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簡介
地機穴Dìjī(SP8)是屬足太陰脾經,其位於陰陵泉穴下3寸。
定位正坐或仰臥位,在陰陵泉直下3寸,當陰陵泉與三陰交的連線上,脛骨內側面後緣處取穴。地機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穴的連線上,陰陵泉穴下3寸。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腓腸肌→比目魚肌。淺層有隱神經的小腿內側皮支和大隱靜脈。深層有脛神經和脛後動脈、靜脈。
主治可治療腹痛,泄瀉,小便不利,水腫,月經不調,痛經,遺精等症。配三陰交穴治痛經;配隱白穴治崩漏。配合穴陰陵泉治療股內側痛。股內側痛多由氣虛寒凝,經脈失養,肌肉攣縮而成。其病位屬脾經所過之處,地機穴為脾經之郄穴,是本經經氣深集的部位,具有較強的解痙鎮痛,行氣活血之功,陰陵泉是脾經之合穴,脈氣最盛,使氣隨血流,氣行血行,脈道充盈,氣血流暢,經筋和緩,疼痛自止。
古代記述:腹脅氣脹,水腫,腹堅,不嗜食,小便不利,溏瘕,腹中痛,髒痹,腰痛,疝,痔,月經不調,症瘕,遺精。
近人報導:痛經。
操作
直刺1.0~1.5寸
概述
取穴方法:地機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穴的連線上,陰陵泉穴下3寸。解剖:在脛骨後緣與比目魚肌之間;前方有大隱靜脈及膝最上動脈的末支,深層有脛後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後方有脛神經。
主治疾病:腹痛,泄瀉,小便不利,水腫,月經不調,痛經,遺精。
人體穴位配伍:配三陰交穴治痛經;配隱白穴治崩漏。
刺灸法:直刺1~1.5寸。
別名:脾舍,地箕。足太陰郄穴。足太陰經郄穴。
穴義:脾土物質在此隨經水運化人體各部。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及經水中的脾土微粒。
運行規律:經水循脾經流向陰陵泉穴,脾土微粒沉降於穴周。
功能作用:滲散脾土水濕。
治法: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之。
名解
(1)地機。地,脾土也。機,機巧、巧妙也。該穴名意指本穴的脾土微粒隨地部經水運化到人體各部,運化過程十分巧妙。本穴物質為漏谷穴傳來的降地之雨,雨降地部後地部的脾土微粒亦隨雨水的流行而運化人體各部,脾土物質的運行十分巧妙,故名。
(2)脾舍。脾,土也。舍,來原也。脾舍名意指本穴為提供脾土物質的來源之處。本穴物質為漏谷穴傳來的降地之雨,脾土物質隨雨水的流行而輸送人體各部,為人體營養物質的重要來原之處,故名脾舍。
(3)地箕。地,脾土也。箕,挑土的工具。地箕名意指脾土物質通過本穴而運化。理同地機名解。
(4)足太陰郄穴。郄,孔隙也。本穴為脾土物質的主要運化之處,脾土物質的運化是通過地部水液而運行的,脾土物質的運行量不大,如從細小的孔隙中通過一般,故為足太陰郄穴。
功用運用
特異性:足太陰經之郄穴。
功用:健脾滲濕,調經止帶。
主治病症:
1、婦產科系統疾病:月經不調,痛經,功能性子宮出血,陰道炎;
2、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腰痛,遺精,精液缺乏;
3、其它:胃痙攣,乳腺炎,下肢痿痹。
本穴出現壓痛提示有胰腺疾患,與胰俞、中脘、水分互參可診斷急性胰腺炎。
配伍:
配血海,有調經的作用,主治月經不調。
配腎俞、中極、三陰交,有補益氣血,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痛經。
操作:
1、灸法:直接灸3-5壯;溫和灸10-15分鐘。
2、刺法:直刺1-2寸,酸脹感有進可擴散至小腿部。
3、按摩:點按、揉法、指推法。
方例
不嗜食:地機、陰陵泉、水分、幽門、小腸俞。疝瘕陰疝:沖門、地機。
月經不調:地機、血海。
痛經:地機、腎俞、中極、三陰交。
治療
針刺地機穴治療頑固性不寐
治療方法
取穴:地機(雙)。
