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雲[作曲家、音樂活動家]

陸雲(1919.11—1989.5),出生於廣東省香山縣第五區鴉崗堡(今中山市三鄉鎮鴉崗村)。三十年代初,他隨家人移居桂林等地,後轉往上海。1937年8月,他在上海參加宋慶齡“兒童福利會少年救亡宣傳隊”,擔任歌詠隊和管樂隊的指揮,他自己會吹管樂。從此,開始走上抗日救亡和從事革命音樂創作的道路。他先後在上海少年合唱隊和樂隊、四川社會教育工作隊、四川江津藝峰劇社、四川都通存女中和復興學校、重慶音樂社、重慶勞動協會合唱團擔任指揮和音樂教師。爾後,他歷任我黨粵桂邊縱隊文工團副團長、中國人民解放軍二野四兵團十三軍文工團副團長、雲南軍區文工團歌舞隊副隊長、十四軍文工團藝術指導,曾榮立過大功和一等功。1953年6月加人中國共產黨。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雲南省音樂家協會顧問,1984年離休。

人物經歷

陸雲是我國較有影響的作曲家和音樂活動家,他創作的樂曲,流暢、通俗、純樸、優美,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1939年創作了女聲齊唱、男女聲合唱的《江畔》,在四十年代又以男聲獨唱、齊唱、合唱等形式先後創作了《插秧謠》(皮求之詞、陸雲曲)、《打退敵人的進攻》(李念群詞、陸雲曲)、《怨聲》(陸百詞曲)、《望郎謠好馬牧詞、陸雲曲)等歌曲,對喚起民眾抗日救亡起了積極作用,五十年代創作了《踏破梅里雪山》(黎振綱、李枕戈詞、陸雲曲),電影插曲《山間鈴響馬幫來》(白樺詞、陸雲曲、電影《山間鈴響馬幫來》主題歌)、《秋收對唱》(白樺詞、陸雲曲)、《炮兵在海岸線上》(劉燕及詞、陸雲曲)、《年青小伙子!不要猜想》(佚名詞、陸雲曲)、《高歌猛進快馬加鞭》(石青詞、陸雲曲,作於1959年,改於1980年)、《騎兵隊之歌)、《布穀鳥之歌》、《夜歌》、《金沙江之歌》、《春之歌》、《烏雲趕走了一群鷹》、男女聲合唱的《春耕曲》(萬禾詞、陸雲曲)等歌曲;八十年代還創作了女聲三部合唱的《月下思親心也甜》(劉林詞、陸雲曲)、《歸故鄉》(黎方詞、陸雲曲)、《我唱一支春天的歌》(程步濤詞、陸雲曲)等音樂作品。以上作品,大都收集在1983年雲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陸雲歌曲集》中,但也有少部分音樂作品在動盪的生活時期遺失了。

陸雲開始搞音樂創作,時間很早,因為他自己有一個工作基地,有一個樂隊和合唱隊。他經常寫些短歌,配合抗日宣傳。那時,由於國民黨反動派大肆反共,對進步青年實行殘酷的鎮壓,社會非常混亂,一些不敢正視現實、缺乏鬥志的青年一時徬惶、苦悶……,一些黃色歌曲,在某些青年中流行起來。當時在蔣管區的革命音樂工作者.面對這種情況,非常苦惱。孫慎、舒模、費克、陸雲等少數作曲家想方設法,寫成了一些內容健康、曲調優美、有趣的歌曲,如《你這個壞東西》、《五塊錢》、《茶館小調》、《憑良心》等新的動聽歌曲,大力向當時的大、中、國小校推廣。陸雲的《插秧謠》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創作的,由於它的旋律優美、動聽,倍受廣大青年的喜愛,很快就流行開了,不少青年也因此擺脫了靡靡之音的困惑。可以說,陸雲在當時是立了一大功的。

陸雲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即使在最困難的境遇中,他仍然堅信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事業,始終保持一個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六十年代“落難”之時,他幾乎連飯碗都保不住了,但仍一心撲在藝術事業上,他堅持寫總譜。寫管弦樂的練習。他被送回中山後,曾在石岐工人文化宮當圖書管理員,但一直沒有輟過筆。沒有五線譜練習稿紙,他便將朋友贈送的講義紙,動手用鉛筆自製而成,並抽時間構思作曲。1980年組織為他平反後,年事已高的陸雲顧全大局,不計個人恩怨,積極投身於改革開放的洪流中,陸續創作了一批既有民族風格又不乏時代氣息的音樂作品,真是“生命不息,創作不止”!

陸雲從事音樂工作長達四十多年,寫過很多的聲樂作品,在社會上起到一定積極的作用,深受廣大聽眾的好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