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第一孝子

隋朝時,當地有個叫張清豐的青年,善事父母,孝行聞名鄉里,開皇年間,被舉為孝廉。 原來,張清豐為給父母祈福,每天總是早早就進山焚香,人到神知,廟門總是不打自開,主持和尚告知巡撫大人,巡撫大人對此人贍養父母,以為誠心敬神,感動神明,故不再追究此事。 隨朝開皇年間,由於張清豐的孝行感動著人們,也感動了官府,因此被舉為孝廉,他所在的村莊被命名為清豐店。

隋朝時,當地有個叫張清豐的青年,善事父母,孝行聞名鄉里,開皇年間,被舉為孝廉。相傳,張清豐幼年時家境貧寒,難以從師,但他聰明好學,總是在塾學(學校)窗下偷偷窺習,懂得了行孝道理,長大以後他以開店房賣燒餅為營生,儘管生活清苦,但他對父母極其孝敬,衣食起居侍奉得無微不至。每天都把精心打出的第一爐燒餅敬奉父母,不管是誰,也不管出多高的價錢,他都從不出售。有出高價強買者,清豐就恭恭敬敬地勸解:“山高高不過太陽,人大大不過爹娘,不知父母養育之恩者,枉為人也。”天長地久,便被傳為佳話。一年,適逢泰山廟會,四方官民風聚雲集,有的游山觀光,有的進廟焚香。其時,山東巡撫大人也趕到廟會,並且吩咐岱廟主持和尚每天一早的頭爐香必須留給他燒,他不到廟門不得打開。可是,每當他起早進廟焚香時,殿堂里早已是香炷遍燃,香菸繚繞,頭爐香早已燒過,一連七日天天如此。巡撫大人見此大怒,斥責主持和尚,主持和尚連說委屈,因為在巡撫沒到之前確實未敢擅開廟門,人們一時莫名其妙。這一夜,廟內和尚通宵未眠,在大殿內外,門和牆角遍設埋伏,三更剛過,就見一男青年手捧香菸,一步一叩頭,來到廟門前,說也奇怪,上了閂的廟門竟然不叩自開,當青年叩拜佛像默默走出廟門後,門又穩穩關閉,和尚跟蹤之後,方得知此人便是頓丘縣人張清豐。原來,張清豐為給父母祈福,每天總是早早就進山焚香,人到神知,廟門總是不打自開,主持和尚告知巡撫大人,巡撫大人對此人贍養父母,以為誠心敬神,感動神明,故不再追究此事。從此,張清豐的名字越發令人仰慕了。隨朝開皇年間,由於張清豐的孝行感動著人們,也感動了官府,因此被舉為孝廉,他所在的村莊被命名為清豐店。在他死後,鄉里百姓為他立了碑,修了祠堂,到了唐朝大曆7年(772年),魏博節度使田承嗣,以其境有孝子張清豐門闕表奏朝廷,請下詔於張清豐店置縣,君準奏:“析頓丘、昌樂置以孝子張清豐名。”清豐縣由此得名,沿傳至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