針法:快速進針,捻轉或振顫催氣,待得氣後用徐疾補瀉補法,徐進並壓針,直至針處出現熱感。以熱感向湧泉穴走竄並向周圍擴散療效好。壓針最長可達15分鐘,留針20~30分鐘。10次為1個療程。
不寐原因雖多,總與心、脾、肝、腎及陰血不足有關。陰血之來源,由水谷精微所化,上奉於心,則心得所養;受藏於肝,則肝體柔和;統攝於脾,則生化不息;調節有度,化而為精,內藏於腎,腎精上承於心,心氣下交於腎,則神安志寧。
如陰血不足或暴怒、思慮、憂鬱、勞倦等傷及諸髒,精血內耗,皆可導致不寐,所以心神安寧依賴陰血旺盛。郄穴是體內氣血會聚於某些空隙處的重要穴位。地機穴為脾經郄穴。
按揉地機穴治療痛經
少女月經期間的輕度腰酸腹脹、乳房不適、情緒不安等,一般屬於正常生理現象。但也有一些人,每逢經前經後或行經期間,均發生難以忍受的下腹部陣陣疼痛,經檢查無明顯器質性病變,醫學上稱為原發性或功能性痛經。
中醫認為治療痛經原因,以虛寒、氣滯、瘀阻、風寒較多見,最簡單的喝薑糖水方法(用紅糖、生薑、山楂各15克,水煎代茶飲),對治療痛經有一定的效果。按揉地機穴能緩解疼痛。
方法:以食指指腹點按地機穴(位於小腿內側,膝下五寸脛骨後緣處)周圍捫按,尋找最敏感點,用拇指的指腹由輕及重地按壓敏感點,以能忍受為度。持續按壓1分鐘,疼痛會很快緩解或消失。按壓後局部可產生酸脹痛感,或向會陰及小腹部放射。點穴法可於經前數日及月經期間進行,每日1~2次。
地機穴,是臨床治療痛經的有效經驗穴,痛經病人此處常有壓痛和自發痛。可以配合歸來穴調經,可溫暖子宮,散寒止痛。閉經或經量少可以加灸關元、腎俞穴。
按揉地機穴健脾
疏理脾經可選擇在每天上午9點-11點,這個時辰是脾經氣血最旺盛的時候,通過經絡疏理,幫助氣血更好的在脾經運行。取正坐位,盤膝,握空拳用掌指關節端,由膝關節向下循小腿內側,緊貼脛骨內側緣,至上而下一直敲打到踝關節,用力適中。每側以敲打十分鐘為好。兩個小時時間裡可隨意敲打數次。
地機穴是脾經的郄穴,郄穴是經氣所深聚的地方,治急症效果好,陰經郄穴善治血證,陽經郄穴善治急性疼痛。脾屬土,“地機”故名思意,是大地的機關,所以地機穴氣血通暢,脾的功能將逐漸恢復正常。
地機穴與陰陵泉穴治療股內側痛
足太陰脾經之郄穴地機配合穴陰陵泉治療股內側痛。接通電源,留針30min,起針後患者能下地慢慢行走,續針5d,疼痛痊癒。股內側痛多由氣虛寒凝,經脈失養,肌肉攣縮而成。其病位屬脾經所過之處,地機穴為脾經之郄穴,是本經經氣深集的部位,具有較強的解痙鎮痛,行氣活血之功,陰陵泉是脾經之合穴,脈氣最盛,使氣隨血流,氣行血行,脈道充盈,氣血流暢,經筋和緩,疼痛自止。
夠郄穴具有調理氣血的作用,與經脈臟腑的生理病理有密切的關係,其臨床套用主要分診斷和治療兩方面。
(1)陽經郄穴多用於治療氣形兩傷病症。
(2)陰經郄穴多治療血證。“合主逆氣而泄”,合穴可以治療臟腑氣機上逆及下泄的病症,不僅如此,合穴還具有調整內臟功能的作用。《素問·咳論》說:“治腑者治其合”,強調了合穴治療腑病的作用。郄穴、合穴是治療本經和相應臟腑病症的重要穴位,兩者相配,多有速效。
研究進展
經穴現代研究之一。
地機配血海,埋針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效果良好。
地機穴研究:有實驗表明,針刺地機配曲池穴,可引起胰島分泌功能亢進。
臨床上,急性胃腸炎患者、腹痛、吐瀉、常在地機穴附近出現壓痛陽性反應,針灸之,效果良好。
文獻摘要
《針灸甲乙經》:溏瘕,腹中痛,髒痹。
《銅人》:女子血瘕,按之如湯沃股內至膝。丈夫溏泄,腹脅氣脹水腫,腹堅不嗜食,小便不利。
《百症賦》:“婦人經事常改,自有地機、血海。”
《針灸大成》:“主腰痛不可俯仰,溏泄,腹脅脹,水腫腹堅,不嗜食,小便不利,精不足,按之如湯沃股內至膝。”
《針灸甲乙經》:“在膝下五寸”;
《針灸聚英》“膝內側輔骨下陷中”。
《循經考穴編》:“一法:陰陵下五寸,骨內大筋外,與巨虛相對。”“又法:合內踝上八寸,別斜走向前一寸。”“按別走上一寸,正合經文‘交出厥陰之前’句。”
《醫宗金鑒》:“從漏谷上行五寸”,定位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