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香

陳金香,女,出生於1976年2月,南方醫科大學藥學院合成藥物化學課題組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講師,從事藥物化學研究。

基本信息

1、連江烈士-陳金香

陳金香(?-1933),福建省連江縣長龍鄉下洋村人。1932年秋參加革命鬥爭,任閩東工農游擊隊第十三支隊戰士,參加了連羅(連江、羅源)革命根據地的土地革命鬥爭。1933年11月連羅蘇區紅軍擴編時,隨部編入主力部隊,時任閩東工農游擊隊第十三總隊班長,參加了連羅蘇區的反“圍剿”游擊戰爭。1933年12月在羅源縣反“圍剿”作戰中犧牲。

2、擁軍模範-陳金香

基本簡介

陳金香,女,68歲,安丘市興安街道常家莊村村民。她30年如一日擁軍不輟,用一顆愛心積蓄了濃濃的擁軍情。她先後榮獲全國新時期擁軍女模範、全國擁軍優屬先進個人,山東紅嫂、省三八紅旗手、濰坊市100位時代功勳人物、濰坊市優秀共產黨員等20多項榮譽稱號,並被選為第六、七屆全國人大代表、省婦聯八屆執行委員。

真心支援解放軍

1978年夏天,解放軍某部移防到常家莊附近修建營房,工兵營三連要在常家莊大隊居住。當大隊黨支部動員給解放軍騰房子住時,陳金香第一個帶頭回響,主動把三間住室騰出兩間給解放軍住,全家七口人擠在一個炕上睡了整整三個春秋。三年中,她家住過戰鬥班,也住過連部。白天在大隊縫紉組工作,晚上回家幫著幹部、戰士縫補衣服、漿洗被褥,真心為戰士減輕生活上的負擔,使他們集中精力搞好建設和訓練。她不僅給住在自己家裡的解放軍拆洗縫補,對住在別人家的解放軍也同樣對待,工兵三連100多人的衣服,她都洗過、補過。就這樣,在兩年多的時間裡,她為這個連隊洗衣服300多件,補衣服250多件,拆洗棉衣30多套、被褥60多件。
兩年後,部隊搬進了營房。為了更好的為戰士們服務,她每逢節假日和周末,就和愛人或孩子推著縫紉機到部隊,幫助幹部戰士補衣服,一補就是好幾天。自己補不過來,就叫二閨女同她一起開動兩台縫紉機補,有時從晚上直補到天明,眼睛熬紅了,身體累瘦了,也全然不顧。就這樣,四年多來,她在其愛人和孩子的幫助下,共為駐軍領導機關和十四個連隊縫補衣服11000多件(其中改做成品衣服550多件),洗衣服400多件,拆洗棉衣、被褥150餘件,做鞋墊120多雙。

愛心奉獻子弟兵

她常常想,解放軍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人民也應該象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真心實意地關懷體貼他們。因此,她除了為解放軍同志縫縫補補外,還從思想上、生活上關心體貼幹部戰士。
1980年除夕,住她家的戰士,有的出去會老鄉,有的出去玩,唯獨剛入伍的新戰士吳敏呆在家裡,默默不語。陳金香見此情景,深知人逢佳節倍思親的道理。為了幫助這位新戰士打消想家的念頭,愉快地過好春節,安心在部隊服役,便把正感冒躺在炕上的丈夫叫起來,領著孩子陪小吳玩,自己下廚房炒了六個菜,全家一起與小吳喝年酒,來了個軍民小聯歡。
有一次戰士張學太感冒,頭痛發燒,早晨沒起床,炊事班給他做的麵條也沒吃。陳金香覺得人要身體不好,精神往往比較沉悶,特別需要別人照顧和安慰,尤其是遠離家鄉在戰士,父母不在身邊,就更應該關心和體貼他們,使他們感到部隊住在哪裡,哪裡就是他們的家。於是,她在其他同志上工之後,抽空給小張倒水、拿藥,把家裡的好面拿出來做成麵條湯,再加上幾個荷包蛋,煮好後端到小張眼前,一面催著他吃,一面同他啦家常,從各方面進行安慰,把小張感動的流下了熱淚。
江蘇籍的戰士鄭少華是個孤兒,從小缺少母愛,在部隊里散漫、任性,不安心服役。當她了解到這個情況後,便多次與鄭少華談心,讓鄭少華把自己當成他的媽媽,有什麼困難儘管對她說,鄭少華感動的落下淚來。從此,每逢星期天她便把小鄭接到家裡做好飯給他吃,做他的思想工作。鄭少華由有名的後進兵成了全團的先進典型,1991年退伍前榮記二等功,回家安排了工作,至今鄭少華還和陳金香通著信。
1980年9月,工兵三連連長楊再禮的愛人要來部隊生孩子,陳金香為了減輕連長的負擔,主動把家裡的房子打掃的乾乾淨淨,將楊連長的愛人接到自己家。在分娩之前,陳金香幫著產婦把該洗的全洗好,還向她介紹了產前注意的問題。產婦乘車去醫院時,陳金香隨車讓產婦半躺在自己身上,輕聲囑咐著、安慰著,以減輕產婦的緊張情緒。由於出現難產,部隊醫院決定轉院,陳金香又陪著產婦轉到縣醫院照顧。孩子生下來了,她為孩子換尿布,為大人洗髒衣,忙的兩天兩夜沒睡個囫圇覺。楊連長感動的不知說啥好。產婦出院後,陳金香為了讓楊連長集中精力做好連隊工作,一直堅持每天為產婦做三頓飯,給孩子洗尿布······整整伺候了一個月。

