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86年參加工作。歷任雙江縣委宣傳部宣傳幹事,雙江縣勐庫鎮副鎮長,雙江縣委黨校副校長,雙江縣文聯副主席。
經歷
小時候,常聽爺爺講,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天際般遙遠的地方,叫“勐禁發”,這是“昭勐弄”和“昭昆弄”在的地方。“勐禁發”翻譯成布朗語是“天邊的城”;“昭勐弄”和“昭昆弄”翻譯成布朗語是帝王將相和達官貴族。爺爺說“勐禁發”這個地方天寬地闊,人山人海,車水馬龍;“昭勐弄”和“昭昆弄”居住的樓宇金龍抱柱、飛檐翹角、金碧輝煌,氣勢恢宏。父親說,這個地方叫北京,這是偉大領袖毛主席在地方。
比父輩們幸運的是在男孩的放牛時光我就能夠上學讀書了。自從我國小課文的插圖中看到了他們神秘傳說中的北京天安門並從國小課本上讀了“我愛北京天安門”的那一節課後,我就對北京產生了夢一般飄渺的幻想。在我的想像中,北京一定美如仙境,因為人們都說,北京的金山上光芒萬丈,鮮紅的太陽就是從那裡升起來的。那太陽,普照大地,催生萬物,溫暖人心。
四十年後的今天,我終於從父輩們的神話中走進了北京城。
是來自雲南西部邊陲的一位布朗族作家。在天高雲淡、金秋送爽的九月,與來自全國的其他54個少數民族作家相聚在北京,相會在魯院。這是我有生以來最為感到幸福和自豪的際遇。北京的天空高遠而明朗,北京的街巷繁華而熱鬧,北京的人民熱情而和藹,走進北京城讓我心曠神怡,激情澎湃。多少年來,我夢想北京,期盼魯院,今年九月,是中國作家協會、中國魯迅文學院和省、市作協的共同幫助,才讓我終於實現了這個翹首期待的夢想。
在中國作家的心目中,魯迅是中國文壇的聖人,魯迅文學院是聖殿一樣令寫作者夢寐以求的地方。有人說,就像黃埔軍校和中央黨校是國共兩黨的最高學府一樣,魯迅文學院是文學家的最高學府。作為剛剛踏上文學之路,在文學創作上沒有多少成就的一位普通的少數民族作家,能榮幸地到祖國的首都北京,在這樣一個如此神聖的地方參加這樣高級別的研討班,我在誠惶誠恐的同時感到幸福而自豪,北京之行、魯院之行讓我興奮不已,同時心底始終懷著對黨、對祖國、對人民、對社會的無比的感恩之情。
是在黨和人民教育培養下成長起來的少數民族幹部。青少年時代,我生活在瀾滄江畔一個偏僻遙遠的布朗族山寨,作為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民族,我的祖先和父輩們吃的是黑色的雜糧,穿的是黑色的衣服,住的是黑暗的草屋,每天面對的是膚色黝黑的同胞。面對“黑色”,讀書識字的我產生了一種叛逆心理,青少年時代我就萌生出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長大以後,要“吃漢人吃的大白米飯,穿漢人穿的漂白衣衫,住漢人住的大白瓦房,娶漢族姑娘做老婆”。這樣的一系列夢想,我相信我的祖先和父輩們也曾經產生過。但在那樣一個地方、那樣一個時代和那樣的一個民族,這樣的一個理想當初是不可能實現的。我的祖上是當地世襲的布朗族頭人的家族,可是那時的頭人也是貧窮民族的頭人,正因如此,我的爺爺一輩子也沒有見過大白瓦房,我的奶奶一輩子也沒有吃過大白米飯,我的父親一輩子也沒有穿過漢族衣衫,我的母親更沒想到她的兒媳會是一位膚色白淨的漢族姑娘。因為貧窮和疾病,在我七歲那年,我的母親就離開了人世,她沒能看到我們成長以後的幸福日子,更沒看到我理想中所描述的美滿生活。當我把青少年時代的這些夢想都變成了現實的時候,我唯一的遺憾就是母親過世得太早,沒能和我一起分享新中國給我的民族帶來的福祉以及黨和政府給我的家庭帶來的幸福生活。
在到魯院之前的今年6月,我以布朗族代表的身份應邀參加了由中國作家協會民族文學雜誌社、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在祖國首都北京聯合主辦的全國少數民族作家“祖國頌”創作研討會。在研討會上,我以《一個布朗少年的理想》為題作了一個發言,這個發自肺腑的聲音引起了全場經久不息的掌聲。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作協文藝報為此還對我進行了專題採訪。我對記者說:“這個掌聲不該屬於我,應該屬於黨,屬於祖國,屬於人民,屬於我們這一偉大的時代。因為是我們偉大的黨、偉大的祖國、偉大的人民創造了這個偉大的時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政府讓我的民族從貧窮走向富裕,從落後走向文明。“一個布朗少年的理想”不僅代表我個人的理想,還代表一個民族的理想追求,這個理想的實現凝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所歷經的磨難和滄桑,也凝聚著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為民族的解放事業和民族的發展進步所建立的歷史功勳。
