不行,不行不行,遷徙雖然要歷盡千辛萬苦,但大冷天待在北方會被凍死,你這是在冒險。
發出不同聲音,喊得最起勁的是一隻老豆雁。頭雁喊了一聲,來啊,把這隻老不死的拉出去拔毛。這一招兒果然奏效,會場立時雁雀無聲。頭雁說,大家不要激動,這事兒有一定的危險性,但千里迢迢死命地飛來飛去就沒有危險嗎,事實上,我們每年在遷徙過程中都有夥伴兒累死、餓死、被害死,以及掉隊、失蹤,損失慘重,而留在北方,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無謂的犧牲。不是嗎?
會後,有個別的豆雁還是想不通,有意見,發牢騷,它們無一不被豆雁降職、降薪、開除、乃至就地拔毛。拔毛是它們刑法里的“極”刑。
大家都一致擁護頭雁的決策,認為這項決策有遠見,屬於高瞻遠矚,運籌帷幄。《雁報》為此連續刊發評論員文章,對頭雁的舉措給予高度肯定。
一轉眼就進入冬天了。北方的冬天可真冷,大家擠在黃河邊組成雁牆取暖,頭雁居中,這一招有用,裡面真挺暖和,但外“牆”一圈兒豆雁倒了霉,凍傷的,凍暈過去的,凍死的,都有。堅持了一個月,頭雁覺得不行,又帶領大家去市區,市區尾氣足,溫度高,大家集中行動,“伊啊,伊啊”,“伊啊,伊啊”,城市廣場一下子被豆雁擠得滿滿當當。人好奇,遠遠地看,也有膽子大的,一手一隻,拎回去宰了熬湯。頭雁仍居中,小的們鋪了草,搭了窩,好話說著,好吃好喝。不斷有雁報告外面的情況,報告損兵折將的,一律以混淆軍心處置,報告人餵食的,或乞到食物的,或與人打成一片的,一律有賞。
豆雁占據城市廣場的訊息隨著媒體的報導,全城上下無一不知,不曉。剛開始新鮮,大家都擠了去看,但人越來越多,車禍、擠傷等事故和群體意外事件越來越多,市長很生氣,讓動物園把豆雁收了。
相對來說,動物園條件最好,那裡的鳥兒都有越冬的體會和經驗。頭雁一聽這個訊息,覺得歪打正著,正好,既解決了生存,又確保了溫飽,省卻了南來北往舟車勞頓之苦,這在豆雁的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但動物園地方有限,一半雁住進了雁籠,一半只能露宿。籠子裡有暖氣,外面天寒地凍。頭雁帶頭進了籠子。外面的豆雁多數都被凍死,之後進了餐館,成了一道名菜。
一晃兒春暖花開了。憋屈了一冬,該出去透透氣了。頭雁要飛,它使勁呼扇翅膀,沒飛起來,還一頭栽到地上,它一摸肚囊,哎呦,厚墩墩的,足有半斤肥肉。
都飛不起來了。
頭雁在開會時說,伊啊,事實證明,“北留”是正確的,一次性解決了大家的歸屬問題,大家自此衣食無憂。當然,頭雁略有些沉重地緩緩說道,伊啊,代價總是難免要付出的,沒有犧牲哪有和平,大家更要珍惜目前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好好享受。
全場“伊啊”、“伊啊”響聲一片。
原載於2010年3月1日《羊城晚報》;2010年4期《雜文選刊》,2010年11期《青年博覽》轉載。新華網、中國廣播網、網易、大眾網、騰訊網、中國日報網、新民網、星島環球網、現代金報網、深圳新聞網等全國主要入口網站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