做好事不計名利

陳金香同志長年累月為部隊做好事,花費了許多錢財和精力,但她從不計較。部隊幹部戰士出於熱愛人民、嚴守紀律,總想付給她一定的報酬。可是,總是被她婉言謝絕。駐軍通信三連連長馬風松的家屬,1981年被組織批准隨軍,分配在常家莊聯中當教員,當時因身邊有個未滿周歲的嬰兒沒人看管,急的團團轉。陳金香得知後,主動提出為他們照看,一直看了半年多,幫馬連長兩口子解決了很大困難。馬連長非常感激,多次給她送錢,她都不收,馬連長轉業離隊時,花了20來元錢買了個電熨斗送到陳金香家,在馬連長兩口子一再說服下才勉強收下了。可是在馬連長離隊那天,陳金香卻提著一包給小孩子做好的新衣服,送給了他。馬連長感動的說:“大嫂,我當了十幾年兵,只在你身上欠了一筆賬,臨走也沒有還清,我們一家人都感到不安。”她卻說:“我能為解放軍做點事,都是跟你們學的。也是應該做的,值不得掛在嘴上。”
部隊一次次換防,但不變的是她的擁軍情。雖然現在她年齡已大,行動不便,但她每年還是歷盡所能的為戰士們乾點什麼。有時她會約上別人,一起拉著縫紉機來到軍營,戴上老花鏡為戰士們拾褲腳、縫衣服、補提包,與戰士們談談心。有一次聽到濰坊駐軍某部集訓,部隊在安丘市石埠子鎮休整時,她便與安丘民政局的幹部一起,將親手做的500雙鞋墊送到戰士們手裡,彼此早已熟悉的部隊老領導讓她對戰士們說句話。她說:“孩子們,千千萬萬的媽媽都是同樣的心,都希望你們乾好……”

為國防輸送人才

陳金香不僅為部隊戰士做好事、解難題,還以實際行動支援祖國國防建設。她把兒子、女兒先後送到部隊。兒子在部隊進步很快,被提拔當了營長。女兒1984年入伍,1985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時,主動請纓,跟隨駐安丘的54598部隊上了越南前線,並榮立個人三等功、集體二等功。2007年,她又將自己的外甥李小輝送到四川當了武警,去年汶川大地震時,李小輝作為第一批救災官兵進入汶川,他不怕苦不怕累,奮勇抗震救災,榮立三等功。

3、南方醫科大學教授-陳金香

人物簡介

陳金香(1976.2-)女,南方醫科大學藥學院合成藥物化學課題組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講師,從事藥物化學研究。1996.9-2000.6安徽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本科;2000.9-2006.6蘇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碩士,博士,導師:郎建平教授,科研方向:金屬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質研究。2006年7月-至今,南方醫科大學藥學院藥物化學系,科研方向:具有藥用價值的金屬配合物的合成及活性篩選。在國際期刊Inorg. Chem., Crystal Growth & Design, Eur. J. Inorg. Chem., J. Organomet. Chem.等權威雜誌上發表論文37篇,SCI收錄的為29篇,第一作者SCI論文論文13篇,其中3篇影響因子在4.0以上。主持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之博士啟動基金1項,“以簇合物模擬金屬硫蛋白活性中心及其抗自由基性能研究”(在研),廣東省衛生廳醫學科學技術研究基金1項,“以配合物模擬金屬硫蛋白活性中心及其抗自由基性能研究”(在研),獲南方醫科大學引進人才啟動基金和南方醫科大學“優秀中青年人才庫”基金各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酸酐修飾蛋白預防HIV性傳播的作用機制研究”(在研,項目編號:30801412,2009年1月-2010年12月)。目前主要從事季銨鹽型羧酸類金屬配合物的合成及活性篩選研究。

科研簡介

主要研究方向:
(1) 金屬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藥物活性的篩選
(2) 金屬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學性質的研究
在國際期刊Inorg. Chem., Crystal Growth & Design, Eur. J. Inorg. Chem., J. Organomet. Chem.等權威雜誌上發表論文37篇,SCI收錄的為29篇,第一作者SCI論文論文13篇,其中3篇影響因子在4.0以上。
學術任職:廣東省藥學會藥物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在研課題:
(1) 主持廣東省衛生廳醫學科學技術研究基金,項目名稱“以配合物模擬金屬硫蛋白活性中心及其抗自由基性能研究”,項目編號:B107。起止時間:2009年1月-2010年12月。
(2) 南方醫科大學引進人才啟動基金。具有藥用價值的金屬配合物的篩選及有關技術平台的建立,南方醫科大學[2006]科研字第B1010202號,從2006年12月起,主持。
(3) 南方醫科大學“優秀中青年人才庫”基金:具有藥用價值的金屬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活性研究,南方醫科大學檔案校人字[2008]358號。2008年起。目前可支配總經費:23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