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大業二年歲次丙寅正月丙辰朔十五日庚午夫舍靈之命造化區分雖復老莊垂訓周孔有言莫識來焉豈知去矣唯有天師濟渡巍巍今留縣查屯鄉人朱貴乃是沛國根苗白眉之胄漢御史大夫朱博之後身如三虎威並八龍繡繢流行文能愈疾俱妻陳乃是漢相陳蕃之後稟性褒容四德俱備雖作女身智過人表共發心主比丘僧僧與十人等並居薛河岸峻水深南北衝要眾徑所歸遂發弘願營大浮橋采木施功今始得就此橋豈謝杜預新
碑左側刻文:成刊石立碑敬造石像一軀兩菩薩及佛國放謨諸天刻劌書盡真儀備諸相好回慈福苦上為皇帝陛下聖化無邊澤閏應時逮及朱貴夫妻等存亡眷屬六道四生行滿果圓俱時作佛發心主朱工俊
碑右側刻文:
其詞曰
洪源遠注 流湲湯湯 廬敖章亥 莫惻其長飛橋接岸 濟渡公商
班君刊跡 王爾頑方岸闊水深 眾徑所集奔車赴馬 人誰不漯
寒水淒清 凍冰難入斯橋一制 永稱鄉邑徑途所亘 遇水為難
人行刃骨 馬渡沾鞍南林雕琢 北嶺摧殘 施工既就 無須盤桓
夏水漂流 非舟不濟樵男采女 莫知何計空中置立 永稱萬世
百福所皈 付之天帝
唐開元五年碑1997年10月,夏鎮官口村後薛河清淤,發現河底散置一批石刻,有石塔構件、石佛像、須彌座、經幢、蓮花盆、柱礎、石碑等30餘件文物。據碑文記載,唐代,薛河南岸的陳村村後有一伽藍寺院,院內有石塔、石佛。唐會昌五年(846年)下詔滅佛,天下拆毀寺廟、僧尼還俗,薛河所出的石刻即會昌滅佛所致。重要的是4塊開元年間的石碑,記載了地理、河流、佛事。《中國文物報》《大眾日報》《齊魯晚報》發表了出土訊息。開元五年碑,橫式,青石質,長90厘米、寬32厘米、厚21厘米,楷書,有界格,27行,222字。
碑文:浮圖主陳文端
大唐開元五年歲次丁巳二月壬申朔八日己卯發心主陳文喜文端文盪兄弟等上為天皇天后下為師僧父母七代先亡現存眷屬敬造浮圖一所彌勒像一軀蓋聞六合之中莫不拘於十纏五欲兩儀之內誰不繫於九橫三途是知出生入死之場蓋在閻浮之者也若不修慈慧路去彼塵蒙擾擾四生俱沉苦海蠢蠢群友各溺愛河若不設彼津梁豈得逾於彼岸今以磬五家之淨寶崇兩足之福田敬舍家資造慈功德浮圖街月聳蓋穿雲寶鐸鏗鏘花輪燦爛聲鳴鳥道雋入雲郊今既刊石紀工勒慈銘記山移谷轉功德無窮海變人遷由當不泯
開元×年碑橫式,青石質,長70厘米、寬40厘米、厚19厘米,周沿皆殘。有界格,19行,楷書。內容分兩部分,前部分刻發願文,後部分刻心主姓名及妻子姓氏。
碑文:發心主陳進士並妻韓氏建塔一所佛界尊者號曰能人天人之師故稱×明相好八十隨形周迎千華莫過於佛功德主陳進士望本潁川因官×遂往徐州沛邑東守薛津南岸×城之鄉陳村之內故伽藍所遂造磚塔鐫石像一鋪七軀並為皇帝州縣群官七世先亡見存眷屬代×××身六趣四生有形無相同××時成佛
相關詞條
-
劉碑寺造像碑
劉碑寺造像碑是河南現存最大的造像碑,是清代的建築。
一、河南現存最大的造像碑――劉碑寺造像碑 二、造像題材及相關問題 三、造像風格及藝術成就 -
巴中摩崖造像
巴中的摩崖造像始於隋,盛於唐,續於宋、明、元、清。全市現存摩崖造像近100處,1000餘龕(窟),10000餘軀。素有“石窟之鄉”美譽的巴中市,位於四川...
基本介紹 形態描述 顯著特點 南龕摩崖造像 文物現狀 -
老子造像碑
畫面為老子懷抱如意鉤,騎青牛過函谷的故事。通版皆為線刻,形態逼真,祥雲繚繞,雄關在望。
老子造像碑 記載 -
造像碑
造像碑,奉佛造像碑是北魏至唐代這一時期風行的、特有的宗教佛教文化藝術品種,唐以後是絕對沒有的
-
隋代書法
隋、唐是中國書法史上最繁盛的時期。隋代書法 隋代立國時間較短,書法雖臻於南北融合,但未能獲得充分的發展,僅為唐代書法起了先導作用。隋書法家有僧人智永曾用...
隋代書法基本概述 隋代書法 隋代《龍藏寺碑》 隋代《大般涅經卷》 書法種類 -
隋唐石刻造像
中國隋唐時期的石雕造像碑和單體石刻造像,主要為佛教造像,也有一批道教造像。原為供奉於寺院、道觀的宗教藝術品,現散見於全國各地。石雕造像碑多見於陝西、山西...
隋唐石刻造像 唐代石刻造像 -
彌勒菩薩造像
"佛像造型尚精緻、菩薩像多較粗糙,冠服簡單,衣紋簡化,形體笨滯。 佛像造型尚精緻
基本介紹 參考書目 -
南涅水石刻造像
南涅水石刻造像在沁縣城北30公里的南涅水村。1959年在一處古寺遺址中出土,總計1100餘塊,為稀有之物。據石刻題記,系北魏永平三年至北宋天聖九年(10...
浮雕簡介 石刻特點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物藝術 歷史 -
南龕摩崖造像
位於四川省巴中縣城南1公里化成山。現存龕窟133個,造像2100餘尊。始鑿於隋,多為唐代造像。此外,宋代2龕、清代2龕、民國時期5龕。最早的造像題記為唐...
文物名稱 地理概況 三大區域 藝術特點 社會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