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藝
學藝經歷
陸鵬安自幼好琴,因種種巧合結識諸城派名家朱雲程,後跟其學琴專心研習諸城派風格曲目。經學習陸鵬安琴藝突飛猛進甚得朱雲程喜愛,2006年6月收陸鵬安為義子經拜師之禮成為諸城派六代弟子並賜名鵬安。2007年考入山東藝術學院繼續研習古琴,擅長演奏《水仙操》《平沙落雁》《憶故人》等諸城派風格曲目,曲風清微淡遠卻不乏蒼勁古樸,正所謂柔中帶剛剛中帶柔,陸鵬安是個不折不扣的性情中人倒是與其曲風十分相符。
已知獲獎經歷
2011年獲 首屆青少年音樂大賽
2012年獲 第七屆中日韓國際青少年藝術展示活動青年組古琴一等獎
古琴藝術簡介
古琴簡介
古琴,簡稱琴,因它裝有七根琴弦,所以又稱七弦琴。如果把它比喻成一個老人,那它已有三千多歲高齡了。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里的。鹿鳴。篇寫道“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這不僅表明古琴有漫長的歷史,而且表明古琴在人們社會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古琴琴身是用兩塊木板粘合而成的狹長的大共鳴體,琴體塗抹厚漆,裝上弦線,標上按音和泛音位置的“徽”記。古人認為古琴可體現高尚的情操和雅趣,把它與天地日月的變化聯繫在一起,甚至把它人化、神化,還用形象好聽的稱呼,命名琴身的各個部分。如古代琴家把琴身分成的三部分,各稱為“金童頭”“玉女腰”“仙人背”。
動人傳說
作為顯示中國悠久文明的代表性古老樂器,千百年來,人們用古琴表情達意、尋找知音,流傳著許多動人的佳話。古代春秋時期,有位俞伯牙是彈琴和作曲的名家。一天他在山裡躲雨,便彈起琴來。恰巧打柴人鍾子期路過,被俞伯牙的美妙琴聲吸引,聽後他對俞伯牙說:"你在琴聲里表現的是如巍巍高山和洋洋江海的志向。”俞伯牙非常高興遇到了知音,把鍾子期引為知己,從此兩人常在一起探討學藝。後來鍾子期因病去世,余伯牙在他的墳前懷著深情和思念彈奏一曲,彈畢把琴摔得粉碎,悲傷地說:“我已經沒有了知音,我不願再彈琴了。”這個以琴會知音的佳話至今傳誦,俞伯牙彈奏的《高山》和《流水》兩首琴曲也傳至今日。
藏書
陸鵬安酷愛收藏書籍,雖無孤本善本,卻也積攢了一些非常不錯的書籍。據稱收藏琴譜、字帖、印譜、文學之類的書籍居多。已知的有:明國六十年台灣中華書局發行的全套《明史》、王時風先生曾經收藏的《柳如是別傳》,其餘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