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別名
鬼壘穴,鬼眼穴,陰白穴定位
在足大趾末節內側,距趾甲角0.1寸。
解剖
有趾背動脈;為腓淺神經的足背支及足底內側神經。
主治
![添加](/img/e/dc1/ml2ZuM3X2EzM0QTOzAjM1kDNzITM1MTO0QDMwADMwAzMxAzLwIzLx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②便血、尿血等慢性出血證。
③癲狂、多夢等神志疾患。
④驚風;⑤腹滿,暴泄。
古代記述:腹脹,逆息,腹中有寒氣,氣喘,腸熱暴泄,膈中悶,嘔吐不欲食飲,熱病衄血不止,煩心善悲,足脛中寒,不得臥,氣滿胸中熱,夢魘不寧,女子月事過時不止,崩漏,吐血,大小便皆血,屍厥死不知人,脈動如故,男隱卵大{94}病,小兒客忤,慢驚風,癲狂。
近人報導:月經過多,子宮痙攣。
配伍
配地機、三陰交治療出血症。
臨床套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腸炎、精神分裂症、神經衰弱等。配氣海、血海、三陰交主治月經過多;配脾俞、上脘、肝俞主治吐血;配大敦治療昏厥。
方例
屍厥、死不知人、脈動如故:隱白、大敦。衄血劇不止:隱白、委中。
不得臥:隱白、天府、陰陵泉。
吐衄血:隱白、脾俞、上脘、肝俞。
便血:隱白,足三里。
月經過多:隱白、氣海、血海、三陰交。
操作
淺刺0.1-0.2寸,或用三棱針點刺擠壓出血
刺灸法
直刺0.1寸或點刺出血;可灸。
功能
健脾寧神,調經疏血。
解析
1)隱白。隱,隱秘、隱藏也。白,肺之色也,氣也。該穴名意指脾經體內經脈的陽熱之氣由本穴外出脾經體表經脈。本穴有地部孔隙與脾經體內經脈相連,穴內氣血為脾經體內經脈外傳之氣,因氣為蒸發外出,有不被人所覺察之態,如隱秘之象,故名。
2)鬼壘、鬼眼。鬼,與神相對,指穴內氣血來自地部。壘,堡壘也,土堆也。眼,孔眼也。
鬼壘、鬼眼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來自地之內部。理同隱白名解。
3)陰白穴。陰,地部也。白,氣也。陰白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來自地部,且為肺性之氣。理同隱白名解。
4)脾經井穴。井,地之孔也。因本穴有地部通道與脾經體內經脈相通,為孔井通道,故為脾經井穴。
5)本穴屬木。屬木,指本穴氣血物質運行變化表現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地之地部的氣化之氣,其性溫濕,有木的生髮特性,故其屬木。
附註:足太陰經所出為“井”。
隱白穴意義:脾經體內經脈的氣血由本穴外輸脾經體表經脈。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濕熱之氣,位處地之上部天之最下部。
運行規律:濕熱之氣由地之地部上至地之表部。
文獻摘錄
《靈樞·本輸》:“足大指之端內側也”;
《靈樞·熱病》:“去爪甲如薤葉”;即足大趾趾甲廊內側角後旁1分凹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