經過省、市作協的推薦和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的批准,我很榮幸地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成為中國布朗族目前唯一的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這次,我又再次榮幸地被選送到魯迅文學院高級研討班學習,這么多的殊榮實在讓我難於言表心中的激情和喜悅,對黨、對祖國、對人民、對社會和對總是給我帶來福祉的北京,我的心中只有深深的感恩。
從一位布朗少年成長為一位科級幹部,從一位不會講漢語的布朗男孩成長為一位少數民族作家,從遙遠的瀾滄江畔走到北京城,我心中始終懷著感恩之情。能有今天,我要感謝很多的人。首先要感謝我的母親,是她給予了我生命。她給予我的這份生命使得布朗人善良的品格在我的身上得以血脈相傳;其次要感謝我的老師,我的老師們教我讀漢語,識文化,漢語言文化使我擁有了一雙能夠觀察外面世界的明亮眼睛;再次,要感謝我的朋友,是朋友在我坎坷的生活道路上給予我鼓勵和支持。當然還要感謝單位的領導和同事,是他們在工作、學習上不斷地給我關心和幫助。最後要感謝的是中國魯迅文學院,是她用寬廣的胸懷吸納了我,通過高研班的學習,我的眼界將會更加開闊、心智將會更加澄明、思想將會更加升華、素質將會更加提高、信心將會更加堅定,步子將會更加堅實。
魯迅文學院第十二屆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少數民族作家班)舉行開學典禮。這是魯院歷史上第一個擁有我國所有少數民族作家的高研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李冰,中國作協黨組副書記、書記處書記、魯迅文學院院長張健,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陳建功,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陳崎嶸、楊承志,中國作協黨組成員何建明,國家民委文化宣傳司司長武翠英,中宣部文藝局理論文學處處長白軼民等出席了開學典禮。這些文藝界名人步履款款地走進教室,然後按慣例從後排起和各位少數民族作家一一握手致意,會場頓時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文藝界領導和名人的到來讓我們眼前一亮,頓感蓬蓽生輝。當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握著我雙手的時候,我的眼眶溢滿了淚珠,儘管是秋季微涼的天氣,但我還是感到有一股暖流湧進了我的全身。鐵凝主席那雙明亮的眼睛讓我看到了智者的光芒,她美麗而親和的面容給我以鼓勵和希望,她的諄諄囑託給以我方向和力量。我想,文學的火炬就是靠他們這樣一些人一代又一代地薪火相傳,才有百花齊放、萬象更新的今天。
談起魯迅文學院的歷史與輝煌,人們如數家珍。
半個多世紀以來,魯迅文學院以其獨特的教學方式,輝煌的辦學成就,在新中國文學發展史上奠定了自己的地位。在新中國成立60年前夕舉辦第十二屆少數民族作家高級研討班具有特殊的意義。本界高研班還將組織有關建國六十周年的一系列文化活動和創作採風活動,55名少數民族學員將作為特邀嘉賓參加國慶觀禮。這是自50年代以來第二次有55個少數民族作家代表參加的國慶觀禮活動。“56個民族56朵花,56個星座是一家”,建國60周年少數民族作家代表團將會成為京城一簇鮮艷的花團,為首都北京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
作為少數民族作家,我理應明確責任,不辱使命,那就是: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大力弘揚民族團結精神,做中華多民族和諧盛世的記錄者和傳播者。以後我會更加刻苦讀書,努力寫作,深入生活,了解社會,謳歌時代生活,反映人民呼聲,通過畢身的奮鬥,使自己成為一位優秀的少數民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