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穀海會寺

陽穀海會寺

海會寺是清代典型的廟宇與會館相結合的建築群,是元代禮部尚書曹元用的故址和古廟舊址。 陽穀海會寺位於陽穀縣阿城鎮南街,古運河東岸,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創建於清康熙年間,後經乾隆、光緒年間兩次擴建續修,形成了“殿宇巍峨,樓閣連亘”的清代典型古建築群,由大殿、戲樓、碑亭、千佛閣、劉公祠等部分組成,為華北五大寺院之一。

基本信息

寺廟結構

陽穀海會寺院占地90餘畝,原有殿宇168間,現存81間。建築上採用傳統的中軸線對稱布局,從南向北依次為山門、前殿、中殿、大雄寶殿。

山門三間,額匾上書“海會寺”。山門東西各有旁門,山門內兩旁立有哼哈二將,像高1丈5尺。

前殿即天王殿,共三間。殿兩側建有鐘鼓二樓。中殿即千佛殿,為穿堂式建築,共三間,供彌勒佛和觀音菩薩。大雄寶殿,也稱三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是寺內主體建築,供奉三尊木雕三世佛坐像,像高丈余,中間為釋迦牟尼,東西山牆相向分列著十八羅漢像。兩廂配殿為東西禪堂,各五間,內供神像,高與人等。大悲閣在海會寺後院,又叫千佛閣,供千手千佛。方丈閣為東院主體建築,是寺內方丈的住處。

周邊介紹

此外,在陽穀海會寺旁另有鹽運司,亦稱運司會館、山西會館,原是處理鹽務的衙門,清代鹽運司撤銷改為山西會館。現存建築有山門、前殿、後殿、配殿等。南北長72米,東西寬47米 。山門包括正門和兩便門。正門門楣上方有一塊石質匾額,上書“護國佑民”四個大字。前殿共6開間,後現存關帝大殿、配殿等,殿東西寬18米 ,進深12米,硬山起脊。配殿磚木結構,卷棚頂,東西寬29米 ,進深12米 ,同時另有西配房3間。鹽運司建築技法精湛,大殿柱礎雕刻精細傳神,木構件製作精巧,彩繪流暢生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