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隅
yú
(1)屋隅。隅隙(屋角的洞穴)。向隅而泣。
(2)角落:強隅,城隅,向隅。一隅之地。
(3) 〔隅中〕將近中午的時候。
(4) 靠邊的地方:海隅。
(5)負隅頑抗:負:依靠;隅:山勢彎曲險阻的地方。憑藉險阻,頑固抵抗。依仗某種條件,頑固進行抵抗。
字形信息
部首:阝部外筆畫:9總筆畫:11
五筆86:BJMY五筆98:BJMY倉頡:NLWLB
四角號碼:76227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685
漢字首尾分解:阝禺漢字部件分解:阝禺
筆順讀寫:折豎豎折橫橫豎折豎橫捺
詳細解釋
隅
yú
〈名〉
(1) (形聲。字從阜(fù),從禺(yú),禺亦聲。“阜”是土山。“禺”意為“角落” [corner]。“阜”與“禺”聯合起來表示“土山的角落”、“土山的內凹處”。本義:土山的下部像人的大腿那樣張開所形成的角落。說明:本字亦可寫作從阜從果,見《漢語大字典》袖珍本第1773頁。“果”指形狀像瓜果的男性生殖器(如陰莖像黃瓜絲瓜之類)。“阜”與“果”聯合起來表示“土山的下部像人的大腿那樣張開,‘果’在大腿根部”)
(2) 同本義 [corner of a mountain or river]
隅,陬也。——《說文》
既登覽乎隅椒,復臨泛乎汪洋。——明·徐渭《緹芝賦》
(3) 又如:山隅;隅椒(山角與山頂);隅隈(角落和彎曲之處);隅陬(角落)
(4) 角,角落 [corner],如:負隅頑抗,依仗角落拚命抵抗。
(5) 村級地名,很多鄉鎮或辦事處以鄉鎮中心的十字型的街道為界.劃分為四個行政村區域,根據所處位置劃分為東北隅,東南隅,西北隅,西南隅這四個自然行政村.而十字街頭則稱為隅首.
俟我於城隅。——《詩·邶風·靜女》
宮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考工記·匠人》
摳衣趨隅。——《禮記·曲禮》
日出東南隅。——《樂府詩集·陌上桑》
採桑城南隅。
停於大室之隅。——唐·李朝威《柳毅傳》
折過牆隅。——《聊齋志異·促織》
(5) 又如:隅頭(牆角;拐角);城隅(城的一角);向隅(面對著屋子的一個角落)
(6) 邊遠的地方 [outlying place]
咫只雪山路,歸飛西海隅。——杜甫《送蔡希魯都尉還隴右》
(7) 又如:隅谷(神話中日落的地方);隅鎮(邊遠小鎮);隅夷(神話中的日出處);隅辟(邊境,國境);隅官(邊地官員)
(8) 事物的部分或片面 [part]
舉端自理,滯隅則失。——《後漢書》
(9) 又如:隅見(片面的見解);隅曲(偏狹之見);隅積(部分和總體)
(10) 邊;旁 [side]
昏將舉火,執燭隅坐,錯總之法,橫子坐所。——《管子》
(11) 又如:隅坐(坐位的側邊);隅目(斜眼而視,怒視)
(12)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
康熙字典
【戌集中】【阜字部】隅 ·康熙筆畫:17·部外筆畫:9
《廣韻》遇俱切《集韻》《韻會》元俱切,音虞。《說文》陬也。《玉篇》角也。《書·益稷》帝光天之下,至於海隅蒼生。《詩·邶風》俟我於城隅。《禮·曲禮》摳衣趨隅。《注》趨隅,升席也。
又《檀弓》童子隅坐而執燭。《注》隅坐,不與成人並。《論語》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又《玉篇》廉也。《詩·大雅》抑抑威儀,維德之隅。《禮·儒行》砥厲廉隅。
又海隅,十藪之一。《爾雅·釋地》齊有海隅。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宮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注》宮隅,城隅,謂角浮思也。
又山名。《魯語》汪芒氏之君也,守封隅之山者也。《注》封山,隅山,在今吳郡永安縣。《說文》作嵎。
又葉語口切,音偶。《詩·唐風》綢繆束芻,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見此邂逅。芻葉側九反,逅葉很口反。
又葉呼侯反,音齁。《揚雄·反離騷》有周氏之嬋嫣兮,或鼻祖於汾隅。靈宗初諜伯僑兮,流於末之陽侯。《篇海》同。
考證:〔《詩·邶風》俟我乎城隅。〕謹照原文乎改於。
漢譯英
隅
coign
English
隅
Y ú
Corner.
The [ corner inside] is nearly at noon of time.
Depend the place of the side.
coign
拼音是yu的漢字
拼音是yu的漢字共有231個,如下: |
逾|羽|俞|豫|愉|余|御|遇|吁|於|芋|育|與|欲|魚|雨|語|愈|獄|玉|漁|予|譽|愚|虞|娛|淤|輿|嶼|禹|宇|迂|域|郁|盂|喻|峪|渝|榆|隅|浴|寓|裕|預|馭|嵛|閾|鵒|妤|窳|覦|舁|蕷|煜|鈺|諛|竽|瑜|禺|聿|歟|俁|傴|圄|庾|昱|萸|瘐|圉|瘀|飫|毓|燠|腴|狳|蝓|俁|俼|偊|傴|匬|唹|喅|喐|喩|噊|噳|圫|堉|堣|堬|娛|娯|媀|嬩|寙|崳|嵎|嶎|嶼|庽|彧|慾|懙|戫|扵|挧|敔|斔|斞|旟|棛|棜|棫|楀|楡|楰|櫲|欎|欝|歈|歟|歶|淯|湡|澦|漁|澞|澦|灪|灹|焴|燏|爩|牏|獄|玗|璵|琙|瑀|璵|畭|瘉|癒|盓|睮|砡|硢|礇|礖|礜|祤|禦|秗|稢|稶|穥|穻|箊|篽|籅|籞|緎|罭|羭|與|艅|茰|荢|萮|蒮|蓹|蕍|蕷|薁|蘌|蘛|虶|蜟|螸|衧|袬|覦|語|諛|譽|貐|軉|輍|輿|轝|迃|逳|遹|邘|鄅|酑|鈺|鋊|錥|鍝|鐭|閾|陓|隩|雓|霱|預|飫|饇|馭|騟|驈|骬|髃|鬰|鬱|魚|鮽|鯲|鰅|鱊|鳿|鴥|鴧|鴪|鵒|鷠|鸆|鸒|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